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雪还没融化。 鲤城区港沟街道最南端的鲁南村开始筹备“和美鲁南迎春”的氛围,鲁南乡创新基地如火如荼。
临近假期,村里的寄宿家庭和研究活动已经订满了。 时不时,济南石酒田园农业科技总经理谢希文不高,但语速却很快,他约好了尹栋梁专家前往智能大棚,在技术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不同品种的脱毒草莓苗正在茁壮成长。
这里的每棵草莓幼苗都必须经过标准化和编程,进行排毒和栽培,然后才能用作种植幼苗。 在云台山田园综合体的智能2号温室里,尹栋亮捡起一棵草莓苗,仔细观察着根系强壮发达,“这样的排毒苗至少可以培育成50-70株可以种植在农民手中的草莓苗,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性强, 和较少的变形结果率。 ”
在智能温室的控制画面上,实时显示土壤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数十种蔬菜和果树都是无土栽培的。 前来参加调研活动的小学生好奇地睁大了眼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讲解下,参观了种植在“水”中的苦菊、长成“大树”的辣椒,了解了香蕉、百香果等热带植物的生长习性, 并摘下了“黑”草莓......在欢声笑语中,各式各样的植物显得越发青翠,温室里生机勃勃。
鲁南村有云台山、漏玉泉、五栋七层现代住宅楼,还有“碧水青山”变成“金银山”的丰富实践。
云台山农牧综合体、鲁南乡创新基地、省级两山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省中小学研究基地、山楂工业园、桃华岭民宿及农业智慧温室......2024年以来,鲁南村为振兴乡村产业铺开了宏伟蓝图
有山楂树和柿子树20000多棵,牡丹园30多亩不仅有30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大棚,还有集数字乡村展示、产品研发创新、会议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鲁南不仅有“山楂啤酒”和“山楂(起泡酒)”,还有民宿、农场、体验园。
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曾经贫穷落后的老山村建设成为具有鲁南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鲁南村党支部书记贾沪平说。
去过鲁南村的游客都知道,这里有一条“山楂大道”。 金秋时节,红山楂成束挂在树枝上,空气中弥漫着酸甜的味道。 “大五棱”又大又饱满,口感柔和,酸甜可口,果香四溢,做成山楂糖葫芦、山楂罐头、山楂片、山楂糕甚至山楂煎饼,老少皆宜。 “这些都是最初步的加工方式,农产品要想获得更大的附加值,就需要进行深度加工,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谢希文说。
其中建在山楂上的项目——山楂工业园,已于2024年五一正式开园,接待教育、科研、亲子旅游游客4万余人次,收入300万元,度假民宿收入140万元。
这4万多名游客是来干什么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采摘山楂、种植草莓、看温室里的植物。
在鲁南村,一场盛大的乡村派对随时准备开幕。
白天,变身“山楂商人”,亲子伙伴在农场周边游玩,草坪露营体验“乡村漫步”,傍晚自助烧烤和篝火晚会,四星级标准配置酒店和风格多样的陶华岭民宿,与星空下的静谧乡村同眠。
在城市的边缘,在乡村,这种没有“天花板”的自由,让人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放心。 一座云台山田园情结,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假日农夫”体验,也承载着山村的“致富”梦。 这显然是鲁南村与现代都市人之间的“双向奔波”。
从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到创造固定资产 45亿元,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20万元,云台山农牧综合体逐步形成了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景观引香、文化传承、生活开发、郊外休闲聚会、城乡联动、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有机复合体。 对于鲁南村来说,“三产融合”的乡村繁荣之路有了更切实的把握。
鲁南村只是济南南部山区生态画卷的一角。
随着村子的快速发展,历城区港沟街道将整合港九路沿线9个村,组成“元秀港九”联合体,借助鲁南村的带头作用,各村以“一村一品”为招牌,强弱共同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农业产业园, 同时打造优质小米、山楂、核桃、香椿等农产品的“远秀钢酒”品牌。据统计,去年9个村集体总收入达到85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万元。 (陈明飞)。
由李岳阳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