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是一种只允许成功而不允许失败的创业,雷军在谨慎克制的同时,也要对外界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作者 |王三.
编辑 |杜仲。
* |潮汐(ID:Tidesight)。
在汽车发布后的第1003天,小米汽车露出了真面目。
12月28日,小米汽车在北京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这是一场纯技术发布会,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用了两个半小时,对小米的电机、平台架构、自主研发的CTB一体电池、压铸、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以及小米首款车型Su7的设计进行了全面讲解。
距离产品正式上市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小米汽车只剩下唯一的悬念,也是市场最关心的部分—— *
2024年底,小米正在造车的消息开始在业内传播。
当时,俞承东刚刚从徐志军手中接过华为汽车事业部,在任正非确立了“华为不造车”的底色后,华为开始全面进军“汽车制造”以外的所有汽车相关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汽车云。
小米在华为抛出的烟雾弹中是隐身的,在华为坚决驳斥汽车的背景下,小米对谣言的驳斥似乎更加可信。
2024年12月,小米官方陆续否认造车传闻,小米办公厅副主任徐结云在微博上表示,“只要掌握一个原则:谁说小米要造车都是假新闻。 ”
2024年3月,雷军站在台上表示,“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
2024年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
雷军在那场发布会上提到,2024年1月15日,小米董事会建议关注电动车行业,但他内心很抗拒:“小米终于实现了今天的手机业务,终于成为全球第三。 ”
在本次董事会会议后的75天里,进行了85次行业走访和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进行了4次内部管理讨论,2次正式董事会讨论,最终做出了造车的决定。
为此,小米宣布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全资子公司,由雷军担任电动汽车业务CEO,亲自领投该项目,并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小米造车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初步计划为100亿元人民币。
第二,“全资”,就像原来的手机一样,公司独立控制着所有的话语权。 对于投资过、在投资圈处处都有朋友的雷军来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的江湖是复杂的。
三是“雷军亲自带队”,兼任智能电动车业务CEO。
2024年9月,小米正式注册小米汽车***,注册资本100亿元,雷军亲自担任法人。
如果你想做大事,你需要先把人员做好。
小米官方微博晒出雷军等16位汽车车队骨干合影,除前宝马九集团设计师李天元外,其余均为小米内部骨干,红峰、卢伟冰、刘德三位小米合伙人担任小米汽车高管和监事。
与此同时,小米在研发、制造、先进链条、智能化等汽车相关领域展开大规模人才入驻,纷纷加入小米,包括极虎汽车原总裁余立国、麦格纳中国原副总裁黄振宇、吉利研究院原院长胡正南、邱震、 前梅赛德斯-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观设计师,宝马前高级内饰设计师Shin Muto。
英雄辈出,管理压力越来越大。 成立之初,小米汽车就建立了相对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下设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雷军汇报。
2024年7月,小米在其官方招聘界面上发布了500个自动驾驶相关招聘岗位。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与小米汽车相关的研发人员数量接近3000人。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小米的首款汽车整体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投入了超过100亿元的研发。
除了人员之外,还需要确定型号。
电动汽车新厂商的主流模式有三种:绕过资质门槛的代工模式、自建工厂模式、智能汽车模式,只生产技术,最终不成为华为代表的模式。
2024年4月,小米汽车在亦庄新城的汽车制造基地开工,这是小米整车工厂一期工程,占地面积近72万平方米,已于2024年6月竣工,包括压铸、冲压、车身、涂装、**、电池6个车间,年产能20万辆。
根据小米的计划,该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其中自建工厂预计年产能30万台,二期工厂预计2024年开工,2024年完工。
目前,小米的汽车制造资质申请仍在推进中。
今年8月,小米汽车获得国家批准,并已完成新车型在工信部备案。 根据流程,企业在获得国家批准后,还需要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的考核,并被纳入《整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才能获得生产资质。
小米新款SU7已向工信部备案,一期工厂产能已开始投产,获得“双认证”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
小米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化妆照”显示,汽车后部的“北京小米”字体与“北京汽车”的字体一致,据此推测,小米目前的生产可能是使用了北汽的造车资质。 2024年1月,曾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的于立国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
在汽车发布后的1003天里,雷军先后解决了人才梯队、造车资质、自建工厂等问题,为造车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全球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小米打造的生态链一直无法走出第二条增长曲线,这构成了小米造车的根本原因。
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亿台,同比增长**113%,为202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Counterpoint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继续同比下降5%,为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新能源汽车成为技术消费领域为数不多的规模化、高成长性赛道之一。 根据中国科协数据,2020-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辆70,000 台,352 台10,000 和 68870,000台,同比增长。 6%。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创历史新高。
小米的最终目标是突破现有业务的天花板,将智能汽车与现有的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业务连接起来,打造人、车、家的闭环。
不过,雷军却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总结了造车的原因——命运。
*:雷军微博;现已删除)。
跨过门槛后,真正的困境浮出水面——设计什么样的汽车?
