智慧说 2024 (2).
张飞. **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强大产能优势,使国内循环以内需为主动力,提高国际流通质量和水平”,“着力扩大内需”。 当前,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不确定的背景下,推动经济质量有效提升和数量合理增长的关键在于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内需潜力。
扩大内需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到2024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人均GDP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突出优势,充分释放14亿人的内需潜力, 从而支撑未来10-15年年均4%-5%的经济增长率。
一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不仅是增长的动力,也是增长的目的。 过去10年,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2024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出现明显下降。 但从2024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24年8月起继续上升,2024年11月增速达到101%,消费回暖趋势日趋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带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国际经验看,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为70%-80%。 换言之,经济增长是由内需支撑的,这符合一个大国经济的一般规律。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处于关键时期。 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2024年至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占397% 上升至 459%。虽然近三年受疫情影响,但已降至432%,但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并未改变。 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6%1%,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消费的逐步恢复,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50%以上。
三是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扩大投资。 消费的增长和结构的升级可以带动投资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形成服务型消费主导投资的新格局。 例如,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对养老、医疗、家政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养老、医疗健康服务等服务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将带来万亿元的市场投资空间。 为此,要适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以服务需求扩大投资,加快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新型城镇化具有巨大的内需潜力。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 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看,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 2024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67%,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8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城镇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30%-70%的城市化率一般被认为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范围。 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仍处于加速城镇化阶段。 未来10年,每年将有数千万农民工入驻城镇,这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
二是新型城镇化带动消费。 城镇化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促进消费的重要载体。 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城镇化不仅带动了消费规模的增长,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研究表明,对于每个有配偶和孩子在城市定居的农民来说,它可以将消费者支出提高约440,000元。 如果未来10年有近1亿农民工入驻城镇,将带来增量消费需求44万亿元。
第三,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 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导致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个百分点3%;城镇化率达到60%后,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直接导致人均资本存量提高到3个百分点5%,大约是50%至60%的城市化率的两倍。 换言之,城市化可以显著刺激投资。 例如,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住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额投资。 结果表明,我国一个城市人口每增加一个城市,就能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50万元。 如果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1亿,新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0万亿元。
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24年)》指出,“扩大内需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有序衔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客观上,扩大内需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交汇点在于消费,需要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广大居民的消费潜力。
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融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居住证制度加快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消费差距,使公共消费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是加快实现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 未来几年,如果能够尽快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公民化,不仅将有效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而且将成为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为此,要加快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所有未在城镇定居的常住人口,使农村流动人口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真正融入城镇。
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我国中小城镇“人气”,关键在于增强就业吸收能力、生活便利性和优质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未来几年,要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需要加大对中小城市公共资源的投入,实现大中小城镇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愿意落户中小城镇。
四是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 据相关专家测算,2024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达到4约6亿人,占三分之一。 从国际经验看,在城镇化加速发展中,特别是城镇化加速发展中,城镇化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 研究表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就会增加约1万亿元。 未来10年,如果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能够达到50%以上,将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为此,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培育更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使他们成为刺激消费的“主力军”。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