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破旧房屋时。
丁瑞和孩子们。
甘肃省集石山县柳集乡团结村5个社区安置点。
公用事业工作人员拆除电源线。
地震后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房屋需要重建,生活需要重建,秩序需要重建。
马小云的电脑同时打开了七****,他是甘肃省吉石山市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柳集乡团街村的一名村干部。 这段时间,其他人都驻扎在村里,村委会办公室只剩下马小云一个人,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负责震灾救灾重建期间村里所有数据的统计和上报。
拿起**,询问情况,填写**,时不时有受灾的人来到这里,马小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平息他们的情绪,解决问题。 在工作间隙,他告诉我们,这些天情况好多了,食宿安排得稳定。
6自 2 级以来已过去 20 天**。 在大部分救援队完成任务并撤离鸡石山县城后,这里的道路不再像前几天那样拥堵,村庄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日前,院子里堆满了救援物资,挤满了救援车。 马小云从电脑屏幕上抬起头,指着办公室前空荡荡的院子说:“现在,他们走了,留给鸡石山的任务就是重建。 ”
村民大会。 柳集乡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四个乡镇之一,而马小云所在的团结村距离震中柳沟乡仅约20公里。
团结村是一个多民族的村庄,共有380多户,分为6个合作社,1800多人。 马晓云告诉我们,村里有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回族、土族、藏族、羌族等8个少数民族。
据村里的长辈介绍,之所以叫团街村,是因为村里的人很团结,混杂交错地生活在一起,基本没有冲突。
这种团结体现在**中。 **事发后,村党委书记韩凯带着马小云和他们组织了30多人的队伍到村里敲门抢救,全村及时疏散,避免了更多的人员**。
从马小云统计的数据来看,这次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对数千名村民的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 “住房安全初步评估结果显示,该村90%以上的房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处于无人居住状态。 只有 20 所房屋被认证为安全,只有不到 10 所房屋被占用。 由于担心余震和次生灾害,村民们被转移到安置点。 ”
*2024年12月27日,事发后第10天,经过紧急救援和过渡安置,村民生活逐渐稳定。 同日,韩凯召开震后第一次村民大会,商讨灾后恢复重建问题。
我们家的房子已经确定安全,可以搬进去了,如果整个公司都搬迁了怎么办?”
我们的房子今年刚建好,已经买了家具,铺了地暖,正等着搬进来,受**影响不大,怎么办?”
在村民大会上,合作社社长和参加会议的村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韩凯说:“这些问题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如果解决不善,迟早会影响到村民的生活,村民不会满意。 ”
团结村1号至4号地处省道两侧,地势低洼,地势平坦;五、六小区位于小山坡上,道路不便,交通状况复杂。
五会会长马展林带我们在村子里散步,从高处看,五会的房子仿佛建在穿梭机上。 村子两侧是悬崖峭壁,北侧陡峭,落差约30米南侧比较平缓,但有一条深沟,容易积水。
*在事件发生之前,五、六公司曾发生过几次山体滑坡。 马展林还记得2024年夏天的那场大雨,雨下得很厉害,北边的山也随雨平息了,实在是太吓人了。 马占林站在北边的尽头,“下面是另一个乡镇的一个村庄,几年前,因为生态改善,路还不错。 ”
*事件发生后,戈沙只有几所房屋被认为是安全的,其他房屋都遭到严重破坏。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希望通过灾后重建整体搬迁,搬到像第一到第四社区这样的平坦地方,统一规划和安置。
第一小区到第四小区的村民们都觉得,在原址上重建会比较好。 马小云说:“虽然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案还没有确定,但我们等不及了,我们只想聚在一起,看看村民们的想法,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
当天村民会议讨论的另一个话题是安置点的顺序。
鸡石山县海拔1787米至4308米,西南高东北低。 该县具有山地和高山的综合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 这意味着大部分重建工作要等到春季永久冻土期结束后才会进行。 此前,受灾民众长期不得不住在固定过渡安置的预制房屋中。
在几百人的安置点,两个村委会要确保他们在装配式房屋中的安全。 因此,在村民大会上,他们和村民们“约定了三章”:一是未经允许不得接电线,学会使用灭火器;二是清理干净,及时清理自己的生活垃圾,到处不便便;三要注重睦邻和睦,尊重民族风俗,不聚众赌博、喝酒、......
