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浩军必须承认,之前的**都是错的。
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政策一直没能撬动,也唤醒不了投资者。 原本认为,在利好政策、经济数据好转等利好因素下,年底**将有明显改善,上证综指也将一路向3300点方向移动,甚至可能高达3500点。 不出所料,上证指数正在测试2900点,并可能突破2900点并进一步探低。
那么,为什么有利的政策和改善的经济数据未能刺激投资者并恢复投资者信心呢?当然,不是政策经济数据本身,而是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他们不想再做发呆的韭菜,不想成为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炮灰,过去的“卖方市场”正在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
所谓卖方市场,是指产品供货商决定的市场方向,包括产品数量、产品数量、产品供求关系等,都是由产品供货商决定的,产品需求方没有任何话语权。 表现为管理层决定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决定投资者需求,少数机构投资者决定买什么、买多少、买什么。 为什么90%以上的股东都在亏损,是因为与投资价值完全不匹配,普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完全不对称,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看普通投资者手中的牌,而管理层充分利用这种不合理的模式,利用政策让普通投资者成为韭菜, 不断向市场输血,进而让上市公司、大股东、机构投资者抽血。
几十年过去了,尤其是近几年,世界的一再毁灭,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都在枯竭,普通投资者开始觉醒,慢慢觉醒,慢慢觉醒,像购房者一样,他们不再甘心做韭菜, 不再被大股东和少数机构投资者无怨无悔地摧毁,开始用“勉强投资”和“谨慎投资”来抵制生态差、对普通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力的局面,也开始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即投资者开始积极争取市场话语权。因此,当政策利好,经济数据好转时,对待投资还是很平静的,自然在政策的影响下,进入稳定状态会越来越困难。 所谓的牛市更是遥不可及。
请注意,这些年来,大股东拿走了多少钱,又有多少回馈市场,这个账户可能永远都计算不出来,也没有人会数。 但大框架是有的,大股东拿走的钱有10%可能没有回馈**。 即使初次发行获得的资金,也未有一半实际用于发行时承诺的项目,尤其是扩大生产、增强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的承诺,大部分都没有兑现。 监管机构对这些问题无话可说,除了面谈、象征性罚款和处理极少数人。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大股东、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出现的问题,只满足于对极少数责任人的经济处罚或处罚,对遭受巨大利益损失的投资者,从来就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以至于在处理康美药业财务诈骗案时, 仅对独立董事的补偿,就引发了中国独立董事的“辞职潮”。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问题有多严重。 这些问题又给投资者带来了多大的利润损失?有没有真正的投资者赔偿案例?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首要责任。 恰恰是这一最重要的责任,被中国完全忽视了。 从管理层到交易所,从上市公司到中介机构,从监管部门到其他职能部门,都视而不见,装模作样。 当然,只有投资者自己意识到并觉醒。 因此,当第一步踏入3000点的拉锯战时,管理层首先想到的就是暂停发行新股,出台刺激政策,从未考虑过保护投资者利益。
因此,当投资者觉醒,不再盲目入市,市场开始持续低迷时,管理层变得束手无策,只能动员机构投资者、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投资入市救市。 特别是基金大规模进入ETF市场,并未产生效果,投资者没有顺势而为,也不会顺势而为。 要想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出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并付诸实践,并举几个案例让投资者感受到。 否则,**仍然是一个迟钝的世界。 或许,这就是“买方力量”的作用,也是进入“买方市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