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和一个做咨询的朋友共进晚餐,我听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统计数据。
她为一所重点高中提供心理服务,班主任告诉她,她班的45名学生中有19名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其中3名已被停学......
谈到班主任满脸苦恼的表情,她说这些孩子聪明而坚强。 学校其实并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他们自己也已经自律到了没有进步空间的地步。
她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一
甄珍(化名)。自我管理到病理程度。 她每天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精确到每半小时一次。 她会对每次考试做总结,盯着老师分析她的问题。 每个月大考前,她每天4:30起床,12点上床睡觉,不留遗憾。
老师观察到珍珍极度焦虑和对成绩的渴望,甚至表现出躯体表现,如手抖、多动等,还和父母聊了几遍,但对方并不在意。
直到期末考试不及格,在宿舍里崩溃哭泣,父母才不得不送医院检查。 他被诊断出患有中度双相情感障碍,别无选择,只能暂时中止学业。
另一个名叫大庆的男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学。 但从高中同学口中得知,大庆上大学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如今濒临辍学。
大庆的父母对他很严格,大庆也很争强好胜,成绩从小就名列前茅,母亲很早就全职照顾他的生活。 一路走到重点小学,初中到大学,在大庆从不犯错,进入大学后,放飞自我,旷课、玩游戏、不及格这就像高中时的两个人。
如果不是同学们亲口告诉班主任,她无法想象,她年级前五名的男生,现在竟然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第二
这位朋友告诉我: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就越有可能成为情绪问题的目标。 抑郁症,好像是一种极好的疾病。 “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孩子,他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更有可能病态。 ”
要么他变成像真真一样学习考试的机器,以血腥杀戮为乐,一旦失败,就无法打败军队。
或者就像大庆一样,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知道你习学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下一站应该去**,所以你陷入了享乐主义的困境。
镇压越深,控制越深,反击越猛烈。
也有很多孩子可能没那么优秀,但他们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成绩、排名,即使生病了,也逃不掉家庭作业的现状。 缺乏控制感和成就感的他们,也成为了“空心病”的一员。
当他们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时,他们选择消极,平躺并摆出不好的姿势——哀悼,这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远房亲戚的女儿就是这种情况。 留学归来后,找工作并不顺利,快30岁了在家还闲着,又不找伴侣,父母只能着急。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教育学教授威廉·达蒙(William Damon)一针见血:青春成长的关键是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毫无意义,他们没有人生方向。
青少年“空虚”的原因,不仅是竞争激烈的环境,更是事实缺乏对世界和自我的思考。
一人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