拆除破旧建筑物。 村民会议后的第三天。
第一个合作社,平坦的田野前站满了人:武警官兵帮村民们一个个搬家具,韩凯拿着房屋破损表与村民反复确认,小挖掘机师傅坐在驾驶舱内等待指示。
就在前一天,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了集石山6号山地震救援大会。在2级**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冀石山县大河家镇、石园镇、柳沟乡、柳鸡乡等4个重灾乡镇受灾群众搬入装配式房屋,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建的第一步是分批拆除因**影响而被认定为破旧的房屋。
颐社村民赵胜发位于一个路口,不到两米远的乡间小路被掉在地上的红砖占据了。 他们家的外墙大多都脱落了,大门的重心被另一边的墙支撑着,摇摇欲坠。
再往前走,就是第一社会长龚发辉的房子,破损程度比赵胜发的房子要好,房子基本还是原来的状态,墙上有很多裂缝。 **事发时,龚发辉被重物砸伤,仍在医院**。 她的丈夫和孩子们正在整理家里仍然需要的东西,并将它们搬到最里面的房间作为临时存放。
夹在两户人家中间的是村民石良良一家,她和母亲已经不住在同一个小区,搬到了村里的其他合作社。 去年,石亮亮和家人在这里新建了栅栏和大门,以确定他们家的大小。
在十字路口设置几个路障,检查村里是否停电。 马如华、韩凯等村干部多次沟通,确保安全。 马汝华是鸡石山县人大干部,连日来,她被派往团街村协调灾后恢复重建、冬季安置等工作。
没问题,让我们拆掉它。 “团结村的第一次除险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
小挖掘机师傅加大了马力,第一击就把断壁打倒了,再打几下就把大门撞倒了。 赵胜发和妻子站在远处,看着被拆毁的房子,用头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挖掘机慢慢地爬上废墟,差点被旁边掉落的砖块砸中。 “停下,停下。 注意安全!马如华连忙停下脚步。
马如华告诉我们,现阶段,村里已经成立了排危消险队伍,要先对六合作社主干道或安置点两旁的破旧房屋进行拆除,防止村民因房屋倒塌而受伤, 然后有序拆除其他破旧房屋。
从房屋损坏情况表可以看出,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整体拆除、部分拆除、可修复保留、保留。 “这些鉴定结果由县住建部门统一,派出专家组到村里进行鉴定。 ”
拆除工作开始得并不顺利。 因为是第一次拆迁,马如华需要协调很多内容,比如怎么拆、哪一部分拆,都是村干部要盯着的。 “我们需要将施工团队和房屋所有者联系起来,以确保不会拆除错误的房子。 有些房子暂时不需要拆除,可以作为储藏室使用。 ”
在房子前面,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电线杆上是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拆除电线。
在施工之前,我们很早就把村里的电关掉了。 一方面,停电后,受影响的人至少在晚上不会偷偷回家;另一方面,在拆除破旧房屋时,不会受到电的伤害。 马如华说。
在拆迁过程中,马如华等人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大家把家具和家用电器搬到空地上,会发现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存放。 此外,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暴风雪过后,这些家具和家用电器就会变成废物。
定居点里不会有太多东西,所以我们会想办法移动帐篷以备不时之需。”
临时住所。 走出村委会办公室,沿着省道走不到10米,就是一小区两小区的集中安置点。 “震后安置是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 “柳鸡乡宝村干部曼苏马带我们去了集中安置点。
*事发后,我们遵循就近原则,先疏散村民,在空旷地带搭建过渡帐篷。 帐篷里有暖气、电和食物。 从第三天开始,装配式房屋陆续建成。 “他补充道。
团结村有近400栋装配式房屋,去年12月28日晚,村里六个小区的村民全部搬了进来。 马曼苏还提到,与一到四社会相比,五六社会装配式房屋的建设速度较慢。
这并不是说五六合作社比其他合作社受到的影响更严重,而是它们在山区,或者它们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马曼苏解释说,装配式房屋运输之初,工程队的车辆太大,通往五六社的路比较陡峭,路面还结冰。 大型机械无法进行施工,后来又更换了一支工程队,并进行了五六社装配式房屋的建设。
我见到马晓明时,他正在搬家具和家用电器到装配式房屋。 马晓明是柳社村民,常年在青海打工,从事电焊。
在手机上看到家乡发生**的新闻后,他和同为农民工的弟弟连夜赶回家。 “家里到处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非常担心。 好在他们没有受伤,等我们安顿好他们,只好回青海。 ”
