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所见的智慧中国

小夏 社会 更新 2024-01-31

有个我非常喜欢的电商官方微博,经常半夜在微博发文,第一句话往往是,“深夜了,对大家说点心疼的话”。 到了年底,我们不妨效仿,说一些令人心痛的话。

和往年一样,今年,Brain Polar团队走访了中国各地的多个地方,参观了智能化项目。 从码头、工厂到银行、煤矿,从涉及数十万员工的企业智能化升级,到一个人的AI开发者项目北面是东北老城区的智慧供暖,南面是云南边境的数字口岸。

每年我们都会经历一次不同的访问,今年尤其如此。

疫情过后提振经济的紧迫感;AI大模型爆炸式增长后,各地、企业都想用大模型在外部压力下,促进科技自主的忍耐意识。 这些内在的情绪交织在今年的智能化发展中,导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智能化项目都是带着一种能量和某种感受来完成的。 今年的访问也大不相同。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点点滴滴的经验收集起来,在年底做一个总结。 本文记录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 其中有的在《打卡智慧中国》系列或其他内容中出现过,有的则没有。

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观察和听到只是沿着我们的记忆融合和排列。 没有内在逻辑,没有整体判断,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只能保证这些内容有足够的真实性。

幸运的是,真相有时就是答案。

那么让我们梳理一下包里的回忆,回顾一下2024年的智慧中国。 然后继续上路。

算力,真的很贵

我们以前听说过,21世纪最昂贵的东西是人才。 但今年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我觉得这句话不对,至少2024年最贵的就是AI算力。

AI技术的普及应用,恰好遇到了大模型的突然爆发。 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应用层、研发层、平台端、终端端对AI算力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在我们今年的参观体验中,有很多事情都回避不了“算力贵、算力不足”的主题。

例如,今年上半年,我们走访了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城。 该县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在这里建设和部署,包括AI交通信号灯调节、交通智能中心等。 该县数字化负责人告诉我们,AI算力恰好占了该县数千万智能交通项目预算的一半。

近年来,科技行业没有人关注东方数据和西方计算计划。 但说到从东到西数,我们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在宏大叙事和未来规划的层面。 但当我们来到这个县城时,就会发现东西方都是那么的接地气。 它瞄准和解决的是算力成本一半的问题,即一个县、一个村、一个小企业能否承担智能化成本的问题。

正是这些“小问题”,可以拼凑成智慧中国的大答案。

这一年,AI算力的烙印太多了,市面上没有企业级GPU,AI算力进入了炒预售房产和炒作的特殊现象。 接下来,一些公司开始囤积游戏级显卡,一些公司利用卡池作为资金融资,GPU租赁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下半年,高端AI芯片禁售令爆发,AI算力一时间成为非常敏感的话题。

总结今年算力的记忆,可以得到一句话:算力是硬道理。

这是中国科技产业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

肉眼可见的成熟度

如果你走过多年的中国智能化项目,对比过前后的一些类似项目,你会发现,在2024年,很多智能化领域都会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成熟。

其实,过去我们谈智能的时候,经常讲的是PPT上、实验室里、演示点上发生的事情。 这种理论上和试点上的智能化,当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环节。 但显然它仍然感觉有点空虚,有点纸的味道。

但在 2023 年,你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智慧成熟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之一发生在广东的一个渔村。 运营商、华为和当地行业组织已经构建了完整的海上5G网络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为每艘渔船配备了5G+卫星数字系统,实现救援、监管、防损等一系列功能。 同时,海上5G网络也已应用于海鲜养殖、海洋动物保护、海洋旅游等,为终端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5G网络可以盘活渔村、渔港的多种数智化能力,形成产学研丰富、应用专项的体系。

看到每艘渔船上的智能设备,你不会觉得突兀和不一致,而是觉得这些能力已经成长为当地的潮汐,就像海中的滋养球,像渔夫在送货时扫地

关于智力的事情是,当你真正使用它时,你不会觉得它太崇高或太遥远。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在福建,我们已经看到无人机+AI被投入到电力巡检中。 AI多年来一直在谈论取代人工爬塔来巡检电网,直到今年才看到大规模应用。 与我想象的不同,师傅熟悉用手机APP操作无人机,带我们演示参观的师傅说,这个操作的难度和用滴滴打车差不多。

在西北的戈壁,我们看到密集分布的智能光伏电站。 此前,我们参观过许多大型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具有地处偏远、规模大、人员和设备高度集中等特点。 但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小型、分布式、无人化的光伏电站的兴起。 也许只要沿着戈壁公路行驶,光伏电站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分布式、小型化的智能光伏意味着光伏发电在储能、输电、电网接入等环节已经成熟。 我们离 2023 年可再生能源主流化又近了一步。

