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经说过,人生有三种绝望:
“不认识自我,不想拥有自我,也无法拥有自我。 ”
这句话非常适合形容《车轮下》中的汉斯。
《车轮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名著,被誉为“西方年轻人的孤独之书”。
故事中的汉斯是一个优秀的少年,他不负众望,被最好的学校录取了。
但在学校,汉斯不得不顶着压力努力学习,甚至在交友和工作上屡屡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干扰。
最后,汉斯绝望地自杀了,因为现实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整篇**不长,但让人看完后感觉很沉重。
一个个稚嫩生命的陨落,让无数父母瞥见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隐藏在心中的伤口。
原来,那些看似“听话”的孩子,一直过得很辛苦。
你认为听话的事情正在毁掉孩子
故事的主人公汉斯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
他的老师和父亲鼓励他继续学习,一刻也不松懈。
在长辈们的期待下,汉斯几乎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每天晚上十一二点都要学习。
父亲为汉斯的自律感到自豪,在他看来,儿子是难得的天才少年。
但在名声之下,汉斯心里却很郁闷。
他曾经因为家人不让他出去玩而哭泣,因为父亲带走他的宠物而难过,他也因为学习的巨大压力而头疼。
然而,汉斯内心的挣扎,都隐藏在耀眼的光环之下,很少有人注意到。
汉斯要参加州考试,作为镇上唯一被选中的候选人,每个人都对他寄予厚望。
但考试结束后,汉斯觉得自己考试不及格,回到家,脸上满是悲伤。
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父亲告诉汉斯,他可以实现他的一个愿望。
汉斯担心地问父亲
如果我没有通过考试,我可以回到高中吗?”
没想到,父亲被这句话惹恼了,冲着汉斯大吼大叫:
太糟糕了,你只想着上高中!这是自己造成的!”
父亲的态度让汉斯掉进了冰窖。
他无法想象如果他没有被录取,他会面临什么。
他心烦意乱地跑到屋外,被大雨淋湿了。
幸运的是,所有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最终,汉斯以第二名的成绩被神学院录取。
汉斯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惊喜,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但老师和家长告诉他,他应该利用假期时间预览一下学校的知识,否则他上学后就赶不上大家的进步。
没办法,汉斯只好开始疯狂的辅导模式。
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消遣,每天要么背诵复杂的数学公式,要么用字典练习语法。
汉斯的头痛越来越严重,但他还是咬紧牙关,生怕自己落后。
在长辈们安排的“成功之路”上,汉斯惶惶不可终日地往前走,生怕自己稍有失误,就会坠入深渊。
扛起重担的汉斯,无疑是千万孩子生活在大家期待之下的缩影。
人们只看到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卓越,却忽略了他们隐藏的艰辛和被压抑的疾病。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曾提出一个观点:
父母对孩子的苛刻和伤害态度,以及不合理的期望,都可以内化在孩子的自尊心中,从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 ”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的孩子学习这个和那个。
在巨大的压力下,孩子只能隐藏真实的自己,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然而,强迫孩子做出不受欢迎的选择,只会继续消耗他们的内在能量。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否则,他们只能在焦虑和迷茫中走上悲惨的道路。
管教越严格,孩子就越叛逆
入学考试那天,父亲送汉斯去上学。
他反复问汉斯
你会为家庭带来荣耀,对吧?“你会听老师的,对吧?”
