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剧烈变化下,光伏企业高管岗位变动频繁,“挖角”、跳槽成为行业常态,高管离职的消息也层出不穷。 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70余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高管“离职”,而这样的变化成为光伏行业新一轮人才洗牌的重要一环。
12月刚过半,三大光伏龙头企业高层人员发生重大变动。
尚德电力第三次更换董事长
继王水云辞职、邵阳敏短暂交接后,老牌组件光伏制造商尚德再次发生重大人事变动。 根据工商登记资料,尚德电力主要人员已发生变化,董事长为吴飞,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为何树帆,其他四位高管分别为董事李璐、董事李耀、董事徐毅、监事汪洋。
自10月9日以来,尚德已三次更换董事长。 首先,王水云退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务,增设邵阳民董事长,戴晓文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随后,11月2日,尚德的法定代表人由戴晓文变更为何树帆,邵阳敏退出,何树帆增任董事长。
近日,总经理戴晓文离职,何树帆接任总经理,吴飞接任何树帆董事长。 此外,新任导演李耀是一张新面孔。
12月6日,阳光电源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高级经理谢晓勇先生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的书面辞职报告。 辞职后,谢晓勇先生将继续在公司任职,不再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其辞职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公告披露,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谢晓勇直接持有阳光电源**30万股,合肥汇卓股权投资合伙(有限合伙)持有3股03%股权,谢晓勇先生持有合肥汇卓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02% 股权。 谢晓勇原定任期为2024年5月19日至2024年5月19日。
阳光电源2024年年报显示,谢晓勇,2024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历任宣城工商行政管理局、宜人(宁波)工艺美术、惠生海洋工程,2024年10月加入阳光电源,历任阳光电源人力资源部经理、战略规划部经理、运营总监、战略中心总经理。
12月6日,旗滨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余启兵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公告显示,因公司改革发展需要,于启兵申请辞去董事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成员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管理职务,但将继续以创始人身份为公司服务。
同时,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董事长何文进先生、董事姚培武先生、董事侯英兰女士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 公告显示,何文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会专委会委员职务姚培武、侯英兰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董事及董事会专委会委员职务。 需要指出的是,何文进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姚培武、侯英兰将继续在公司任职。 公告显示,姚培武仍是董事会秘书,侯英兰仍是发展研究院院长。 股权方面,截至12月5日,创始人余启兵及一致行动人共持有10家85亿股,姚培武持股200万股,侯英兰持股245万股;何文锦不持有本公司任何股份。
对于四位董事的辞职,旗滨集团回应称,主要是为了构建高效、专业的董事会架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企业高管辞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首先,KPI无法完成;第二,转移到其他公司;第三,借助资本,再立一座山,自己创业;第四,作为创始人,让位于“光二代”;最后,公司调整或退休。
2024年以来,已有40多家光伏企业的70余位高管变动
光伏产业网络制表)。
光伏产业是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可再生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 由于当前国内光伏专业人才短缺,光伏行业面临人才短缺,供需错配、产学脱节、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 2024年光伏行业从业人数将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7%,预计到2024年全球光伏行业从业人数将达到1705万人。
然而,面对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上的合格人才相对稀缺,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了行业内人才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为光伏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延伸阅读:
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快速发展。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占全国能源总发电量的比重稳步提升,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实现“双碳”的宏伟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2024年9月,中共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
2024年4月,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实施建设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推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等22项重点任务, 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改革试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人才培养。
由于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分析高校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和产业化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光伏行业人才培养供需现状
由于目前国内光伏专业人才短缺,光伏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根据CPIA发布的2021-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各主要环节新增市场容量,考虑到生产技术进步带动人均产出率上升和单位产出劳动力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人才累计新增需求将达到240,000 42万人,到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技术人员总数将达到9人20,000 1100,000 人,如表 1 所示。
从2024年到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将增加市场容量和技术人才需求。
*:新能源多能互补前沿。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硅锭、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晶体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逆变器等的制造,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运维等中下游应用。
此外,光伏产业链还包括辅料、辅料(浆料、屏风、玻璃、胶膜、背板、边框等)、光伏制造设备、光伏电站组件(支架、电缆等)等上游环节。 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及下游光伏电站代表企业的调查数据,可结合企业产出和行业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直接员工人数为40人90,000人;其中,多晶硅相关从业人员为1人70000人,硅锭、硅锭、硅片,相关员工5人80,000人,太阳能电池相关员工5人80,000 人,其中 11 人从事光伏组件20,000人,2名逆变器相关员工80,000人,光伏电站13名员工(包括建设、运营和维护)60,000人。 我国光伏产业直接用工具有典型制造人员的结构特征,技术人员占比为16人5%(生产人员岗位占69个)7%)。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海外光伏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和海外技术人才的不断涌入,是推动我国光伏制造能力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德国**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
石正荣、杨怀金、赵建华、曲晓华等留学海外华侨敏锐地察觉到光伏技术在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美好前景,回国后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电光伏等第一批光伏企业, 常熟阿特斯等,推动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快速增长。
这些企业家也被誉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先锋”。 迄今为止,我国一直是众多海外先进光伏产业人才首选的技术孵化地,以海外人才为主导的光伏企业模式仍是我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壮大的重要支撑。 光伏行业人才培养应配合光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