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规制跨境资本流动的合理措施,探索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有效政策手段,既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应用价值的体现。
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
跨境资本流动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因此需要深刻把握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多重影响。
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更科学地管理和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防止和避免跨境资本流动受到过度冲击。
我们将深入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管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有效性,主要目标是规范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极端资本流动。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外部风险防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维护金融稳定,而且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案。
跨境资金流动作为资本账户开通的本质表现,是市场主体综合考虑收益和风险后,进行资产国际配置而产生的现象,是资源依市场配置的体现。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跨境资本流动应该有助于金融稳定,因为它们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实现国际风险分担。 相比之下,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量国家实施了金融开放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进而遭受了金融危机。
从那时起,学者们开始意识到,跨境资本流动可能无助于金融稳定,因为它使金融体系脆弱的国家更容易受到投机攻击。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大量学者对跨境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金融稳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的探讨。
跨境资本流动,又称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家之间或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流动。 这种现象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必然产物。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定义如下:跨境资本流动是指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资本流动。
当在该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购买财产所有权和提供贷款等活动时,就会形成跨境资本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特指国际收支中反映在非储备金融账户中的民间跨境资本流动,但不包括官方持有的储备资产。
跨境资本流动是涉及一国金融市场与外部经济联系的重要领域。 当出现跨境资本流入时,意味着外国在该国投资,该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反之,当出现跨境资本外流时,则意味着该国在国外投资,对外国的国内资产增加。
跨境资本流动的流入与非储备金金融账户负债项目的变化相对应,非储备金金融账户负债代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金融负债的净发生量,非居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跨境资本流出对应于非储备金金融账户的资产,即一国金融资产的净收购,反映了居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跨境资本净流动是指跨境资本流入与跨境资本流出的差异,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传统金融理论的重视。 根据这一理论,净资本流动是导致一国外部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流量与净流量
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多项研究的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跨境资本流动总额与跨境资本净流动在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跨境资本净流动仅反映一国对外负债总额与对外资产总额的差额,并不能充分反映该国的对外投融资模式。
因此,有必要深化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融资模式。
与净资本流动相比,跨境资本流动总额更能反映一国的外部脆弱性。 跨境资本流动总额通常更大、波动性更大、速度更快、更顺周期。
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跨境资本流动根据不同的经济动机和行为模式可分为直接投资、**投资、金融衍生品和员工股票期权以及其他投资四类。
直接投资通常涉及长期、长期的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短期的。 除了资金的跨境转移外,跨境直接投资还可能涉及技术溢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跨境投资是指不计入直接投资和储备资产的股权和债券的跨境交易,与其他类型的投资不同,跨境投资提供了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的途径,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跨境投资不仅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还包括套期保值、私募股权等交易。 金融衍生品的规模相对较小,被许多研究所忽视。
其他投资是指未计入上述三类跨境资本和储备资产的所有跨境投融资的其余类别。 主要包括其他权益、货币及存款、贷款、**贷款及垫款、其他应收应付款项等。 跨境资本流动按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虽然短期资本流动通常被认为更具投机性和波动性,但目前对短期资本流动没有准确的定义。
早期,短期资本流动被定义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资本流动,期限超过一年或没有明确到期日的资本流动被认定为长期资本流动,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废除了这一分类标准。 跨境资本流动是指跨境资本流动总额,包括跨境资本流入和跨境资本流出,分别考察跨境资本流入和跨境资本流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在我国金融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跨境资本向不同方向向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对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和规模的影响,以非储备金融账户负债和资产占GDP的比重作为跨境资本流入和跨境资本流出的计算分析依据。 金融稳定涵盖了广泛的主题。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对金融稳定尚未达成共识。
首先,不同的学者对金融稳定有不同的理解,并总结了金融稳定的内涵。 金融稳定研究始于对金融危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探索,由于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频发,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一些文献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定义金融稳定。 初学者重点描述金融稳定或不稳定的状态、现象和特征,如伊岭、刘等,强调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运行正常。
为了保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好协调,可以认为是金融稳定,即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稳定。
后来的研究逐渐开始强调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顾深等人将金融稳定定义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稳定运行和有效运作,而宏观经济体系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金融稳定的内在规律
相比之下,对金融体系功能的概括充分揭示了金融稳定的内在规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欧洲中央银行(ECB)表示,金融稳定被称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能够有效运作,有效地作为储蓄转化为投资并承受各种冲击的状态。
由于金融风险的爆发将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也有文献在描述金融稳定时考虑金融风险,王劲松和任宇航对金融稳定的内涵定义如下:主要金融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金融体系要素的平稳运行构成威胁, 并且不会影响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4年4月颁布的《金融稳定法》明确,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继续发挥关键功能。
不断提升金融体系抵御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个别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通过以上概念梳理可以看出,过去学者大多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来描述金融稳定的内涵。
这是因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是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关键组成部分的稳定构成的,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 由于金融稳定的定义尚不明确,金融稳定的分析框架也尚未成熟,目前对金融稳定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上。
该研究侧重于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并从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研究金融稳定性,研究也更加集中和深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还将从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入手,考察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关键组成部分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此外,报告还从多个维度厘清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考虑到跨境借贷不仅会通过外汇的结算和出售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还会扰乱外汇市场,汇率也是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核心因素之一,跨境资金流动与外汇市场密切相关。
同时,我国一流市场形成了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外商投资一流市场的便利性逐步提高,但也使得一流市场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敞口。
结论
由于稳定反映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因此政策主管部门非常关注稳定,维护市场稳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中国,银行主导金融体系,银行机构之间的资产负债表相关性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市场的紧密相互依存使得银行业的风险更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