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气球飘浮在台湾海峡上的神秘面纱,两岸可能进入“球式”军事对抗昨日,台湾海峡上空再次传来一股不寻常的大气,一群探测气球悄然出现。 这些突如其来的气球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成为近日困扰本刊的谜团。
相信这也是很多关心台海局势的读者感到困惑的地方。 但是,本刊在综合考虑了当前台海形势,综合分析了一些信息后,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愿与大家分享。
从12月25日06:00到12月26日06:00,台湾海峡的动态如下图所示。
在台湾西南空域,出现了一架运-8反潜机、一架运-8技术侦察机和一架空警-500飞机,共三架飞机。 不同寻常的是,这些是侦察机,而不是传统的战斗机。 与此同时,漂浮的气球再次引人注目。
根据台湾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昨日22时30分探测到一个气球,该气球越过海峡“中线”,位于基隆西北约66海里处,高度约26英尺,并继续向东漂移,直到今天(26日)00:27才消失。
到目前为止,我方对这些气球继续在台湾海峡飘荡的情况尚未作出解释,说明这种持续存在的现象并非偶然。 算上今天的这个气球,这已经是第六批了。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这是我们为台海塑造的一种新型国家。
这一事件的军事意义在于,海峡两岸已进入“军事冲突的球形阶段”。
什么是“球形军事冲突”?
当然,它不是指空中球体的简单碰撞,而是指各种形式的软碰撞。
例如,高接近检测、小规模电子干扰和临时通信中断都可以在这里分类。
“球”本身没有明显的角落,可能看起来很难造成重大伤害,但一旦它充满能量,它也可以对你造成严重的打击。
12月26日06:00至27日06:00,台海空域最新动态。
从目前台海局势来看,这种冲突非常符合现实。
从解放军近期在台海中线东部活动的模式和特点来看,六架战机和一个盘旋的气球在两天内越过所谓“中线”进入台湾一侧。
除了2架无人机外,其余都是反潜和预警机,没有真正的战斗机。
这清楚地表明了“软冲突”的趋势。
也许有人会问,你不是说是“球战”吗?
那么,另一边呢?
事实上,台湾当局似乎也会加入这场“球形冲突”,因为他们也打算“挂气球”。
最新消息显示,台湾当局计划动用美国TCOM 28M和71M悬挂气球监视解放军在台海的活动。
该计划已于11月初报道。
所谓“悬浮气球”,是指气球通过安全气囊获得浮力,然后用缆绳固定在空中,能够在特定的空域和高度停留一定时间。
目前,台湾防务机构已就在美国协助下部署“悬浮气球”制定了详细计划。
根据计划,台军将在台湾海峡东北角部署直径28米的悬浮气球,高度为1500米,雷达探测范围为87海里,重点监视岛北三都海峡。
直径71米的悬挂气球最大工作高度已达到4600米,雷达探测范围可达200海里。
澎湖站主要负责监视台湾海峡整个空域的低空和海上目标,而东沙岛主要负责监视西南和巴斯海峡的军用飞机和舰艇。
无论是宫古海峡还是巴斯海峡,都是解放军进出西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航母等航船活动频频发生。 因此,很明显,如果台军在这些地点部署这种固定侦察气球,解放军在台海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这种近距离侦察,将构成极大的军事挑衅。
由于相关基础数据必然会被纳入美军整体作战平台的信息系统中,这实际上无异于双方陷入信息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必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解放军还将动用歼-16D、运-8系列电子战机进行电子战干扰,彻底破坏台军对此类悬浮气球的侦察活动。
这正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以硬实力为基础的“软打击”,也是“球形军事对抗”的原因。
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方多次放飞的高空气球,已经明显表现出高度的目标定向性,同时也可视为对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怂恿和支持下加紧军事对抗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