据雷军回忆,小米汽车团队刚成立之初,他召集团队开了三天三夜的会议,只讨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加入小米后,你想打造什么样的车?
答案在首场发布会上揭晓:“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平庸的汽车,我们要打造一辆媲美保时捷、特斯拉的梦想之车,同时也是一个好看、易驾、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
雷军表示,在第一阶段,汽车只是一辆旅行车;** 在第二阶段,将汽车改造成移动计算终端;第三阶段,汽车将进一步进化为“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而这正是小米汽车的起点。
业界执着于揭开小米首款机型的神秘面纱,看清真面目,甚至在发布会前还发生了“泄密”,但雷军更想展示技术,这从专场技术发布会上可以看出。
在发布会预热阶段,雷军在微博上不断强调“坚持积极发展,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的观点。在发布会上,雷军提到“十倍投资造一辆好车”,研发总投入达到100亿元。
在展示模型之前,雷军重点介绍了小米在电机电控、压铸一体化、自研电池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和成果。
在“秀肌肉”环节,雷军从电动车的“三部分”入手。 小米汽车发布超级电机V8S,转速达到27200rpm,最大马力达到578PS,峰值功率425kW,峰值扭矩达到635Nm,最高效率为 9811%,功率密度为 1014kw/kg。
在相同扭矩的情况下,电机转速越高,车速越快,性能越强,这是当前电动汽车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向。
目前业界主流电机转速在20000rpm以下,只有部分车型能超过20000rpm,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20000rpm)、Zeekrypton 001 FR(21000rpm)、智捷S7(华为DriveOne的22000rpm)。
如果小米超级马达V8S预计不会在2024年上市,它真的可以打破一周前华为DriveOne创下的22000rpm的新纪录;或所有车企在2024年停止技术研发,小米超级马达V8S也能实现“全球首创量产电机调速,刷新全球电机调速天花板”。
不过客观来说,小米超级马达V6已经量产并搭载在车上,转速高达21000rpm,也走在了目前量产车型的前列。
为了弥补领先电机不远的损失,雷军又带来了一组数据——零百加速度278秒,比智杰S7更受华为DriveOne 3的加持特斯拉Model S的3秒,3秒保时捷 Taycan Turbo 的 0 秒、2 秒93秒,尽显“卷之王”的气质。
为了汇总电动汽车领域的参数,不可避免的环节是电池,而电池领域的竞争方向是电压。 小米 Su7 采用的是 800 伏碳化硅平台,虽然 800 伏是目前主流机型的标准配置,但据雷军介绍,很多所谓的 800 伏汽车其实大多只有 700 伏,有的甚至只有 600 伏,而小米 Su7 最高只有 871 伏。
此外,小米Su7采用CTB一体式电池技术,其优点是使电池组成为机身的一部分,并取代了整个机身的底板。 小米采用业界最严格的电池安全标准,确保即使水冷系统不工作,电池在55度充满电时也不会出现明火和热量蔓延。 雷军表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寿命长、充电快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的痛点。
事实上,CTB集成电池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降低了车辆的垂直高度,不仅为乘客舱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而且提高了车辆的美观性。 很多车主可能没有意识到,导致夏季行车伞防晒的罪魁祸首“全景顶篷”并不是宣传语中营造氛围感的必要条件,而是在巨大的电池包占据底盘空间后,玻璃比金属隔热层更薄,以“偷”回乘客2-5厘米的身高。
网络、入侵和删除)。
据雷军介绍,小米CTB电池包+地板厚度仅为120mm,容积效率为778%,世界第一。 小米SU7有两个版本的电池组,一个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版本,另一个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版本,续航里程分别为800公里和668公里。
雷军表示,小米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车企,立志成为“冬季电车续航之王”,因此采用了双模热泵,不仅可以单独加热座舱,还可以同时加热座舱和电池组,热管理效率更高。
