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茶叶华尔街”的广州芳村,再次轰鸣。
近日,在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一家名为“长石茶叶”的店门外,数百名茶商围着齐还钱,还有人举着写着“还我血汗钱”的白色横幅。
这件事情也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在“长石茶”诞生的时候,在芳村大肆宣传自己的茶叶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并推出了4款茶叶产品,每一款都提及(1提及=2)。约5公斤)茶叶单价从3万元一路炒到7万多元。
于是,长石茶叶推出第五种茶叶,以每次提及5.2万元的价格吸纳大量资金后,品牌的茶**迅速崩盘,一夜之间从每次提及5万元跌至每次提及两三千元,涉其中的茶商损失惨重。
据初步统计,此次纠纷涉及的茶商数量高达500多家,涉案金额超过5亿元。
其实说得委婉一点,方村的“金融茶”雷暴不是一次两次,每次都是一样的,但总有人不断被“忽悠”。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些茶商不知道吃壕长智的道理吗?
归根结底,茶商只是在“赌博”,相信自己不是运气最差的那个,但他大概没想到,这一次长石茶会这么高,会这么“绝对”。
所谓“金融茶”,说白了,就是“打鼓过花”的古老游戏,没什么稀奇的。
以这次长石茶雷暴为例:
首先,把一个看起来“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档店面装修出来,打造自己的高端形象,为接下来推出“高端茶”铺平道路。
比如这一次,一位芳村茶商说,他第一次光顾这家店时,发现店面的布局非常精致,有大品牌茶叶店的品位和审美。
紧接着,高端形象竖立起来,“割韭菜”的伟大事业可以正式启动。
长石茶叶于9月19日推出“限量”高端茶叶,最高购买价41888元,关键在于,就算以如此天价出售,也不代表有钱就能买到,要先拿到购买资质。
这批茶叶卖出去的时候,就会有茶商开始群里卖货,每次涨价几百元或几千元,只要有人卖,就会有人收,茶叶一路炒。
试想一下,如果你原本是芳村经营的茶商,结果今天卖了4万,明天卖了5万,下周卖了7万,会是什么感觉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不是比卖茶赚钱快得多吗,不是比买**刺激多了吗?赶快购买吧!
后来,长石茶也是用同样的方式炮制的,相继推出了3款高端茶叶,每一款都高达上万元,每款茶叶的**每天都在上涨,即便如此,这些高端茶叶还是没有卖出去,总能看到群里有人买。
随着茶叶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盘子越来越大,长石茶推出了第五款高端茶,每提售价52000元。
然而,这一次,茶商们咬牙切齿地买下了茶叶后,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那些一直在群里喊着要收茶的“支持者”已经消失了,一个也没有消失。
最终的结果是,原来每茶5万元,在有人买之前,已经是2000元了。
其实,这种“金融茶”一点也不新鲜,早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老套路。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关键数字是吴元志,“大益茶”创始人。
2024年,国有老牌茶厂勐海茶厂改制,“金融老”吴元志出资1亿元收购了勐海茶厂的控制权。
既然是金融界的精英,当然在金融界也有玩法,所以吴远志按照剧本把金融界的片场搬到了茶上。
一开始,大益茶是普通的普洱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经不起吴远志精湛的包装能力,他用“云南普洱茶瑞工北京”的故事进行装饰,再加上央视慷慨的赞助广告,大益茶“茶中茅台”的口碑传开,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升廉。
然后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金融茶”套路,吴元志将大益茶包装成奢侈品,并转化成金融工具,甚至还开发了专门的平台来玩“**交易”。
人们之所以购买大迱茶,并不是真的想品尝陈年普洱的魅力,而是像一张**票一样每天盯着**图片,等着它升值,赚大钱后再扔掉。
当然,相较于以往“金融茶”的老套路,这一次的长石茶也有一些新的玩法。
一方面,长石茶叶变得更加隐蔽。
过去,这些茶叶厂商要想卖金融茶,就得先做出承诺,表明他们的茶叶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愿意从茶商手中拿走。
虽然长石茶叶这次口头约定,但没有留下书面证据,这些进局的茶商也无法证明对方曾承诺执行**。
另一方面,长石茶做得更好。
一般来说,这种“金融茶”会持续很长时间,毕竟要想赚钱,就得先把盘子做大。
但这一次,长石茶从诞生到雷雨,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些茶商完全反应过来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切韭菜。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既然是老套路,大家应该做好准备,为什么有那么多茶商上当受骗?
归根结底,这些茶商属于“明知山虎,宁愿去虎山”,都是“烤茶党”。
芳村被誉为中国茶叶的“华尔街”,在这里混了这么久,谁会是真正的小白呢?
类似的套路太多了,但茶商看的是人家的兴趣,别人在抽茶商的本金。
一开始,大家抱着“好的时候收”的想法,并没有做最后一个捡棍子的人,但暴涨的茶**太吸引人了,发财的梦想离他太近了。
尤其是这一次,长石茶不按套路打牌,人家玩金融茶一两年,结果长石茶开始割韭菜两个多月,所以茶商们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去大家都是老老实实经营茶叶的,辛苦工作了整整一年,赚不到很多钱,不得不应付方村高昂的房租。
当金融茶叶出现时,潘多拉的盒子被彻底打开了:
方村开始涌现出无数一夜暴富的故事,有的人一天赚十万,有的人一天赚几百万,谁愿意一个个卖茶叶?
而这或许也是“金融茶”屡见不鲜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祈祷自己不会成为最后一个失败者,但他们经常在河边散步,他们怎么能不把鞋子弄湿。
写在最后:
在“金融茶”持续不断的雷雨背后,人们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
千万富翁和穷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关键还在你自己,记住“茶不炒”,自然不会被割韭菜。
鲲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