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兴.
汽车工业现在是中国和日本的主要出口产业。 随着2024年的结束,两国还公布了23财年的全年汽车出口数据。 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41辆2万辆,同比增长 日本汽车协会数据显示,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同比增长15%。 虽然12月的数据尚未完全统计,但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已经超过了中国汽车对日本的出口量。
不仅如此,中国汽车工业还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第一”:汽车出口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这也是日本自2024年以来首次放弃这一王位。
虽然都是“汽车”,但中日两国汽车工业的走势却截然不同。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日本丰田、本田、日产等技术实力雄厚,而中国在这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选择“弯道超车”,从纯电动车开辟另一条赛道,以比亚迪、小鹏、理想为首的新能源力量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此,单纯看量化比较,我们看不到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新变化。 数据的背后,是“新势力VS旧贵族”的时代变迁。
不光是单纯的数量,中国和日本汽车出口58%和15%的增速差异,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增速明显大于传统燃油汽车。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美国和欧盟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减少其对石油的依赖和传统能源汽车的尾气排放。 甚至日本自己也制定了相关政策。
通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挖掘中日两国不同的汽车发展战略,也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暗流涌动”:中日汽车之间“新势力与老贵族”之争在资本层面更加激烈。
2024年,中国新能源品牌蔚来汽车获得中东股权**CYVN高达11亿美元的资本投资。 这意味着,以石油为核心产业的中东国家资本机构向新能源品牌伸出了橄榄枝。 蔚来将在中东地区投入运营,包括建设换电站和生产工厂,以及在该地区直接使用新能源汽车。
2024年10月,另一款新能源品牌极虎汽车也获得了阿联酋贝诺米尔集团的资本投资,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资本方的资金支持和当地资源的支持下,开始拓展阿联酋和沙特两个中东市场。
此外,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比亚迪、长安、长城、宁德时代、福能科技也纷纷在欧洲、日本建厂,背后都有当地资本支持。 2024年中国汽车能否超越日本,背后资本力量的加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资本的嗅觉最灵敏。 当一个新兴领域潜力巨大时,资本机构会悄悄快速布局,为未来进一步爆发埋下种子。 资本从未有过“乡愁”的感觉,资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庞大的资金储备和资源优势,插上有前景项目的腾飞翅膀,最大程度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力量的背后,不仅是政策利好、品牌技术提升,还有资本机构在蓄势待发。 这就是“冰山效应”,在海面的冰山下不容易看到,但更大、更活跃。
另一方面,日本汽车产业多年来一直没有大规模资本参与的报道。 诚然,一方面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成熟,资本机构布局完成是有原因的,但更重要的是,资本机构已经意识到日本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了“天花板”,然后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投入产出比已经很低了, 甚至可能出现“负回报”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未来增长空间更大的中国汽车产业呢?在全球浪潮下,资本对日本汽车产业的“无情”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冰山效应”将进一步扩大。 (作者为日本《华侨日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