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老爷子巴金曾说过一句很伤心的话:“我想走进一个房间,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求而不能,才是上一代五四人真正的悲哀。
如果说今天还有知识分子坚持并践行五四传统的话,钱立群先生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小时代”思考“大问题”时,常常显得在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正如孙瑜先生所说:钱立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他发现人们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和平的场景中意识到危机。 他常常以真诚和大胆的姿态冲向风车,给我们留下了悲惨的画面。 延伸阅读:知足脚下的土地,想大问题,做小事:钱立群给年轻人的8条人生坐标)。
为此,我们从钱立群的作品中选取了钱立群晚年关注的六个“大问题”,正如钱立群自己所说:即使被边缘化,站在边缘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讨论中心问题。
1.知识分子与政治:很多知识分子一方面,真相被制造出来,一方面,谎言被创造出来。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有一种将自己的全部知识直接转化为政治行动、治理国家和世界的冲动。 这源于两个长期混淆中国和中国元素的传统观念:“《论语》的一半统治世界”和“东方道德将占世界之上”。 李玲说,我们应该打破这个噩梦,然后确认两个常识和常识——“孔子救不了中国,也救不了世界”。
这一传统观念的形成,起源于孔子的“国师情结”。 孔子周游各国,寻找一位能够欣赏他的思想和知识并给他机会修行的智者。 结果,他失败了,成了一条“迷路的狗”。 正是这次失败,最终使孔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并开创了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传统——始终坚持乌托邦式的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却没有权有势,敢于批评天下强者”,“不满足于现实”,宣称“不义富贵,对我来说如浮云”, 并弘扬“三军能胜统,夫不能胜雄志”的精神。
中外知识分子都有做“国师”的理想。
问题在于,知识分子本身没有力量实现这样的转变,而必须依靠“圣主明君”,自己的名字是“国师”,但实际上他们是没有独立性的工作人员,“国师”和“明君”的关系,其实是“君臣”的关系。 这种所谓的“国家教师情结”,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奴性;如果我们不能摆脱这种“国家教师情结”,我们将永远无法摆脱学术界对政治的依赖。
知识分子应该关心和思考政治,但他们应该独立;同时,它应该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加超然。 “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传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2.传统文化:失去独立思考的欲望,将成为“传统的奴隶”。 要改变传统,首先要了解传统。 表面上大家都在谈论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热”已经热得隐隐约约,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里至少存在两个误区: 首先,“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古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古代文化, 但也包括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从五四开始就有百年历史,有自己的传统,被排除在传统文化立场之外,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真正了解古人。
古代传统与儒家传统不同。 古代文化是多元的,不仅包括儒家、墨家、法家等经典文化,还包括民间习、礼仪、传说,以及口耳相传、代代相传的民俗伦理和民俗文化。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仅要“进去”,还要“走出去”。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越了解越容易被说服,这很正常,但如果从顺服变成崇拜,就会被俘虏,失去独立思考的欲望,成为“传统的奴隶”,失去研究的意义。 3.消费者义:在无尽的需求中,人只会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震撼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贪婪和超前消费,而消费透支的背后,是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在欧美和西方国家盛行,在中国,甚至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很普遍。 它不仅得到权力和市场的支撑,实际上还得到了千百万人的“主动同意”和“积极实践”。
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刺激欲望,在这种贪得无厌的需求中,人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物质的奴隶,然后是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更可怕的是,即使你满足了,也很难产生一种持续而有形的幸福感。
消费主义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把物质的东西作为评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成功、声望的标准。 在中国的体制下,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交易”,还存在着“权力崇拜”和对权力的驯服,这导致了人们从根源上的异化,使人们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物质奴隶,然后成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消费主义的危害并不止于此,在一个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它也是一种“文化霸权”,它不仅控制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还控制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以它为前提的制度的生产再生产。 作为一个“觉醒”的年轻人,我们不能被物质的东西绑架,抵制这种趋势,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有精神追求。 我们要“踏上大地,仰望星空”,将生命的枝条延伸到星空,向超越现实物质生活的人类、宇宙、历史、文化精神空间拓展,追求人类有意义的存在。 4.人类:“善与恶同时存在,以“弘善灭恶”。 自古以来,关于“人性是善的”和“人性是恶的”的争论层出不穷。 在我看来,人性是“善恶并存”,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恶的种子。 问题是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对人性中的善与恶采取什么态度。 是“弘善壓恶”,还是“弘恶壓善”?
