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打工,晚上学美术,夜校青年走出短暂的“包围圈”,摒弃“宅文化”,选择了由琴、棋、书画、歌舞、非遗手工艺品组成的另类“夜生活”。 夜校成为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精神的“桃花源”,远离喧嚣。 在这里,年轻人找到了第三种不躺下或滚动的方法。
事实证明,年轻人并没有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需求,关键是夜校什么时候开学,提供什么。 年轻人实际上一直都在。
记者 张殿彪.
经过两轮大扫除,陆天和伙伴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上海大众美术馆(以下简称群义美术馆)的夜校教室,在十二月的寒风中成群结队地消失了。
这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以下简称上海夜校)手菜班的最后一堂课。 三个月来,每周一,90后学生陆天都会背着这件形状如“飞碟”的乐器,从办公室到教室,和20多位年轻人一起“学习”。
今年秋天,上海有夜校风,65万人**抢占近万招生名额,热门课程秒出门。 在学生中,80后和90后占了80%。
白天打工,晚上学美术,夜校青年走出短暂的“包围圈”,摒弃“宅文化”,选择了由琴、棋、书画、歌舞、非遗手工艺品组成的另类“夜生活”。 夜校成为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精神的“桃花源”,远离喧嚣。 在这里,年轻人找到了第三种不躺下或滚动的方法。
很难找到:“最年轻的乐器”类别也已售罄。
今年,上海夜校有个新手盘班,负责老师林萧担心自己对自己的课报不满意。
手盘是通过手工敲击或拍打而成的,诞生于本世纪初,被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乐器”,在中国还是少数。更何况,学生还需要自带乐器,费用从几千元到几千元不等,“应该能劝阻很多人了”。
没想到,手盘课很受欢迎。 8月11日开学当天,开学不到两分钟,就有同学向林萧抱怨没抢到。
为保证教学质量,夜校每门课程最多招收25名学生。 林萧只好让“落选”的学生去找开夜校的上海群义博物馆。
另一边,上海群义博物馆夜校总联络人杨灵芝一直响个不停,大部分都在打电话询问夜校能不能扩大招生,或者多开课
原来,报到当天,抢上课的人太多了,系统不堪重负,所以一开始就出现了短暂的罢工。 陆天眼疾手快,运气好,拿到了手菜课。 如果你想抢上海语言课,剩下的名额已经为零了。 这场“班级抢战”让第一次接触夜校的陆天大吃一惊。 我上一次如此努力地战斗是在我抢到假日火车票的时候。
能抢到一个已经很幸运了,更多的人只能“在班级里唏嘘”。 上海夜校秋季班开设课程380余门,比七年前开办时增长了60多倍,学生人数也翻了好几倍,但仍然跟不上年轻人的热情。 背景数据显示,上海语、手工皮具等热门课程在十多秒内售罄,12门课程在一分钟内爆满,80%的课程在短短一小时内售罄。
很难不对夜校的物有所值印象深刻。500元,12节课,每节课90分钟,平均每节课只需40元,相当于两杯咖啡。 陆天对比了一下,市面上一门美术培训班要三五百块钱。
夜校对师资也有严格的把控,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的是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有的是专业院校的老师......大学此外,群艺馆不会带钱跑路,这使得夜校非常受欢迎。
最后被抢走的班级,被陆天珍惜了。 一个手盘重十几斤,来回扛起来并不容易,每次下课,手疼,胳膊酸痛。 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缺课,她越来越沉迷于手对手的光盘。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难的事情是淘汰赛。 要熟练,拍手,马上弹起来,就像摸到炽热的铁锅一样。 陆天是新手,在朋友家才第一次接触这件乐器,就被它如泉水般空灵的声音迷住了。 几节课后,她已经掌握了几首曲子,进步也远远超出了预期。
相较于市面上最贵的健身班、艺修班,平价夜班的出勤率普遍较高,部分班可维持在95%以上。 每节课前,总能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教室外吃饭团,有的座位边上还放着刚买好的蔬菜。 声乐课的角落里有一个行李箱,属于刚出差回来的同学们,回家还没到夜校就直接去了。
林萧说:“培训机构的学生经常被逼着考,家长也被迫学习。 夜校没有考核,同学们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极高。 ”
90分钟挤出来:我不仅是我的母亲,也是我自己。
每周二,盛晓玲都会背着女儿的尤克里里去夜校。 这是我三年前为女儿买的生日礼物。 没想到,女儿只玩了两个小时,就把它扔在角落里积灰。
作为一所私立小学的语文老师,这位80后妈妈有老有少,中间有学生,她一度很着急,“我自己滚不出来,平躺不下。
