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 张莹11月30日,经济观察网报道,安徽某患者家属发现三级医院多收医疗费用10万元后,调查显示多收21万元,不少读者对医院的收费项目感到困惑,写信询问患者家属如何核实医疗费用。 以下是患者家属的心声:
我是一名研究员,是一名法学博士,我接受过一点经济学方面的培训。 是我父亲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
父亲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2024年3月19日因突发左肌无力伴意识障碍需要定期透析,家人无法给他打电话,被紧急送往芜湖市第二医院,被诊断为丘脑出血,脑室破裂, 随后于2024年7月12日转入另一家医院进一步**,最终于2024年10月14日凌晨因医疗无效去世,享年54岁。
爸爸在芜湖市第二医院住院共117天,做了三次开颅手术,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ICU(重症监护医学科)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家人无法陪伴或看望他。
发现违规行为的线索
是我母亲和阿姨最先发现了芜湖市第二医院涉嫌违法违规的线索。 我妈每天晚上都要去ICU门外的医院等**给我爸拿一条干净的毛巾,每次都问“我的爱人今天过得怎么样? 您是否正在接受透析? ”
我的阿姨是一名老会计,每天支付医院账单。 每次交费时,她都会让ICU的**列个清单,看看上面的费用余额。 在积累了几十份清单后,阿姨制作了一张excel表,根据国家医保目录和芜湖市医保缴费相关政策,计算出自己每天的支出大致比例。
除手术外,不需要透析时,爸爸每天需要支付1000元,用于ICU**的维持费; 在血液透析和连续血液净化的情况下,每天需要支付2000元。 除了日常开支,我们家的收入几乎全部花在了我父亲的**上。
这个估计在我父亲住院前两个月是有效的,但从2024年6月14日开始,当时的ICU主任和**轮流打电话给我阿姨,说账户里的钱不够用,钱必须付,否则会影响**。 有时我早上打电话**说我欠钱,付完钱后,下午打电话**说我欠钱。 阿姨觉得很不讲道理,好几次去市民服务中心的医保窗口,工作人员也说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建议去问问芜湖市第二医院医保处。
图:叙述者阿姨制作的Excel表格。
2022 年 7 月 1 日,我妈妈告诉我,其他 ICU 患者的家属与医务人员发生了争执,称 ICU 多收了费用,最终退还了数千美元。 听家属说我能看到医院每天的消费明细,我就知道有这样的事情,第一次在医院微信上绑定了父亲的身份证号、住院号和手机号。
2024年7月5日,我通过医院***住院,清关了一天“ 看到血液透析监护有收费条目,妈妈和阿姨去取送衣服的时候,问主治医师那天爸爸有没有血液透析,回答是没有。 我们有一些疑问。
父亲出院时,发现《费用明细表》上的胰岛素总量高达138,平均每日剂量为118种胰岛素,这显然不符合常识。 芜湖市第二医院的胰岛素是400个单位,我爸平时在家每天最多用48个单位,尤其是《护理记录》显示,我爸的胰岛素**是抽的,就算按照每天1个的量,也是21比21多21个。 这加深了我们的怀疑。
另外,我爸爸患有尿毒症多年,长期没有尿液,但“住院一天”表明他需要一根导尿管和一根留置导尿管。
于是,在2024年7月12日、7月13日,也就是父亲转院的当天和第二天,我们到芜湖市第二医院将所有病历复印封存,与原件核对后,医院加盖公章,符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 因此,后续费用核查是有相关依据的。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验证
我先将纸质发票上的信息、明细清单和“住院日清算”一一录入excel中,在excel中,我按照日期对每个**项目进行排序,做了一个面板数据,先尝试拦截**项目一段时间,用统计软件分析每个项目的变化趋势, 专注于上升快、波动较大的时期和项目。
通过趋势图,可以快速找到波动异常的**项及相关项,无需进行回归分析。 其中,波动较大的项目包括血液透析、抗生素等。
图:讲述人最初尝试使用 excel 绘制的变化图。
在找到波动异常的**项目后,再仔细对比医嘱数量、护理记录、费用清单,很快发现存在不合理的点。
1.疑似虚构血液透析监测时间
除了前面提到的7月5日血液透析监测时间外,5月17日的血液透析监测时间比血液净化时间长了14小时。
血液透析监测所花费的总时间为 6975小时,连续血液净化时间是433小时,只有在做血液净化的时候才需要做血液透析监测,但是我爸的血液透析监测时间竟然是连续血液净化时间的16倍以上,加价10580元。
2.疑似虚构患者正在接受锻炼**
父亲住院期间,《费用明细表》显示,他接受了231次锻炼**,共计11088元。 也就是说,我爸住院117天,平均每天接受2次**,即使在2024年3月19日、4月6日和4月7日手术后的围手术期——病人的危急状态是绝对禁忌症,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此外,“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和“护理记录”等病历从未记录甚至提及任何**项目。
运动是该科开展的一个项目。 其实,应我们家属的要求,主治医师直到2024年6月30日才发出会诊邀请,但**医科在2024年7月1日咨询后,认为当时父亲“凝血常规异常,出血风险高,有**禁忌症”,建议应积极纠正和复查凝血常规, 然后联系 ** 部门。截至2024年7月12日,父亲在芜湖市第二医院住院117天,一直没有接受***
在我们提出异议时,当时的重症监护室主任声称该运动已经开展,但无法确定是谁开展的。
高额费用的物品库存
此外,我还根据所有病历检查了单价高、费用高的物品和药品。
1.怀疑虚构的肠内供血器灌注次数
在重症监护室,我爸爸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输液,这是泵送的。 住院117天期间,除入院前3天肠内营养灌注失败、因消化道出血暂停肠内营养灌注7天、出院1天外,肠内营养灌注应已使用106天,发票记录显示父亲共接受肠内营养灌注1083次, 平均每天灌注 10 次21次。