看到儿子连连点头,父亲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告别父亲后,汉斯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
在学校里,汉斯交了一个好朋友,赫尔纳。
虽然在外人眼中,桀骜不驯的赫尔纳和优秀的汉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汉斯却非常珍惜这份友谊。
他经常和海尔纳散步聊天,两人都视对方为知己。
然而,在老师们眼里,海尔纳是一个问题学生,很可能会带来坏汉斯。
出于这个原因,校长不厌其烦地与汉斯交谈。
他将赫尔纳最近的成绩下降归咎于他,尽管汉斯一再解释说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影响了他的学习。
但校长还是固执己见,要汉斯离赫尔纳远点。
这让汉斯感到厌恶,他对校长说:
赫尔纳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就这样抛弃他。 ”
校长对此感到非常痛苦,于是他写信给汉斯的父亲,让他回到正轨。
父亲看完信后,急忙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听老师的话,尽快“改弦易辙”。
父母和老师的不理解让汉斯濒临崩溃。
他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校长教授的科目,成绩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赫尔纳也遭到了老师的严厉管教。
他被禁止和汉斯一起散步,当校长发现海尔纳违反了规则时,他把他关了几个小时。
最终,海维尔纳受不了学校的氛围,选择了退学。
而汉斯也因为失去了最好的搭档而更加破罐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被动抗拒人格”的概念,它指的是当一个人被要求做一些他或她不想做的事情时,他会以某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汉斯的叛逆,表面上是放弃学业,实际上是老师和家长对他自己实践的干涉的强烈表现。
成长中的孩子逐渐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意识,他们需要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管教,而是大人的尊重和理解。
作为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时给予指导。
否则,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你就不会得到你想要的。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按照你的期望生活
海维尔纳辍学后,汉斯变得更加孤独。
他无法应付沉重的学业压力,并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
校长别无选择,只能联系汉斯的父亲,送他回家。
在家休养的日子是汉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悠闲时光之一。
他去农场榨汁,在田野里徘徊,和一个女孩有过短暂的恋情。
但在汉斯康复之前,他的父亲敦促他找一份工作。
父亲非常担心儿子的未来,以至于他为儿子的无所事事而焦虑。
在父亲的压力下,汉斯不得不找一份机械师的工作。
他的日常工作是焊接和锉削齿轮,非常枯燥。
但每当父亲问起他的工作时,汉斯都会强迫自己微笑,让他放心。
比起父亲的盘问,最让汉斯感到疲惫的是同事们的酗酒情况。
他不喜欢漫无边际的八卦和吹嘘自己的经历,就像其他人一样。
但为了显示自己合群,他还是会强迫自己参加聚会。
在人群中,汉斯常常感到一种存在主义的虚无。
他只能呆在角落里,一杯一杯地喝醉。
一个迷失自我的人,注定是悲惨的,绝望的。
最终,汉斯没能克服内心的挣扎和撕裂,在醉酒了一天后,他掉进了水里淹死了。
汉斯的死震惊了他的父亲。
他感叹道:我真的不明白,他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孩子,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幸是多么突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在他身上”
旁边的人低声说
强迫孩子在现场迈出这一步,每个人都有一份。 ”
汉斯的悲剧无疑给那些希望儿子变成龙、女儿变成凤凰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如果你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让他们走上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他们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失败就会越惨。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不一样。
如果要求孩子为了追求标准化的“成功”而压抑自己,那么他们追求的过程本身就带有自我毁灭的种子。
袁健在《私书》中说:
人们无法纠缠自己的性格,往往在沉默的时刻,用剑和项圈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与自己相遇。 ”
一个长期封闭内心的孩子,只会积累负面情绪,以至于有一天他会爆发出来,毁灭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指出,不被理解的群体中的人通常走两条路:
一种是封闭自己,走向孤独,另一种是迷失自我,融入关系。
《车轮下》中的汉斯无疑走上了最孤独的道路。
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愿望从未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于是他只能割棱断角,乖乖地走在老师和家长规划的路上:
去最好的学校,离开好朋友,保持优异的成绩,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在一次次选择的过程中,汉斯逐渐生活在一个岛屿上,最后变得筋疲力尽,惨死。
著名哲学家费希特说:
教育是培养人的自主能力,而不是教育人适应传统世界。 ”
其实,生活方式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恰当的引导之上的,这样他们才能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过“标准”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
只有学会正确放手,给孩子自由,才能培养出坚强的心,拥抱美好的明天。
开始计划我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