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浓硫酸在运输、贮存、使用和处置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降低不安全、不专业和可能造成伤害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 杜绝不专业、不安全、不可靠的行为。
2.范围
1)研发、生产和生产管理部门,环境健康与安全(EHS)相关部门,以及接触、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浓硫酸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2)稀释反应的硫酸溶液,包括但不限于稀硫酸、废硫酸、含硫酸成分的反应混合物、产品混合物、废水、废液、废固体等物料和系统,应参照执行。
3.引用
GB T 17519-2013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编制指南》、GB 24775-2009《化学品安全评价规程》、GB T 24774-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象形图识别通则》、GB T 534-2014《工业硫酸》、GB T 625-2007《化学试剂:硫酸》、CB 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导则》、GB 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
CB T15603-2022 危险化学品仓库贮存通则,GB T 21604-2022 化学品急性**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GB36894-2018,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源鉴别,GB T36380 2018 工业废硫酸处置处理规范,GB T 3000031-202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 31 部分:化学品工作场所的警告标志;
gb/t 30000.27-2013 化学品分类标签规范 第27部分:吸入危险,GB T 3000019-2013 化学品分类标签规范 第19部分:腐蚀刺激性,GB T 300002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0部分:严重眼外伤 眼刺激,GB T 3000014-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4部分:氧化性液体的腐蚀;
AQ 3047-2013 化学品工作场所安全警告标志规范、GA T972-2011 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和 **、XF T 970-201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行动指南
以及上述标准的更新和替代版本。
4.术语
浓硫酸:浓度高于90%的硫酸。
5.职责和紧急联系人
1)操作、储存、操作、使用浓硫酸的人员,在上岗前应按照本规范和EHS相关管理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操作。不具备浓硫酸使用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未经培训,严禁使用、操作浓硫酸;
2)经营、储存、经营、使用浓硫酸的部门、机构和组织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本规范使用和谨慎操作。并根据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总结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规范。
6.化学和紧急联系人
1)中文名称:工业硫酸、浓硫酸、硫酸;
2)产品名:硫酸;
3)化学式:H2S04;
4)产品推荐及限制使用:是物料合成、反应釜酸洗、碱性物料中和、肥料等的重要原料;不允许用于生产、研发以外的用途,更不得私自使用;
5) 企业突发事件**:EHS**
6)全国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热线:0532-83889090。
7.危害概述
7.1 紧急情况概述
1)无(浅)色、无臭(味)油状液体,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强脱水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粘膜、肌肉、组织迅速碳化;
2)蒸气雾化飞沫吸入后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高浓度引起咽喉痉挛或声门水肿及心室死亡;
3)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和溃疡;严重者可出现胃穿孔、腹膜炎、肾损伤、休克等;
4)**轻度烧伤红肿,严重者溃疡、碳化;
5)溅入眼睛可引起角膜穿孔、失息和失明;
6)遇水量大,可发生沸腾和飞溅;
7)遇还原性、易燃性易燃物,如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锯末和有机粉末等,剧烈反应,并发生燃烧**。
7.2 危险类别和特征
1) 危险类别:第 8 节1类 酸性腐蚀剂、强氧化剂、强脱水剂;
2)**腐蚀刺激性:GHS 1a类;
3)严重眼部损伤 眼部刺激:GHS 1类;
4)水环境危害;GHS 类别 3
7.3 预防措施声明
1)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不得操作;
2)操作时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3) 工作场所和操作期间禁止饮食或吸烟
4)严禁直接接触、吸入和食入。操作后应清洗接触部位;
5)安全保管,由专人上锁保管;
6)怀孕和哺乳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和操作;
7)工作场所附近应设置自来水龙头或足够容积的储水桶,以备不时之需;
8)事故应急响应措施或作业指导书应按照本规范制定,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为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8.急救措施
1)**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或淋浴,并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被污染的衣物和衣物应清洗清洗后方可重复使用;
2)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几分钟,直至完全干净;如果戴**眼镜,应尽量取出继续冲洗;
3)吸入蒸气或雾化飞沫等: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有利于呼吸的姿势;
4)坚持:立即用清水反复快速漱口,不要催吐,并呼叫急救中心求助;
5)事发时,当事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事人意见,选择是否立即就医;如出现呼吸困难、食道胃肠道疼痛等明显病变等症状,应立即致电急救中心或送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
6)对现场救援人员的建议:戴好防护手套和眼罩等,必要时佩戴呼吸防护、防毒面具等,尤其是在吸入性损伤的情况下;
7)给医生的提示:有症状的**;
8)现场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可行性制定相应的急救管理措施,对具体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应急急救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评估。
9.消防措施
1)灭火剂:本品本身不燃,但具有助燃功能,应根据具体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建议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
2)灭火救火人员:必须穿耐酸碱消防服和空气呼吸器。尽可能将事故装置移至空旷区域; 避免浓硫酸直接用水冲洗,以防大量放热造成飞溅和灼伤。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为生产管理提供任何依据,也不作为法律和裁判的依据。稿件的使用者对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