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11月CPI同比0升5%,虽然降幅不大,但CPI的出现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的。 由于CPI是一个重要的通胀数据,当通胀处于低位时,央行一般会通过增发货币、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CPI上涨。
从货币量数据来看,仍保持较快增速,11月M2同比增长10%。 那么,为什么货币仍在发行,但价格却在下跌呢?
通常,额外货币的发行可以刺激价格。 因为货币代表购买力,所以额外货币的发行意味着提高整个社会的购买力。 随着购买力的提高,消费可能会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价格**。 如果在发行额外货币后价格下跌而不是上涨,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首先,额外的货币发行较少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当商品数量变化不大时,价格的涨跌主要由需求量决定,商品的需求方是消费者。
因此,只有当额外的货币发行到消费者手中时,它才能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并推动价格**。 如果钱不进消费者的口袋,自然就没有办法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带动价格的作用也比较小。
从11月份贷款增长情况来看,虽然增幅为万亿,但个人贷款增长不到3000亿,而且大部分是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只有数百亿。
一般来说,个人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贷款,买房在统计核算上不算消费。 这意味着这些新贷款中流向消费者的相对较少。 如果消费者手里没有钱,怎么能增加消费来刺激物价呢?
其次,可能是人有钱,不愿意花钱。 即使消费者手里有钱,也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会增加消费,可以选择存钱。
当经济和收入增长放缓时,人们可能会对未来的收入感到悲观,他们会提前计划,在还有钱的时候多存钱少花钱。 如果每个人都省钱不花钱,无论他们有多少钱,对推动价格的贡献也不大。
从前11个月存款增长情况来看,确实比较大,存款总额增加了25个65万亿,比贷款总额增加4万多亿,存款增速达到102%,高于M2的增长率。
因此,即使发行了大量货币,如果这些货币大部分被存起来,不用于消费,自然不会推高价格**。
同样,可能是发行的货币较少。 虽然发行了大量的货币,但如果生产的商品过剩,它仍然无法推动商品的价格。
比如,在多发行1元货币的同时,生产出的商品产值增加了2元,而这个时候,你只能用1元买2元的东西,价格怎么可能上涨呢?想要制作价格**,除非发行更多的钱。
如果央行不管它发行大量货币,只要它发行足够的货币,就必然使物价上涨。 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因此不得不分青红皂白地发行货币。
那么,您认为价格涨不涨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