从其他妈妈那里了解到夜校后,没有太多时间的盛晓玲,强迫每周90分钟去上夜校,“这是留给自己的时间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选择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周二其实是盛晓玲工作最忙的时候,但连续12周,每次从19:00到20:30,除了碰到孩子的家长会,她几乎是全职的。
从小学老师到夜校学生,角色的转换让她感到难得的轻松。 在尤克里里课上,她经常坐在前排,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老师吴光宇。
对于盛晓玲来说,与工作上的专注不同,她在夜课上是“轻松专注”和“愉快专注”,这是其他场合很难做到的。
当她有空闲时间在家时,她也会练习一段时间的钢琴。 忙于功课的女儿出乎意料地说:“妈妈,你学完了再教我。 ”
夜校里有很多年轻的妈妈。 群义观夜校的老师陈莹经常见到他们**在课外辅导作业,或者安慰孩子。 有的人干脆带着年幼的孩子,但陈莹和志愿者们却要兼职照顾孩子。
iPad插画课倒数第二节赶上了张晶晶儿子的5岁生日。 丈夫出差,虽然已经请假了,但犹豫了一下,她还是和儿子商量,送他去兴趣班,腾出时间上夜校。
我不只是一个妈妈,我是我自己。 如果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厨房里,我就会被困在生活中。 张晶晶,80后律师,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 在她看来,上海的城市文化鼓励人们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即使他们所学的东西对工作没有用处。
在短短90分钟内,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在夜校找到了释放压力的出口。
在中国经典Q版娃娃制作课上,34岁的陈珊一直沉浸在编织中,懒得看一眼手机。 很难看出她刚刚辞掉工作,正在与同龄人一起创业。 在上一份工作中,“007”是常态。 她自嘲,早出晚归,几乎看不到太阳;现在创业困难,所以她选择来夜校“疗愈”。
手工课特别解压,整个人都是空的。 在陈山的手中,一顶鸡蛋大小的口袋帽渐渐成型。 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学期接近尾声,她第一次见到了旁边的学生。 “这里没有社会压力,想说话就说话;我不想说话,下课就走,我没有酒桌那样的负担。 ”
重拾旧梦:人到中年还有机会培养成“小天鹅”
第一次踏入夜间芭蕾舞课的教室时,方思倩发现自己“比其他人宽一倍”。
她在银行工作,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36岁就已经“虎背”了,还出现了颈椎曲弓、肩颈疼痛等问题。
她上了两年芭蕾舞课,打算矫正姿势,把自己培养成一只“小天鹅”。
事实上,她曾经是。 七八岁时,她开始练习芭蕾舞,身体协调性还不错。 后来,由于学业压力,“小天鹅梦”搁浅了。
在第一堂课上,她发现,即使是夜校的候补班,老师也没有降低标准。 仅仅过了15分钟,她就已经出汗了,腿也酸痛了。
夜校的芭蕾舞课并不容易教。 一个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其实需要七八块肌肉同时控制才能完成,很多学生基础为零,柔韧性比不上小朋友。 不过,老师还是耐心地指导着每个动作的力点,对学生一一纠正。 为了学好每一个动作,方思倩在每节课上都录下了**,等她回家收拾东西上床睡觉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为了培养成“小天鹅”,方思谦没有缺课。 在夜校里穿着飘逸的童话裙芭蕾舞成为她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 偶尔,她会带上4岁的女儿。 “小女孩一直透过玻璃看着我,下课后,她向我展示了她刚刚'偷'的动作。 ”
更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在学习芭蕾舞,当她掌握了新的动作后,她回家教妈妈。 有了这个动力,女儿在课堂上也更开心了。
这些变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 起初,方思谦的马只能被压到离地20厘米的高度,现在已经缩短到一指之间的距离本来练功的时候很着急,脑子也知道怎么做,但是四肢跟不上,但现在我不仅能控制不同的肌肉,还能跳出优美的动作。
课程结束时,她发现自己挺直了脊背,双腿挺直了,“离修炼成'小天鹅'又近了一步”。
当方思谦在教室里跳舞时,国画改良班的舒瑞正在重拾20年前的画家梦。
这位34岁的上海姑娘一直心结攒:如果父母没有因为继续深造而反对她继续学习绘画,或许她会成为老师所期待的“画精大师”。 “我非常有天赋,直到现在,我都知道如何通过观察来调整颜色。 只可惜,她上学、工作、结婚后,再也没有拿起画笔。