像马晓明这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团结村有700-800人。 **发生后,很多人赶回家帮忙安顿下来,过几天就要回去上班了。 “村里的年轻人主要在工厂和拉面店工作,我们鼓励他们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开始后在当地工作,”韩说。 不管是外出还是工作,总之,都不能闲着,无所事事。 ”
马曼苏带我们参观了每个安置点,他说安置点已经成立了自治委员会和临时党支部。
在装配式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安置点对受灾群众的建设要求,确保每个安置点道路畅通,水、电、网信号全部通通,厕所按比例配备,炉灶、煤按户分配, 满足供暖、如厕、水电、通讯“五环”要求。马曼苏说。
在五个社区的安置点前,村民们在每栋装配式房屋上插上了一面国旗,并在最显眼的地方贴上了“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自己的家园”的横幅标语。 马曼苏告诉我们,基本要求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让他们在冬天保持温暖,在寒冷的冬天吃热饭,住暖房。 下一步是提高人们的信心,动员他们参与恢复和重建。
去年12月25日,甘肃省吉石山县6成立了2**级灾后恢复和重建协调指导小组。 消息称,预计2024年1月15日前完成住宅和村镇建设选址工作,确保2024年10月底前建成并入住住宅。
就目前的灾后恢复重建安排而言,村民需要等待固定过渡性装配式房屋的新房建设完成。
安置点设有派出所、医务室、物资配送点,生活有保障。 马晓明收拾了一下房间,说:“安置点装几盏路灯就好了。 ”
新年火锅。 何少平是团结小学的一名教师,在此期间,他成为团结小学临时教学点的执行校长,负责临时教学点的工作。
团结小学1-6年级共有130名学生,幼儿园学生40余人,学校教师17人。
*事件发生后,该县的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学校受损严重。 **事发次日,鸡石山地区所有学校暂时停课。 何少平到学校时,发现教室已经无法使用了。
根据县教育部门关于复课返校的安排,去年12月24日,何少平一行组织老师搬出了学校的课桌。
目前,团结村有4个教学点,除了我们团结小学的学生外,还有从外地回来的学生。 何少平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他们把两栋装配式房屋拼凑成一间教室,有的安置点没有多余的装配式房屋,他们会先用帐篷当教室,条件条件充足后再建教学点。
上面的滨江路上有一间教室,一开始就搭起了帐篷教室。 何少平提到,一个教学点将配备2-3名教师和一名辅助心理咨询师。
辅导员将使用小卡片、**和游戏进行单独或分组的咨询。 幸运的是,何少平和他的同事们还没有发现地震后学生的心理创伤。
何先生的临时教学地点有22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 从早上八点半的晨练和早餐开始,到下午五点半放学,学生必须在临时教学地点参加七节课,包括升旗仪式、语文、体育、**等。
开学几天后,很多学生在7点钟就来到了学校。 何少平认为,复课可以保证孩子们有序的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安全。 “没有学校,孩子们就会到处乱跑,消除危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如果学生到处乱跑怎么办?”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仅靠何少平等几位老师很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何少平说:“临时教学点建立后,临夏开放大学的五位老师响应号召,主动到团结乡支持我们。 ”
元旦前两天,来自临夏开放大学的老师丁瑞正在团结小学临时教学用地和同学们一起做火锅,为2024年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上午,丁瑞等人还和孩子们一起画火锅,用气球装饰帐篷学校。
这是他们的新年主题活动。
丁睿给我们看了《'帐篷学校'里的第一顿火锅》的画:两个孩子画了一个鸳鸯锅,周围摆满了饮料和零食,孩子们非常细心,为画中的老师安排了座位。
丁睿还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些画中的火锅都是鸳鸯锅的形式。 当她问孩子们为什么时,学生们告诉丁老师,因为有一条河流贯穿县城,所以房子建在河的两岸,他们以此为榜样。
每天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手工艺品主题,带孩子们去做剪纸生日主题,我们将一起吃蛋糕,送上祝福。 丁瑞会根据情况安排一些以武术练习、舞蹈、绘画、手工艺为主的特色课程。
元旦假期期间,临时教学场所不放假。 何少平说,接下来的过渡课可能会在预制教室里进行,也许寒假就放不开了。 他们需要做好准备。
就在几天前,第一批老师回来了,临夏开放大学的新老师已经取代了丁睿和他们。
我校将不间断地逐一派教师到团结小学临时教学点。 丁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