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某小区发生的邻里纠纷,将“楼摇楼器”推上了热搜。
近日,长沙市开福区某小区业主向**反映,同一栋楼的两名住户因为斗气,互相翻开了对方的“楼摇楼器”,让其他邻居难以忍受。 据了解,涉事居民分别住在9楼和10楼,两住户之间的冲突是由噪音引起的。 9楼的居民说,孩子们经常在天花板上跑来跑去,非常吵闹。 10楼的老板说,家里的孩子患有多动症,是**。 双方冲突愈演愈烈,9楼居民开始使用“楼摇器”。 不一会儿,两户人家陆续搬了出去,“振动器”的喧嚣声也一时停止。 但最近,两户人家搬了回来,似乎都开始使用“摇晃机”。 接到报案后,该物业切断了10楼居民的电源,目前社区和派出所正在参与协调。
近年来,“抗震装置”频频出现在邻里纠纷中,被作为“噪声反击神器”出售使用。 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输入“地震装置”等关键词,发现有少数商家在销售相关产品,页面介绍中出现“解噪音”、“反击”、“不太吵”等字样,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据商家介绍,操作方便、谨慎,使用时只要贴在楼下天花板上,就会对楼上居民造成噪音。 部分产品不仅支持手机遥控,还具有不同的振动档位、定时预约等模式。
所谓“振动电机”其实就是振动电机的一种,最初在工业上用于振动筛分,使用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经过改装后,作为噪音发生器,进入居民家中。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对“楼房振动器”存在误解,认为它只是一种普通的工具,可以用来表达对邻居发出的噪音的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住宅楼没有隔音措施,有时正常生活产生的声音也会干扰邻居的日常生活,导致邻里纠纷。 然而,由于取证难、执法难度大、维权成本高,这类噪音纠纷难以解决,有人会用“振动器”进行“以牙还牙”的报复。
然而,从现实来看,试图通过“地震装置”解决邻里纠纷,无异于树上寻鱼,不仅会加剧冲突,影响更多的邻居,还会给住房安全带来隐患。 有人不仅打破了他们家的天花板,还漏了楼上的空调排水管。 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使用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建筑振动器”属于侵权行为。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均明确规定,对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给予警告或者最高500元以下的罚款。
事实上,“振动器”本来就不是合法产品,它没有产品批准和许可,其生产和销售是非法的。 今年10月,广州市海珠区法院也向某电商平台发出司法建议,要求“整改销售抗震器材”,该平台随后下架了所有相关产品。
宋安成律师认为,要从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对“地震装置”全链条进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惩。 对于市面上的“建筑振动筛”,要及时密封,不流通,通过卖家找到厂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对违法生产、销售的厂家依法予以惩处,构成违法经营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商平台发现商家在销售时,应及时将相关产品下架,与商家进行处理。 总之,网络监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要高度重视,借助联合执法的力量打击非法销售。
同时,宋安成表示,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动摇床”的问题,还是要从需求侧入手。 住宅楼应该是邻里和睦相处的宁静祥和场所,当居民遇到邻里噪音纠纷时,首选应该是寻求物业管理、居委会的帮助和协调,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而不是使用“楼摇床”。 如果发现其他邻居使用了“地震装置”,居民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要求他们停止侵权。 特别是涉及走廊、楼板等公共部位时,物业管理公司应迅速介入调解,并酌情向有关部门报告,以免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翟静、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