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是古董收藏圈的一个专业名词,意思是捡到便宜货,就可以在卖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收藏价值比较高的收藏品。 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尤其司空见惯。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当时人们的收藏意识比较弱,古董艺术品不被看重,甚至不被嫌弃,只有极少数人开始收藏旧古董,价格非常便宜。 像著名收藏家马伟度先生,正是在那个时候成就了收藏事业,现在拥有个人博物馆,藏品数以万计,如果现在**收购,谁能买得起这么多藏品。
现在不一样了,已经进入了全国收藏的时代,古董物品变得芬芳起来,而且有了互联网,信息非常透明,很难捡漏。 那么在目前的收款环境下,真的没有什么可捡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捡拾失踪者的机会,隐藏在“一物一价”中。
所谓“一物一价”就是古董物品的细分,一件物品就是一件**,不是同一种物品是一样的。 “一品一价”的出现,有力地证明了古董收藏向追求“古老、稀有”的趋势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大量的藏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从寂寞和闻所未闻中突然变得见多识广,当成百上千个相似的藏品集中展示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被激发,藏品自然又细分为三者, 六、九等,高度不同。以三年元类银元为例,一般大众只知道1000元左右,但因为品种和质量的差异,还是有千元、几万元,比如三角圆的O版、签名版、原版的彩浆等,差异巨大, 这就是泄漏。比如乾隆通宝,直径23+、24+、25+、26+、27以上,**都不一样,低的就是十元、二十元,高的就是几百、一千多,这就是漏水。 再比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小人的书,由于质量和印刷版本的不同,里面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异。 同一本《孙悟空三斗白骨灵》,有一版一版、一版二版、一版三版、一版一版、两版两版等版本,还有60开、64开、24开、40开等,**都不一样,这是泄密, 其他系列也是如此。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条件和品种。 其中,品质尤为重要,现在是“品质为王”的时代,一物有价,极品中极品,极品会超出一般大众的想象,不是专业收藏家一定不了解的,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漏洞。 而要想捡漏,首先要有丰富的收藏知识和传承,然后有精准的眼光,最后才有财力,这样才不至于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