如今,当她在夜校再次拿起画笔时,她又找回了久违的“青春感”,仿佛回到了童年学画画,带着满意的作品,期待着老师的表扬。 时隔多年,她发现自己画画还不错,这让她开心了好几天。 上了几节课后,她提交了自己的国画作品参加员工展览,有人评价她的画比专业老师的画还要好。
夜校不仅让我的绘画技巧有了进步,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我过去的梦想。 在舒瑞看来,“仅仅12节课,似乎就开启了20年的中断。
即使我现在不能成为一名画家,我仍然可以用我儿时的梦想拥抱未来。 她坚信,如果再继续画画,再积累20年,“她肯定不会和现在的她一样。
很多人在夜校“重新抬头”,以弥补小时候“想学不学”的遗憾。 吴光宇发现,很多成年人都想从头开始学习一件乐器,但往往有自我怀疑。 这让他觉得自己多了一种使命感:“通过我的教学,我可以弥补学生过去的遗憾,让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多一份乐器陪伴他们。 ”
融入城市:将生活空间扩展到整个上海。
一毕业,李继基就住在青年旅舍三年。 白天,她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从事设计工作;傍晚,上完夜校后,我回到了小旅馆。
李继基来自浙江的一个小山村,家庭从小不富裕,习惯节俭。 她和五个人共用一个房间,类似于大学宿舍。 长期住在旅馆的好处是租金压力小,缺点是没有个人空间,晚上经常很吵。
我可以偶尔接受它,但它不是每天都有效。 为此,她把自己的夜晚安排得淋漓尽致,“宿舍的生活空间是共享的,但我可以将生活空间扩展到整个上海。
一开始,她总是寻找免费或低价的事情做,要么逛书店,要么去展览,困了就回去。这些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她不得不费心去考虑下次去**。
年初,她在网上刷夜校,讨厌见面到很晚,这不就是她要找的完美地方吗?这个喜欢省钱的浙江姑娘,很愿意上夜校。 她抢走了4门课程:两门中国画、一门街舞和一门声乐。 她有抢课专属秘籍:列出志愿者名单,提前半小时进入页面,“不要重复刷新”。
除了星期四,每天下班后,她都赶去夜校。 因为吃不好,半年瘦了四斤。 瘦小的李智基很享受,甚至每个周末都期待着工作日。
每周一去上国画改进班,李继基总是赶到前排坐下。 “只有处于好位置,才能不错过老师笔下的细节。 她说,老师画画时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们观看,每节课都有人录下来。
对她来说,夜校充满了平静的喜悦和收获的喜悦。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上课,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足以对抗孤独在大城市的孤独、焦虑和压力。 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她和同学们会互相分享最新的书画展,相约看展画,有稳定的“兴趣圈”。
我在上海没有朋友或亲戚。 晚间课程扩大了我封闭的生活空间。 在李继基的推荐下,宿舍的室友们也打算下次去上夜校。
与李继机不同的是,性格内向的安徽姑娘魏祝荣为了练功,报名参加了夜校的相声课。
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她鼓起勇气第一次上台。 这一小步,是她突破自我的一大步。 她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已有10年,但当她面对面交流时,她仍然会感到恐慌,更不用说在公共场合表演了。
第一次上台,魏守荣紧张得声音颤抖。 虽然台词不多,而且上台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过很多次,站在舞台上,准备好的表情和动作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就像小时候一样,她全程不敢看观众,只盯着桌子和搭档,一心想尽快背诵回座位。
台上的几场练习,显然缓解了魏重荣在舞台上的可怕问题。 下课时,现场有很多其他同学的亲戚朋友,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她已经能够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了。 “这一次不是关于背台词,而是关于真正的表演!”
她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不是朋友的提醒,她不会意识到,过去和人聊天就像挤牙膏,先问后回答;而现在明显多了话,敢主动跟人聊天,也会扔秸秆,捡秸秆。
95后女孩赵子雯在上海才一年,在她看来,上夜校本身就是新上海人融入大都市的一种努力。 白天在办公室里,属于工作,是物质条件得到改善;晚上的夜校属于生活,提倡的是精神世界。
升级供应:年轻人实际上一直都在。
从不温不火到备受追捧,亲身经历过夜校发展的群义博物馆副馆长徐浩,最初觉得吸引年轻人上夜校“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怎么有时间参加文化活动?
