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相处的工人是我们的亲人,对他们好是对的。 在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中,江西省福州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慧燕经常背诵这句话。 关于困难工人的处境,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5本笔记本,她知道自己帮助过的人的情况。 问候、心连心、一次次的帮助,让她更亲近了帮助过的人,也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
这些年来,陈慧妍始终把职工们的温暖和忧伤放在心里,扛在肩上,用心疏通“堵”,用力化解“悲哀”,用情解开“心结”。
心与心的沟通。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工会的帮助,我们的家庭才有今天的样子。 当陈慧妍再次拜访孙爱华家时,一家人激动地说。
孙爱华的情人患上了癌症,为了治病,全家借了20多万元。 经过多次调研和了解,陈慧妍将她纳入了困难职工帮扶体系,从2024年起,她将按照政策对子女实施后续救助,每年给予子女不低于5000元的奖学金,让这个困难家庭感受到雪中送炭、渡舟的温暖。
准确识别是援助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为了保证不出差错,陈慧妍轮流在社区、车辆管理、民政等单位,只为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最困难、应该得到帮助的员工身上。
有人说,“这是很多工作,快到了。 陈慧妍总是一本正经地说:“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政策用起来真是帮了忙。 “多年来,帮助困难员工的资金没有一起违规案例。
看到困难中员工自力更生,是我最大的安慰。 陈慧妍告诉记者,帮困职工工作不仅要“扶贫济困”,更要“扶智”,更重要的是“助精神”。 为此,她多次潜入调查,与员工面对面、亲密沟通,动员600多名困难员工参加家政、月子照护、电商等技能培训课程,帮助208人实现就业。 三年来,职工服务中心与培训机构合作,对6000余名下岗、失业、灵活用工人员开展岗前和技能培训,有效帮助困难职工脱困。
以员工需求为导向。
在开展业务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岗位作用,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引导,组织企业车间主任、班组长、一线职工参观“中国梦·劳动美——甘福职工之心献党”职工优秀书法摄影展。 陈慧妍说。 日前,福州市第四期工伤预防培训在职工文化宫举行,进一步强化了一线职工工伤预防意识。
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目标。 在主持福州工人文化宫整体工作的过程中,陈慧彦意识到,要不断满足新时代广大职工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就必须打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工作”文化品牌。
为此,她总结提出“思想引领宫、文化宫、技能生活宫、服务强宫”四条“专列”,打造“福吴惠工”品牌,推动福州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
以员工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培训、产业强”品牌建设。 针对下岗职工、困难职工、企业职工,与临川区技能学校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实践、宫会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职工技能和技术。 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八大建设大师”、水电、特种作战等各类技能培训82期,培训6000余人次。 福州市职工文化宫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同时,加强“福功大讲堂”品牌和员工文体活动。 讲座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中医药文化、礼仪文化等,从高校优秀教师、劳模、技能大师和专业群体中引进人才,丰富师资队伍,近年来共举办各类讲座60场。 依托职工文化宫,以文体活动引领、凝聚职工,开展声乐、插花、古琴等公益课程,开设游泳、羽毛球等培训班120个。
思想导致“新”。
如何以灵活、流动性强的就业方式,将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近年来,这一直是陈慧妍的疑问。 她深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外卖员、货车司机等群体调研,走访交通、邮政等部门,找到了党建引领产业建设、产业建设服务党建的解难思路。
陈慧妍在调查中发现,福州网约车司机主要依靠福州润达科技服务***组建车队,因此有7个上门服务,与润达科技负责人沟通协调,推进党建和产业建设。
此外,陈慧妍与同事们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市总经理围绕引领“新”的思路,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学习机制,推出“云微课堂”“线上”,并成立新就业形态职工微信群,将学习资料“有针对性”推送到从业人员手机上,确保“流动不流动学习”;“线下”依托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邻里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平台企业、快递网点、九源驿站等,打造一大批“红色微书吧”,打造“移动学习阵地”,确保“随学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