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安徽长江鳄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千只短吻鳄即将开始迁徙,从室外迁徙到室内,以度过寒冷的冬天。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保护区内首批中华扬子鳄“就地越冬池”正式开放。 除了2000多只鳄鱼仍然通过人工转移进入温室过冬外,还有2000多只鳄鱼会爬进人工洞穴过冬。
那么移动鳄鱼需要多少个步骤呢?而这个“越冬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将养殖池塘中的鳄鱼转移到冬季房屋。 资料来源:中国**。
鳄鱼又要过冬了
12月10日上午,在安徽长江鳄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殖鳄鱼养殖池中,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池中的中华短吻鳄转播并放入三轮车,然后运往越冬大棚。
同日上午,安徽长江短吻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2024年长江成年鳄越冬转移工作。 据报道,今年有2000多只中华短吻鳄需要人工转移到温室中越冬。
在养殖鳄鱼养殖池中,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抓到的鳄鱼看起来并不大。 据报道,这些中华短吻鳄的年龄在7岁以下。 工作人员熟练地从水池中抓起数十条鳄鱼,放进三轮车,虽然鳄鱼很少在手中剧烈挣扎,但车内鳄鱼的咆哮声却清晰可闻。
很多人的印象是鳄鱼非常凶猛,徒手移动鳄鱼听起来很危险。 但事实上,在所有鳄鱼中,中华短吻鳄的性情非常温顺,胆小,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但鳄鱼毕竟还是鳄鱼,它也保留了凶猛的本性。 因此,为中华鳄鱼搬家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工作人员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今年气温相对较高,与往年相比,向越冬的过渡已经推迟了大约十天。 过渡按降序排列。 今天是第一天,最先搬家的主要是7岁以下的小鳄鱼,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尽快搬到室内。 在进入温室之前,鳄鱼需要冲洗和消毒。 安顿下来后,越冬室的温度会保持在10°C左右,并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清洁和保湿,以确保中华短吻鳄安全过冬。 ”
一只鳄鱼进入温室。 资料来源:大湾新闻。
2000只中华短吻鳄“就地越冬”。
今年,保护区有了新的变化,“就地越冬”项目已经正式启动,约2000只中华短吻鳄将“就地越冬”。
今年年初,保护区完成了鳄鱼“原地越冬池”的建设,并在鳄鱼日常生活的水池中建造了人工洞穴,不仅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还可以实时监测鳄鱼的状态。 这减轻了今年短吻鳄越冬过渡工作的压力,也为保护区人工繁育的10000多只短吻鳄提供了更舒适的冬眠方案。
当温度下降时,鳄鱼会从洞中爬入人工洞穴。 从监控录像中可以看出,之前已经有不少中华鳄鱼尝试进入这里了。 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这些“就地越冬池”的开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华短吻鳄移动的场景会越来越少。
长江短吻鳄“就地越冬”项目是2024年首个金融林业改革发展基金项目,总投资1615万元,开展了生境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以及配套监测、保温、供暖系统的建设。
项目于2024年初投入使用后,缓解了中华短吻鳄高密度摄食问题,实现了中华短吻鳄的定点监测和行为监测,彻底改变了中华短吻鳄的越冬模式,避免了中华短吻鳄在越冬再捕获和放生过程中对中华短吻鳄的损害,为中华短吻鳄提供了更好的越冬环境。
在凶狠的外表下,是一个温顺的性格
中华短吻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2024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是世界24种鳄鱼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中华短吻鳄作为两栖爬行动物的冷血动物,每年12月左右会逐渐进入冬眠状态,次年4月左右醒来。
目前,安徽长江短吻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有10000只人工繁育的中华短吻鳄。 保护区共开展了19次中华短吻鳄野生放生活动,自2024年以来共放生了1608只短吻鳄。
根据2024年野外调查结果,预计安徽省中华短吻鳄野生种群接近1200只。 保护区内建有10个人工洞穴,大部分鳄鱼会爬进人工洞穴过冬,对于少数没有自行进入人工洞穴的鳄鱼,待天气转冷后,会安排工作人员转移到最近的人工洞穴。
*:透视社会综合央视网、中国**网、安徽**、大湾新闻报道编辑制作:刘松伶、廖明娟(习)校对:李旭英。
评论:龚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