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静态角度识别风险。
风险是动态变化的,风险识别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一劳永逸,应对风险变量因素进行评估、讨论和预测,不能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识别,风险识别要充分,不能有遗漏。 能量本身的传递和转换是动态的,其余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风险识别应变为动态变化和制动,这样才能使风险识别更加全面和实用。
2、风控措施漏洞百出。
如果风控措施一味照搬、照搬全抄,为了省事而以次充好,风控措施就会漏洞百出,无法扎实执行,造成写做怪圈,形成两层或多层皮的怪圈。 如果风险控制措施不依附、不认真、不细心、不严谨,在执行时就会有遗漏、漏项、执行困难、执行困难,控制措施无法控制风险,一旦风险失控、不可控,就可能造成事故。
3.风险**预警和预测滞后。
针对动态风险,应建立预警预报工作机制。 风险是由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形成的,能量释放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偶然性等属性,意外只能依靠主观主动性对风险进行评估,对动态风险进行预警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前预防风险。 如果风险预警预测和预防滞后于动态风险的变化,风险管控就会陷入被动状态,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就会降低,导致事故发生概率显著增加。
4、员工无法管理和控制风险。
员工因自身安全能力不足,无法独立识别风险,无法独立开展风险管控其实,从业者有怕伤怕怕的本能,只是没有学习和掌握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的方法,没有养成日常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的行为习惯。
5、风险识别存在疏漏、遗漏。
风险辨识要全面充分,应多层次、多专业、多角度、多维度进行风险辨识,不能混淆、不能草率、不能疏忽,从业人员应该是风险辨识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毕竟岗位风险最容易对岗位人员造成伤害,操作风险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概率最大。现场环境和工装设备的风险对基层一线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暴露风险越频繁,风险对人员构成的威胁越大,从业人员要全面、全过程、对自身区域及相关区域进行风险识别,相当于接受实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6.风险控制措施未落实的。
风控措施未落实或不到位,应分析原因,一是风控措施与现场不一致或不适用,二是从业人员态度不认真,认识不到位,不能无缝实施, 三是从业者能力不够,落实不到位。事实上,风险损失的受害者大多是现场从业者,而风控的受益者大多是基层的一线人员。 (*嘎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