其实,缺时间最多的人,也是最需要夜校的人。 未成年人有少年宫,老人有老年大学,年轻人想学一些才艺市场培训机构往往会劝阻很多人不交数万的学费。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上海群义博物馆延长了开放时间,向18至55岁的中青年开放。
我们希望通过夜校,提高市民的审美素养,让他们走进美术馆时能看展览,走进剧院时能看懂戏剧,走进大厅时能理解。 在徐昊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水平,而是先走进艺术的大门。
然而,在推出之初,第一批报名的人主要是老年人。 当时夜校只有国画、书法、声乐、剪纸等七门传统美术课,根本就不用抢,教学点只设在群义博物馆。
直到两年后,夜校才增设桥牌、非洲鼓、品酒等时尚课程,逐渐引起年轻人的注意。 又过了几年,群义阁的教室已经不够用了十几间教室了。 一些住在郊区的学生也报告说,是否有可能增加其他夜校名额
2024年,夜校分店时隔许久而问世。 当年春,在静安、徐汇、长宁、虹口四区开设夜校分校,课程数量增至近50门,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去年秋天,夜校在上海16个区设立分校,开设课程200余门,学生约5000人。 然而,一再的扩张并没有缓解夜校热。 今年秋季班,课程数量和入学人数再次翻了一番,需求仍然供不应求。
外国人也来这里。 约翰是英国人,在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任教,并在夜校学习江南点心制作。 他的中国岳父是厨师,约翰做过一些西餐,尝过后觉得还行。 “但我知道这不符合他的口味。 我想做他喜欢的东西。 ”
在江南点心班,也有来自墨西哥、俄罗斯、巴西、美国和日本的学生。 教室里还有翻译助理。
自2024年创办以来,上海夜校共开办课程1206门,惠及约45万人次。 徐昊给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大部分学生都是70后出生的;现在80后、90后占80%。 相应,课程内容也有拓展,动画、爵士、非洲鼓等时尚艺术课程占年轻人喜欢的课程的60%。
最让他意外的是,今年春天他报名夜校时,最先被抢的就是淮剧团举办的剑舞课,只用了8秒,而且学员大多是30多岁的白领。
事实证明,年轻人并没有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需求,关键是课程何时开放以及提供什么。 徐昊感叹,年轻人一直都在。
从为数不多的对它感兴趣的年轻人,到蜂拥而至的年轻人,夜校一路感受着石头过河。
目前,夜校已建成“主校+分校+教学点”的体系,143个教学点中,除文化中心分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外,近一半为专业院校等机构。 虹口区精武体育总会开设失踪拳击、女子自卫等课程上海淮剧团设置了戏曲剑舞、戏曲水套黄浦区甚至将夜校开办成高档酒店......临江这些机构参加夜校获得的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招生从市场获得的经济效益
徐昊直接指出,夜校与专业团体的合作是“三赢”的良性循环。 专业剧团提供师资力量,夜校为他们培养粉丝,市民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他强调,夜校只是艺术的入门,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你需要去专业的院校和机构。
他透露,明年除夕学校将引进更多剧院、剧团等机构,共同打造更多专业课程,“届时可能会有200多个教学点。
500元的公益费也是一种探索。 低廉的学费解决了市场机构收费高的“痛点”,但公益并不意味着免费。 徐昊计算了一下,办夜校需要延长场地开放时间,这笔资金需要另外申请,夜校的老师基本可以靠公益费来支付。
他也坦言,夜校老师的工资不高,“我是来夜校教书的,我有些感触。 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高手,很多时候“即使有钱也很难邀请”。 有些老师甚至每周都会到各省来教书。
有趣的是,晚间课程以女生为主。 杨灵芝透露,下一步,夜校将开设电竞、卡牌等课程,吸引更多男生。
夜校之风从上海吹来,短短几个月,就吹遍了大江南北,一些市场组织也开办了夜校。 有人问徐浩,这些夜校能像上海一样火吗?
他回答说:“你可以复制,但你不能粘贴。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当地文化资源和青年需求。 ”
参与撰写:沈丹月、孙丽萍、王墨玲)。
*:新华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