回顾这一年,你会发现很多智能项目都在发生变化。 我只能谈论它,但现在我可以看它;本来可以看到的东西现在可以使用;原本在大型园区和企业中的东西,现在随处可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智能项目开发速度明显最快,而与云计算、AI密切相关的项目开发速度稍慢。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处于领先地位,并正在迅速向成熟的智能化进程转型。

在规划未来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年轻人

当您访问世界各地的智能项目时,您总会遇到令人惊讶的人。

你以为人才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吗?不,二三线城市,以及城镇和乡村,有很多懂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才。 你认为聪明的专家应该年轻吗?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往往有更多的想法,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执行力。

在今年的智慧中国之行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了不起的年轻人。

几个月前,我们带着很多**去了陕西省北溪市淮中心的供电站。 本文探讨了大量配电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 例如,设备可以灵敏,从而大大降低电源的维护成本数据检测能力可以提前预测和调整峰值功耗。

除了项目本身,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李烨主任介绍,北淮供电站其实很小,只有15个人,但都是30岁以下,在调动之前对智能化、数字化感兴趣。

或许,把他们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事实证明,这在需要未知和已知相结合的行业智能中至关重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今年,AI大模型开始流行,许多年轻人开始探索基于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借助大模型的泛化理解能力和AIGC**的生成,AI开发者的门槛正在被无限降低。 我刚去参加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现场有很多AI开发者,他们开发的AI应用更是多元。 有人用AI帮助听障人士恢复听力,有人用AI辅导学习,有人用AI教不能谈恋爱的朋友如何谈恋爱......嗯,这可能也是必要的。

今天,想成为一名人工智能开发者。 没有同伴,是的;在校学生没有经验,可以;我根本不会写**,但没关系。 许多年轻人正在使用大模型来提出非常酷或非常有利可图的想法。 他们生动地展现了智慧中国的青春气质。

另一个可以看到“年轻人”重要性的地方是数字村。 今年,我们走访了许多数字乡村项目,发现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做得好的乡村,无一例外都有一位有想法、有见地的村党支书。 事实上,现阶段运营商、ICT企业、AI企业都希望打造数字乡村样板站点。 只要有人带头,善于寻找资源,沟通平台,就很容易获得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智能化,这很容易做到,一个人可以推动一个项目很难说难做,一旦落入无人带头的陷阱,推动各级审批,事情就很难落实。 这客观上导致了许多智能化项目因为个体能力而影响了整体建设水平,未来差距可能会继续扩大。

推而广之,在当今中国的众多行业和领域中,一个负责人有勇气,有广泛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发展规划的眼光,一定能够在智能上有所作为。 时代的馈赠,终究是人所把握的。

智慧中国需要年轻人。

请注意,这个青年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心态。

“赤脚。”

2024年,智能化还有一条主线,那就是AI大模型与产业的结合。 如果我们理解大模式,从宏观趋势和全球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模式和行业在中国有着天然的结合性。 甚至理想化,成千上万的行业将热切地拥抱大模式并与之竞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你走进这个行业,深入这个行业,你可能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企业确实对智能化更有热情,但一个行业的复杂性往往不是外部AI技术提供商在短时间内能够想象和理解的。

今年对这起事件最深刻的理解发生在一个海拔零下800米的矿井下。 当时,我们与其他**一起参观了煤矿。 在工作台面温度超过40°的情况下,第一组走了4个多小时。 下井的时候大家都兴高采烈,上来后谁也说不出话来。 你知道,我们只是来参观,在煤矿工作的矿工和工程师面临着显然难以想象的条件。

这时我在想,每天运行数据、调整模型的AI技术提供商,真的懂这个矿井吗?他们真的能知道这里的需求是什么吗?你了解这个行业的复杂性吗?

