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王磊)中国援外医疗队用仁爱筑起“健康之桥”
新华社记者 李恒.
累计派出近3万名医疗队员赴76个国家和地区,救治患者近3亿人次与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25个重点临床专科中心,引进数百项新技术,从“输血”援助转向可持续的“造血”合作......
今年是中国向外派遣医疗队60周年。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0年来,我国援外医疗队覆盖面广,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平,留下了一支“不能带走的医疗队”。
1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李恒 摄。
共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近3万名医务人员。
2024年4月,中国第一支外国医疗队抵达北非阿尔及利亚,标志着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医疗救助开始了。
国家卫健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志华表示,60年来,中国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3万支外国医疗队,建设了130多个医疗卫生设施,救治了近3亿名患者,为许多国家培训了10万多名医务人员。
2000多名中国医生获得受援国国家级荣誉,50多名团队成员在国外......死亡他说,中国援外医疗队60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与中国人民、世界互助合作共赢的理念。
对外援医救是一项长期而扎实的工作。 如何保障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和健康安全?对此,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介绍,从北京的实践来看,主要包括:千方百计保障队员健康,建立在线跟踪系统,了解援外队员的身心状况, 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指导;为医疗队提供充足、及时的各类物资供应;努力提高医疗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远程系统提供最新的疾病防控方案和诊疗指南。
何志华表示,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根据受援国需求,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进一步推进与对口医院的合作,通过派遣短期专家组、临床教学、学术交流、远程指导等方式,支持受援国建立重点专科中心。 同时,我们将继续发挥传统医学的独特作用,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与合作,不断开创对外医疗援助新格局,更好地服务和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在对外医疗救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医药的博大智慧。 首支中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科副主任范茂荣表示,作为呼吸科的中医师,在柬埔寨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时,医疗队主要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和疑难解症, 当地居民的常见和常见疾病。
起初,柬埔寨患者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5%左右,但随着医疗队中医诊所在当地华人同胞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当地患者也来到了中医门诊。 范茂荣介绍,医疗队带来了针灸、拔罐等简单易用的中医适宜技法,柬埔寨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可中医。
范茂荣介绍,医疗团队在援外医疗工作中梳理了10余种中医主导疾病,并根据当地气候、饮食习等情况制定了中医诊疗方案。 同时,团队成员根据各自专科不同,深入受援医院各专科会诊,参与当地疑难、危重、急诊患者的病例讨论,用中医药提升受援医院急危难病的疗效。
留下“带走不了的医疗队”。
教人钓鱼胜过教他钓鱼。 除了提供直接医疗服务外,中国医疗队还继续帮助培训当地医疗队,促进当地医疗技术的改进。
202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医疗队全体队员坚持如期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按计划赴几内亚,在当地开展防疫培训,培训了近1700名公共卫生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支持当地埃博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赢得了几内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钟东波说。
在几内亚,中基友好医院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国”的目标。在坦桑尼亚建立心脏病学中心大大减少了该国患者出国旅行的需要,同时该医院也吸引了来自邻国的患者寻求医疗......何志华介绍,中国援外医疗已从“输血”援助转向可持续的“造血”合作,帮助受援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主任外科医生李俊生,是对外医疗援助的“老兵”。 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医生,在异国他乡看到需要治疗的病人,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摆脱痛苦,挽救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援外医疗队既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中外友好的传递者,也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远赴异地继续奉献,以精湛的医术生动诠释了中国医疗队“不怕苦、甘爱、救命救伤、爱无疆”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首异国他乡的大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