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新网记者发现,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硕士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 这些大学的做法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有人质疑他们行为的合理性。
许多高校都明确表示,不会安排住宿
例如,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招生简章中明确,学校不为被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生和全日制硕士生安排住宿(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除外)。
其中,部分高校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 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学位招生指南(总部)》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院不安排住宿。 南京大学明确,学校原则上不为2024届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相应的交通补贴。
部分高校还实行全日制硕士生自愿申请制度。 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学位招生简章明确规定,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度,学校将根据现有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供新生选择。
一名大学生在宿舍楼下排队办理登机手续。 照片:新华社。
学生:学业成绩是选拔的关键
正在江苏某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小江告诉记者,在考研究生之前,她给自己定下了1200-1500元的租房预算,最后,她从学校出发,10分钟的通勤路程,租到了月租1300元的房子。
在报考的时候,我也考虑过住宿的问题,但是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我真的很向往它的光环,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 小江提到,他在报考的时候也和父母沟通过,他们约定只要能被录取,也可以租房子。
在读期间,小江每月可以领取200元的交通补贴,这是为大学生和硕士生提供的,虽然不能抵消房租,但可以缓解她在学生期间的经济压力。
这可能是一个大趋势。 萧江想。
专家:提高管理水平,妥善安排学生宿舍
针对不少高校宣布不安排住宿,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出现了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高校不为硕士生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
高校宿舍资源短缺的矛盾最终会落到哪里去,又该如何解决?专家们对此看法不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曾指出,扩招造成的校舍不足、设施紧张等短期问题,只是高校扩招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这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和提高管理水平来解决。妥善安排学生宿舍,高校不能推卸责任。
另一方面,业内也有一定的呼声,要求改变高校的住宿管理方式,部分剥离高校的住宿提供功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炳琪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学生住宿仍由学校提供,普遍实行寄宿制,这种寄宿管理方式显然不适合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表示,在高等教育普及普及过程中,完全依靠公共财政支持是不现实的,市场化存在管理风险。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大学宿舍提供的公共资源和市场化资源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的解决方案。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熊庆年说。
《中青评论》
有专家学者认为,从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国内各大高校不再为所有研究生安排宿舍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下,公立大学应该坚持公益属性,而这些知名大学有责任积极回应公众的期望,仍然需要为学生提供住宿服务。
即使校内宿舍短期内“无效”,学生也只能住在校外,高校也不能“放任不管”,而要做好对接和帮助学生寻找住宿资源,尽可能安排负担得起的校外住宿资源。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建设新校区或改造旧校区,随着校区的扩建和住宿资源的丰富,学生宿舍的短缺并非无法解决。
目前,高校在硕士生招生简章中提前告知学生宿舍分配情况,考生不妨结合自身经济条件慎重考虑所申请的学校和学位类型,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选择。
据澎湃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