站在门外,看着这个行业,你可能还远远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这种体验也来自这次地下之旅。 在我们下矿之前,我们需要更换地下防护服。 领导男子组的,是矿井里一位大胆而热情的领导者。 当我们换衣服时,他告诉我们,“你必须赤膊穿着防护服。 ”

出于那种根深蒂固的羞耻感,我们没有听他的话,当我们下矿时,我们发现煤层中渗出了很多水,这些水会流进防护服,弄脏里面的所有衣服。 当我们从井里出来洗个澡时,我们意识到,好吧,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穿。

这节课可能是AI大模型+产业征程中的一本小小的负面教材。

事实上,许多人工智能公司无法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他们希望自己的算法是最好的,他们想赚最快的钱,他们希望与顶级客户合作,他们希望立即解决行业中最大的问题。 但这并不现实,你不知道行业智能的核心,就像你不知道“要裸露”这句简单的句子背后隐藏着多少经验和预测。

同样,AI不了解行业,就像行业不了解AI一样。 今年,我们与许多行业代表进行了交流。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是大模型,不能用小模型吗”,也有人吐槽“只有一个行业+AI,现在有行业+大模型,你真的是无穷无尽”。

总而言之大型样板业务确实是正确的方式,但要摆脱发展过快带来的浮躁。

要敬畏行业,进入行业,持续与行业沟通。 持续了解地下、工厂、码头发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各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探究智能能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倾听企业是否愿意解决这个问题。

路很艰难,但实践很容易。

make it possible

在写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在想今年的旅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答案可能是,我在2024年看到了很多事情,从最初的不可能到可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大小小的“不可能”。 比如电视和机顶盒,两个设备离得这么近,其实需要用到两个遥控器,其实是很麻烦的,而这个麻烦就是多少年了。 但今年,可以看出长虹发布了一款搭载星光技术的星光电视,可以把两个遥控器合二为一。

另一个例子是,医院里有很多数字设备。 仅在医疗手推车上,就有呼叫系统、监控系统、检查系统等。 但是,这些设备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无法相互连接,非常不方便。 现在,HarmonyOS已经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医院也更加重视数字设备的国产化。

国产技术,自主可控,是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我想谈一谈。

2023 年,我们将看到银行、券商和大型制造公司取代国内数据库看到国产AI服务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出货,可以撑起市场的一隅我看到,在独立芯片、独立数据集、独立框架上训练的文心大模型,真的可以被无数中国人使用。

2024年,自动驾驶技术替代将在无声、无声、高效、迅速,甚至有点悲剧性地发生。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它把这长达一年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9月25日,华为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此之前,华为的Mate 60系列被网友评为“斗机”。 但不出所料,这次发布会依旧没有过多介绍华为手机,甚至根本没有提到手机。 那么新闻发布会做了什么呢?答案是唱歌。 在发布会开始时,他演唱了四年未唱的《我的梦想》。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坚持不懈,勇敢地不回头。

穿过黑夜,跨过边界。

路过雨,路过风,奔赴前方。

总有一天,站在你身边。

再背诵这些歌词,你会发现这确实是一场手机发布会,一场华为手机发布会。 顺便说一句,这首歌的英文版叫《Dream It Possible》。

站在2024年的大门前,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我们在2024年看到的智慧中国。 风景值得一次又一次地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和感动。

如果说旅行就是看大自然的创造者创造的风景,古人在人文景观中创造的风景。

那么智慧中国之行,就是看看我们自己创造的风景。

同样,你在哪里,你改变的就是智慧中国。

2024年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章

    我在西双版纳看到的新东西

    俗话说,行万里,不如看一万本书。旅行就是为了增长知识,到了西双版纳就学到了一些新东西,我会和大家分享。.在Muang Fried Food Village,外卖烧烤堆满了大树叶。不仅是烧烤,大树叶也经常被商家用作食品包装纸。它真的很环保。当地材料。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

    谁来花花? 2023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揭晓!

    年月日晚,由千家智科 千家品牌实验室联合举办的年度 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 颁奖典礼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数十位智能建筑行业专家和领军人物,多位建筑智能知名品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年智能建筑行业优秀品牌的诞生!智能建筑品牌奖自年首次颁发至今已有年的历史,以其客观 公正 权威被誉为智能建筑行业的 奥斯...

    《202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数(城市)》发布

    作者 汽车产业研究中心 汽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电子 信息通信 交通等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增加城市税收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科学反映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水平,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首次...

    回顾我的 2023 年

    回首年的那些日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年底即将到来,岁月的齿轮滚滚向前,年即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年复一年,年轮的无限循环向前推进,这一年即将成为过去。回首这一年,有艰辛 有喜 有得 有失。我不知道人们在这辈子在寻找什么?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没有回头路了。我只知道我无论如何...

    谢谢你为我的 2023

    谢谢 年疫情全面放开后,所有员工均被感染,所有员工均接种。在各行各业凋零 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大家都在拼命拼搏,以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的确,朝九晚五的农民工只经历过那种居家隔离,双手停顿 没有收入,同时各种费用还在等着他们按时支付。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只有经历过层层艰辛,才能体会到风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