接下来的重点是集成压铸技术——小米超级压铸。 小米采用自主设计的9100吨一体化大型压铸设备集群系统,是指特斯拉开卷的大型压铸件锁模力吨位。
2024年9月22日,马斯克在特斯拉电池日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其优点是简化了模型后地板在焊接过程中的连接工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应用了一台6000吨的压铸机,对原本需要70多个焊接件的后底板进行压铸, 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仍使用6000吨压铸机,而美国工厂刚刚达到9000吨,小米又增加了100吨锁模力吨位,并取得了胜利。
车身方面,小米汽车采用自主研发的材料“小米泰坦合金”,其中含有30%的再生铝,小米汽车也成为除特斯拉之外第二家自主研发车身金属材料的车企。
小米Su7整车扭转刚度为51000N·m DEG,风阻系数为0195cd,再次成为“世界上第一辆量产车”,赢得了大麻。
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重点介绍了超级马达、碳化硅高压平台、超大型压铸等五项技术,这三项硬件技术也证明了它们在性能上可以与豪华车相媲美。 然而,新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堆叠和组装,汽车革命的后半段是智能化,关键在于软硬件技术的重组和智能化应用的发展。
作为手机厂商向车企转型的代表,小米汽车与小米手机、小米生态产品的连接,也算是小米汽车制造最大的优势,准确地说,是应该展现的优势。 因此,在雷军强调的五项技术中,另外两项分别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在智能驾驶方面,小米汽车带来了三项技术创新——“变焦BEV技术”、“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和“道路大模型技术”。
小米智能驾驶系统采用高精度地图和多传感器融合,可实现L4级自动驾驶功能,具有车辆一键召唤、自动上坡、主动变道超车、无保护转向掉头、自动代客泊车等功能,覆盖高速、市区、停车场等场景。
雷军表示,小米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感知决策模型,是全球首个应用于量产车的模型。 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智能座舱方面,小米自主研发的澎湃OS也宣布在车上,实现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完全开放,也解锁了更多玩法车机互联的方式,发布会上展示了车机系统的五屏联动, 手机和车载机的跨端体验,手机应用秒变为车内原生应用,以及开放的硬件生态。
此外,“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是小米长期坚持的核心战略,据雷军介绍,智能汽车的加入将使小米在智能硬件生态中的布局更加完整,具有更大的价值,未来,小米可能会实现手机、汽车、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全面互联,在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底层数据与硬件互助等层面实现全面融合,打造多设备协同、跨设备、跨场景的智能座舱新体验。
不过,车机互联、多屏协同、智能驾驶是主流智能车企的常态化**,也是自小米宣布打造汽车以来,行业对其寄予厚望的部分。
还不如雷军的金句。
*:雷军微博;
在正式宣布该车的当天,雷军表示,“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赌上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和声誉,全力以赴做小米汽车。 ”
对于雷军来说,造车是一门只允许成功而不允许失败的事业,他必须对外界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同时保持谨慎和克制。 诚意在于,小米首款车型的所有信息,除了价格之外,都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亮相谨慎地说,价格恰恰是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最重要信息。
雷军的解释是,SU7其实已经小批量量产了,但因为还有很多测试工作要做,所以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正式上市。
发布会前,雷军在回答网友提问时也表示,SU7希望在驾驶性能等机械品质上能与保时捷Taycan Turbo相媲美在智能化方面,希望能与特斯拉Model S相媲美;同时,这里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丰富的生态。 定价尚未最终确定,但是,小米Su7确实有点贵,但“贵是有原因的”。