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弘善抑恶”,一旦出现“弘恶打压善”,这个社会就会出现问题。
5.中国与世界:民族自尊,要自信、在自我觉醒和自我转化的基础上。 全球化问题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与世界,特别是西方建立联系?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这样一个迥然不同、日益富强的中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对中国有很多恐惧。 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很多,面对西方的质疑,我们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要陷入两个误区:
首先,不要以受害者的心态看待西方。 我们必须看清,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再是晚清时期的“东亚病夫”,侵略的对象,也不应该总是抱着被围困、弱国的心态看西方,总觉得“自毁之心没死”和“别有用心”, 我们不能用“恶意假设”与西方世界相处。同时,更要防止“中国中心主义”的嚣张心理死灰复燃。
其次,中西方之间的争端不仅是利益冲突,也是价值观的冲突。 世界的利益和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西方既不会成为中国人想象中的朋友,也不会成为中国人想象中的敌人”。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西方的批评和拒绝而将其视为敌人不要把对方当成“铁哥们”,仅仅因为你被欣赏就给自己膨胀。 要建立自己的民族自尊,而真正的民族自尊要建立在民族自信、自我觉醒、自我改造自主的基础上要懂得尊重差异,尊重不同的选择,坚持独立自主,同时要懂得倾听,懂得进退。 6.前途:在“小时代”思考“大问题”。 现在是一个“小时代”,小人物,小享受,小苦恼,小孤独,这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这与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我们成为思考“大问题”的习人,对时代、社会关怀、政治情结、历史承诺有着近乎本能的关怀,时刻想参与社会变革和历史的创造。 然而,如果人过于接近现实,就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无力感,很可能被现实吞噬。 因此,我们应该远离现实,思考一些更大的超越性问题,一些关于人性、人类存在、人类发展的形而上学问题,“大问题”,比如,你未来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相信,未来人类将面临“三大问题”:“自然灾害不断”。 这实际上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 在“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和口号下,我们一直在与地球开战,破坏自然,现在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抵制和报复。 雾霾,细菌的各种突变,让人类措手不及。 从那时起,人类中心主义被打破了,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平等相处。
整个世界都病了。 今天,世界各地不断发生骚乱、冲突和紧急情况。 世界上所有现存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和发展模式(美国、北欧、日本等)都存在问题和危机。 我们必须对人类迄今发展起来的各种文明形式,包括美洲文明、欧洲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等进行全面的反省和反思。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变化,将带来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例如,网络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变革,网络政治提供了与传统政党政治截然不同的政治方法。 完全由互联网培育的年轻一代会怎样?基因技术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动植物的生产,还会影响到人类社会问题、伦理问题、人类问题本身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在这个灾难多变、新变化、新希望重重的时代,如果对这些挑战漠不关心,不仅会错失机遇,还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以上内容整理自钱老的《与青年朋友交谈》和《沧桑岁月》等作品,钱老曾说过自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书生,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经常写的文章,不在乎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会不会因此而丑陋, 等等。他说:“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我能写的全部;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缺陷的学者,我无法改变自己的缺点,我不想改变它们,我不必改变它们,我只需要保持一个真实独立的自我。 ”
所以,钱老的写作没有一丝学术话语的痕迹,也没有丝毫的知性沾沾自喜。 他的每本书都注入了炽热而真实的生活。 永恒的主题是忧虑现实,反省自己。
借鉴钱老对历史、现实等“大问题”的思考,以及更多的见解和智慧,推荐阅读钱老的原著。 钱老的作品不仅经常阅读、新颖,而且适合年轻人,是他们了解中国近代史沧桑和正三观的精神礼物。 领取方式:点击下方产品卡片,一键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