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疆天空之城的签约摄影师,李永昌经常眺望深圳,在云端记录中国,在***上拥有近20万粉丝。
在李永昌眼中,深圳最美的模样是清晨浓浓的平流雾气:当航拍无人机飞到平安大厦顶端时,片片平流雾气在晨光中流过高楼腰间,像是云朵化身的大手, 拿着整栋楼。
七年前,无人机被认为是一种新奇事物,但今天人们正在习在头顶飞行小型无人机和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evtol)。
在深圳人才园,游客点酒时只需在APP上选择无人机外卖,10分钟后即可享用新鲜柠檬茶乘坐无人机,短短十分钟即可从深圳“湾区之光”摩天轮前往珠海“日月壳”大剧院......无人机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移动湾区”。 “人尽其用,事顺其自然”的“客流”“物流”低空新景象,让人越来越感受到近代中国,尤其是广州、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所展现的“科幻气质”。
刚刚召开的一类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一批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在经济工作中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此,广州、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从科研、政策、产业应用等方面为这一新兴产业的腾飞做好精心准备。
《天空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目前,低空经济辐射链宽、产业链长、增长带动力强劲,成为众多创新型城市争夺的新赛道。
然而,“天空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句话出自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物流连锁研究所副所长张义举。 在他关注低空经济的13年里,他见证了低空旅行的形成,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了半个国家,然后低空物流交织成网络。 深圳的快速发展,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让这座“空中之城”的轮廓在低空生态中慢慢显现。
如今的深圳,在低空经济相关领域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产业链支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地已形成集模具制造、平台开发、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产值达750亿元,占全国的70%。 以大疆为代表的深圳企业,已成为科技、经济等低空产业创新发展的成功典范。
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也有较为雄厚的基础。 目前,广州开发区共有45家企业,包括亿航智能低空产业链企业,年营收规模约125亿元,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上游研发设计、原材料、零部件制造与集成、中游飞控、导航、通信、任务载荷系统等重要零部件制造环节, 下游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场景应用和服务。广州诚信通信科技战略发展总监胡登玲表示,广州开发区拥有新材料、半导体、通信、传感器、无人机、汽车等相关产业,未来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除了产业链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对低空技术产品应用的探索也进入了实践层面。
在物流方面,城市低空物流网络已从“跨区”发展到“跨城”,未来“大湾区低空物流网络”可期。 据风翼无人机政务部部长王良伟介绍,今年3月,深圳到珠海的跨城配送业务迎来初步规模,每天可达到30至50票,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低空物流网络将逐步延伸。
在客流方面,以垂直起降有人驾驶飞机(EVTOLs)为代表的城市空中交通(UAM)已成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 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向广州本土企业亿航智能装备(广州)**颁发EH216-S载人无人机系统型式证书,这意味着EH216-S的设计符合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要求,具备载人运行的安全能力。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架获得合格证书的载人eVTOL飞机。
经过两年的正常运营,今年9月,美团在深圳市龙华区落地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并正式投产。 该中心将承担美团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及配套智能模块的研发、验证、试制、量产和维护,具备年产10000台以上智能装备的能力。
今年1-10月,深圳累计开通无人机新航线74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69个,完成货运无人机飞行42架次万架次,率先落地无人机智能配送全链条场景。 大疆创新、中信海智、东方通用航空等产业链企业1500余家,覆盖影像航拍、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
乘风顺风,天千里。 企业家们对“空中之城”的探索和想象,决定了城市的低空产业能走多远。 “低空+应用”的新场景正从云层深处涌来,向创新澎湃。
企业家和专家共同探讨行业的布局和需求。
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布局和蓬勃发展已成为企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共识。 企业家们期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完善低空一体化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更多创新探索,让“天空之城”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航线。
对此,深圳也给予了积极回应,要求加快完善规则和标准,立即行动、主动出击,用好经济特区的立法权,以国家主动带头加快地方性法规制定,探索建立和完善基本标准。 低空领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专家学者也对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言献策。
从物流业发展来看,“四流合一”是形成良好生态的重要基础,“四流”是指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 将金融领域融资工具形成的资金流注入产业生态,助力低空物流行业进入快车道。 在张艺举看来,未来低空物流领域仍需在硬件上实现标准化,尤其是低空飞行起降平台、飞机充(换)、货物装卸、旅客候车、电池储能等物理基础设施的标准化。 在航运领域,集装箱有装载标准。 未来,在低空经济领域,物流的标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从无人机挂钩到办公楼再到快递的派送,再到大型无人机起降点,都需要标准化。 这样可以降低综合物流的成本,提高低空运输的效率。
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24年)》印发,明确提出要抓住航空动力改革机遇,加快培育航空产业新业态。 政策出台三天后,广州企业拿到了全球首张“驾驶证”。 有关人士认为,广州目前的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也在加快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我们将以中俄产业园项目为契机,加快建设低空飞机制造交付中心和低空飞机应用验证基地,重点开展低空飞机的研制、试验和验证
在广州科学城,依托电子元器件、传感系统、导航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聚焦零部件制造、原材料、基础软件、低空服务等领域
在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依托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玉珠区)建设,立足信息创新产业发展基础,重点突破基础软件、算力算法等关键技术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将探索更多的智慧城市应用领域。 低空经济的活力与当地产业资源和科技遗产迅速反应,加速了低空经济的增长。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始主席沈向阳认为,为低空经济安装“数字大脑”,关键是构建四网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设施网”配套的物理设施, 低空感知与通信的“空中网络”、数字空域与操作系统的“航线网络”、数字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服务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了政策和监管准备工作。
此前,无人机申请空域和航线,需要向民航或国防相关单位申请,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让人们对“一体化空域”有了更多的期待。 这将是全国首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将进行多项制度创新立法,助力深圳低空经济“腾飞”。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城市密集出台政策,抓紧抓好低空经济发展。 无论是开发无人机配送、巡逻、运输、客运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还是讨论推进标准编制和法律法规制定,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围绕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工作。
上月20日,深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求加快完善规章标准,立即行动、主动出击,用好经济特区的立法权, 加快制定具有国家主导力和引领力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还强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立即梳理急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航空试验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下一步,深圳将配合空管机构、民航管理部门,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低空融合飞行试验区,组织开展低空融合飞行活动,建立城市场景融合飞行标准。
张义举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振兴条例(草案)》修订草案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产品。
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物流连锁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波表示,深圳针对低空经济的立法,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巩固扶持低空经济产业的措施,这意味着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将有规律可循, 并探讨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协调、管控、标准、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南方**记者 崔灿、徐淮、刘珊.
统筹: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