在发布会上试水后,我们会结合外界的反馈调整预期,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同行们的变化和销量拭目以待,再确定最终的,可能最接近事情真相的。
要**小米Su7的价格,既要拆解这款产品的特点,又要结合同行业现有产品的价格,尤其是竞品的价格。
发布会前几天,雷军通过**和社交平台造势,小米甚至包租了几个户外广告牌,向比亚迪、蔚来、理想、华为等新能源汽车的“先锋”致敬。
*:雷军微博;
但在向国内同行致敬后,雷军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竞争对手确定为保时捷和特斯拉。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模型的定位。 雷军认为,在这三个阶段中,保时捷是第一阶段的车型,特斯拉开创了第二阶段的先河,而小米造车的出发点是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这是第三阶段的新使命。
*:雷军微博;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长宽高4997 1963 1440mm,轴距3000mm,跑车姿态。
雷军表示,汽车研发了130多年,一直是“工业之王”,汽车是“时代精神”,因此他坚定地选择了造车。 而且造低车容易,但造高车难,所以小米选择了艰难但正确的道路。
这样一款定位于C级的高性能轿车,起售价很难降到15万元,此外还有业内猜测的990000元,149万元已经被雷军本人驳斥过,他在发布会上说:“不要再谈9了。90,000,不可能,不要说1490,000,我们必须尊重技术。 ”
事实上,在做足够“高端定位”铺路的同时,雷军巧妙地避开了最被炒测的起步价——1990,000元。
如果小米Su7起步价不到20万元,就要面对比亚迪的竞争压力,虽然小米Su7在外观、配置、性能上都有优势,但比亚迪月销量30万台的积累品牌势能,还是会给刚刚转型为汽车的小米带来压力。 更何况,比亚迪打破内卷的方式一向简单粗暴,先降价1万,不行就降2万,这是规模优势带动的成本管理能力,也是小米最欠缺的能力,依旧纠缠在**和销量之间。
如果小米Su7起步价在20万-30万元(主流配置版可能高于25万元),将切入纯电动汽车选择最丰富的**细分市场,特斯拉Model 3、智捷S7、小鹏P7 P7i、比亚迪海豹、极致氪001 007、澜图追光,但这是小米Su7配置最合理的**细分市场。
当然,小米Su7的起步价也可能高于30万元,毕竟雷军提到,同等性能和配置的产品价格都在40万元以上,而且从第一款机型开始就扎根于高端定位,这是小米多年来的经验“性价比和性价比”, 也是在产能不足阶段保证利润空间,实现研发生产良性循环的最佳解决方案。
这里所说的“性能和配置相同的产品”是指SU7 MAX,它是第一款车型的顶级版本,其主要卖点包括2至100km/h的加速78秒,时速265公里,续航里程800公里,制动100公里 333 米,这意味着小米 Mi Su7 同样将覆盖不同版本和配置的多个 ** 频段。
发布会上提到,普通版后电机驱动,在电池和快充方面有所缩减,还削减了激光雷达、电动尾翼、空气弹簧、CDC减震器、HUD、电动吸门等配置,但具体配置并未完全介绍。
根据现有信息,观巢新消费(ID:Tidesight)预计,顶版小米SU7的价格将超过30万元,毕竟一块100千瓦时的三元锂宁德时代电池成本在10万元以上。 起步价在20万元以下,或者在20万元到30万元之间,关键是“简约配置”版本会删减哪些配置,这也是本次技术大会留给未来产品上市的空白。
此外,12月26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目录》(第一批),两款小米SU7车型上市,这意味着购买小米汽车可享受最高3万元的免税优惠。
即将到来的2024年将是新车竞争最激烈的一年,行业进入规模化增长的成熟期,在新一轮洗牌中幸存下来的玩家将带着各自的产品和支持者加速蚕食传统燃油车,赢得这片红海的最后一张门票。
2024年12月18日,雷军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表示,小米在造车方面有很多天然优势,因为如今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整合,这是一个大的整合,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难度总体上是可控的。
回到发布会的主场,雷军的自信更加直截了当:“我们将用15-2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
在冲击高端的路上,小米不再是刚进入手机行业时“1999元交朋友”的鲶鱼,投入十倍,研发数百亿,目标是撬动千亿市场。
正如雷军曾经定下基调:对于小米来说,造车是第一仗,才是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