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谈文化
在拍卖市场上,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往往比普通物品价值高出一百倍。 在晚阳和**时期,有盗墓贼贩卖赃物,往往一字一两**。 在当下的收藏界也是如此,按照文字估价,文字越多越有价值。 有时一个词价值数十万,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前阵子,**电视台制作了一部100集的纪录片,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在第一季的25集里,诠释了17家文博单位珍藏的25件国宝,其中铜器14件,都是国家的重要武器,也是世上罕见的:继母武定、猫头鹰尊、李贵、 何尊、三星堆铜像、青铜神树、大克定、牛湖青铜盒、莲鹤方壶、曾侯一尊盘、岳王勾剑、中山金银铜板招玉图、杨凌虎夫、杜胡胡甫。
这些青铜器大多是刻有铭文的,也正是这些铭文,让一些看似普通的文物价值暴涨,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贵。
那么,什么是Gui?又是立威是什么?李上的铭文有什么价值
什么是簋。 桂,这个词笔画很多,写起来不好,而且很少见,不常用,估计知道的人不多。
北京有一条烟火气十足的美食街,东起东直门立交桥,西到北新桥路口,全长1000多米,被称为“桂街”。
对于初到桂街的人来说,他们首先想知道的不是谁的食物好吃,而是“桂”字怎么读。
簋,发音为guǐ(发音与“鬼”相同),东汉朔文界子徐申解释为“黍稷方器也”,意思是用来盛小米草等煮饭的器皿,相当于今天使用的饭盆和大海碗。
在古代,祭祀或宴席时,祁是一种重要的祭祀器皿,与三脚架配套使用,供奉在祭坛上,供奉祖先的神灵。
在字形方面,最初的簋是用木头和竹子制成的,后来出现了陶器、瓷器或青铜器。 “周丽树”这样说:“庙是木头做的,现在用来用瓦片,祭天地和外神,质量还是好的,也用了陶葫芦的寓意。 ”
作为一种餐具,差不多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对我个人来说,一点也不奇怪。
上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怕师傅不发抖,特意买了一个圆嘴深肚两耳的珐琅饭碗,往里面倒了两大勺菜,连一半都填不饱, 以至于师傅受不了了,有时还会加一两块肉。
有一次在古代的中文课上,老教授站在黑板前,讲起了《诗经:全语》:“对我来说,每次吃四样东西,现在都吃不饱。 余叹了口气,不接受舆论的力量。 ”
这句话是感叹秦康公忘了先祖的老臣,不能礼貌地对待圣人。 意思是说“我”以前吃大碗,大碗吃肉,每顿饭有四个大碗,现在吃不饱,前后的待遇大不相同,让人难过。
讲完后,老教授从窗台上的一排饭盆里拿起我的珐琅饭碗,说:“先秦时期人们用来吃饭的'簋',看起来和这个饭碗差不多。 ”
然后,他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食堂,笑着说:“《诗经》中的这句话,现在很适合你。 ”
那时候,我们学校有食堂,几千个学生蹲在地上吃饭。 如果你迟到,你将无法得到一顿热饭。 那些排在最后的人往往连剩菜都打不过。
于是我们把饭碗带进了教室,早上最后一节课,老师一喊“下课”,教室里就充满了嘈杂的声音,一个人手里拿着饭碗,潮水涌入食堂。
什么是立桂。
立贵,青铜桂的名字,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周遗址。
2024年3月初,陕西省临潼县陵口公社西段(今习临潼区岭口街)农民从事水利建设时,挖出一个青铜器地窖,有杂物。
闻讯后,临潼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跑了过来。 经调查发现,这批青铜器的发掘现场深2米,宽0米7米窖,前后共5件罐、桂、玄等祭祀用具,一组13件锏铃、斧头、凿子、铁锹、磨刀、角刀、铁锹等工具23件,葛、箭头等兵器7件,车管、扣、扣、马饰等马车及马器105件, 铜蛋糕、青铜座各1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立桂。
这件作品是由一个名叫“李”的人铸造的,所以今天人们按照“名随师傅”的原则给它取名“李”。
这个名叫“李”的男人为什么要铸造这件青铜?