相应地,发票单上记载,父亲住院期间共使用了187瓶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和SP型号),而《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则记载了每天肠内营养灌注中有很多废弃液体。 在这种情况下,我爸爸每天输注10次以上的肠内营养是极其不合理的。 因为根据《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为每天4-6次。
由此来看,如果每天最多灌注6次,芜湖市第二医院的费用超过23460元。 如果按照每天灌注4次计算,芜湖市第二医院费用超过31280元。
2.涉嫌串通毒品交易
在我们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父亲被给予了最贵的特殊用途级抗生素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1998元),一共8支。 该级抗生素有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 关于多粘菌素(粘菌素)药物引起的肾毒性的报道很多,我爸爸首先是尿毒症。
同时,一份与使用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相似时间段的检测报告单显示,名称与“多粘菌素”相似的“粘菌素”药敏试验是“中间体”,而医院有的、我父亲后来反复使用的廉价阿米卡辛(amikacin)药敏试验显示是“敏感”的(注: 敏感性是指药物对患者最有效,中间体是指一般敏感性,效果不确定)。
后来,我向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了对甲磺酸多粘菌素e钠**的核查请求,局调查后表示该药是医院临时购买的。
《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需要进行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临床试验和其他特殊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近亲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其书面同意不适合向患者解释。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诊断和疾病的权利。 在手术、专项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应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 第88条第4款明确规定,专项检查和专项检查包括“费用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检查”。
我还发现,当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中没有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它是一种完全自负盈亏的药物,目录中只有名称相似的多粘菌素B(polymyxin)。 但我父亲的出院声明显示,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根据医保结算了15984元。
主张权利的过程
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分析芜湖市第二医院的医疗费用。 据测算,芜湖市第二医院及医务人员冒用、非法使用医疗保险**9586193-103681.93元。
自2024年8月以来,我们已与芜湖市第二医院就费用问题进行过三次谈判,医院表示已组织自查,并表示第二次医患沟通中部分药品数量与结算细节存在差异,将进一步核实,但在第三次沟通中予以否认。
2024年7月,我向国家医保局报案。 2024年8月,安徽省医保局、芜湖市医保局对芜湖市第二医院进行了检查。
2024年8月10日,安徽省医保局、芜湖市医保局执法检查组与我及亲属会面,汇报初步调查结果,认可我举报的很多问题,但表示查处与我列举的细节不同。 作为一名非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我想对工作组的调查表示尊重,但对一些具体细节持保留态度。
2024年9月25日,芜湖市医疗保障监管事务中心向我递交了《芜湖市医保局监管线索处理结果的通知》,明确“医保部门追回186914”。7元医保**“同时要求芜湖市第二医院退款31287患者自付费用 29 美元。
目前,芜湖市医保局根据部门规定,按照《医疗机构医疗保障指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对芜湖市第二医院进行首当其冲。 不过,他们也表示将“根据检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国家法律《社会保险法》、《基本医疗卫生促进法》和行政法规《医疗保障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均规定,对涉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在父亲**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了国家医保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重大好处,因此痛恨非法参保**、侵犯老百姓“救命钱”的行为。 笔者认为,即使不涉及保险舞弊,按照法律法规高于部门规章、下级法律服从上级法律的原则,对违法使用医疗保险的行为也应给予行政处罚。 协议与行政处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协议订立后作出行政处罚并不存在矛盾。 此事我仍在与芜湖市医保局沟通。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