李贵腹部的四行三十二字铭文给出了答案:“徽正尚,只有嘉子王朝,隋定,克都,苏幼尚。 辛威,王者在师,赐正物金,用为谭公宝尊义。 ”
虽然对这段铭文的解释众说纷纭,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碑刻清晰地记载了西周武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番铭文的要旨是:周武王征服商王,甲子日清晨,年星(即木星)在头上,吉祥。 傍晚时分,商都很快被攻占。 嘉子日第八天,武王驻扎在郎(古地名,今河南郑州)所在地,赏赐有石(古名)和李(人名)大量铜,有石李用这些铜铸造了这枚桂,以纪念谭公(李的父亲或祖父)。
这件文物不大,锈迹斑斑,与其他出土文物相比,显得不起眼。
但因为它记载了武王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以是无价之宝。 甚至有人觉得“荔桂”这个名字不足以显示它的重要价值,于是干脆称它为“武王正上桂”。
那么,武王的远征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战士王的远征。
武王对商业的征服,又称牧野之战。 牧野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指的是银都潮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郊区。 “二雅”云:“郊外叫郊外,郊外叫牧场,田野叫野外,田野叫林。 ”
据《朔温子》记载,木夷在“朝歌以南七十里”和“周武王在牧野作战”。 木野在汉代70里,约25公里,是今天河南威辉城的所在地。
三千多年前的一个甲子日曙光,周武王率军来到这里,举行了隆重的誓言。 他左手拿着一把黄色的大斧头,右手拿着一面挂着牦牛尾巴的白旗,指挥着全军。
面对已经行军多日的士兵,他的开场白是:“多远啊,我们这些从西边来打仗的人!”
于是,武王对联军首领和执事大臣们说:“举起你们的围巾,竖起你们的盾牌,竖起你们的长矛,我就起誓。 ”
在列举了商王的罪行后,他大声喊道:“勇往直前,士兵们!希望你们都威风凛凛,像老虎和熊一样,向前走去,向商都——牧野的郊外走去。 ”
这是《尚书牧誓》中牧野之战的记载,也是后人了解这场战争的最早流传文献。
武王宣誓完毕,太阳出来后,他将在牧野与商王的军队会合。 由于商王士兵的“叛逃”,整条防线很快崩溃,当晚,商王**死了。
第一次牧野之战结束了600年的商朝,确立了西周的统治,为西周礼仪和音乐文明的全面繁荣开辟了道路。
然而,这场战斗打响的那一年,《牧民誓言》并没有记载,只有嘉子日。 但是,这一年,即牧野之战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商代和周时期的重要课题有关。
那么,能从李贵肚子底部的三十二个铭文中判断出这场战斗的具体时间吗?
立桂铭文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当我们翻阅《新华大辞典》时,最后会看到一本“历史朝代和公元简表”。 在2024年以前的旧版《新华大辞典》中,在西周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后,没有具体的时间顺序。
这个最远的确切日期是根据司马迁的《十二皇子年表》确定的。 在此之前,中国大部分历史没有明确的年表,许多历史事件的年表各不相同,没有达成共识。
例如,“牧野之战”在各种历史书籍中都有记载,但战争的具体时间尚不清楚。 而这一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点,就像坐标的起源一样,根据周武王年和周义王元年的建立,我们可以确定商武定王的年表和西周王朝的历法。
为了弄清楚这一重要事件的时间,历朝史学家一直在研究和推测,但很难得出结论。
最早计算武王战争年份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信,他用古代天文计算的结果将其转换为公元,并认为应该是公元前2024年。
现代学者梁启超提出了公元前2024年的理论,雷海宗的《周年表》和陈孟家的《西周年表》都提倡这一理论。
日本天文学家Shinzo Shinzo提出,武王的攻击应该在公元前2024年。 范文兰的《中国通史》和齐思和的《中外史年表》也采用了这一理论。
以上三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此外,还有唐澜的公元前2024年、丁山的公元前2024年、张洪昭的公元前2024年。
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武王克尚的年代至少有44个结论,最早是公元前2024年,最晚是公元前2024年,相差112年。
这些问题和困惑,随着黎贵的出土,一下子就解决了。
2024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工程,历史学家、考古学、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对相关遗物进行碳-14测定,同时根据天文现象等艰苦细致的研究,得出结论,武克尚王的确切日期是1月20日, 公元前2024年,这一天是甲子日,这与历贵铭文的记载完全吻合。
因为西周是已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唯一与武王战争史实相关的文物,又因其在夏、商、周三代的重要作用,因其铭文32字,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物证, 被国家认定为不能在境外(境)展出的文物,后九“镇珍”。(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