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 丽梅。
11月29日-12月1日,由四川省陶行志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主办的“素养理念、学习定位——2023四川省第九届初中课堂博览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汉学校举行。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已一年多。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开发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华教授。
郭华. 从“双基”(知识)到“立体目标”(能力)再到“核心素养”(素养),核心素养取向是课程标准的灵魂,贯穿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线。
强调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本质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郭华认为,核心素养是习学习某门课程后沉淀下来的,成果体现在学生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上。 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习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
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核心素养引导下实现教育和课程转型目标的重要途径。 郭华认为,2024年版课程标准正是从培养人、培养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习,积极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衔接,使不同课程形成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共同服务教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的追求和资源,设计跨学科主题,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阶段以模拟的方式体验社会生活,进行创造性实践。
跨学科专题研究 习强调多学科融合,这在综合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更为突出,但很多教师容易产生误解,“教师很容易把跨学科专题研究习理解为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果局限于此,只能是一个看起来很活泼,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习。 郭华表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和习活动,必须承载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习?郭华认为,首先,教师要加强整体设计,增强跨学科主题学习习的意识;其次,教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得更长远、更广阔。 跨学科需要将社会实践的创新过程融入到学校中,我们需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关心社会,这是对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是比跨学科更大、更广阔的活动。 教师应使学生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并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跨学科教学应立足于学科立场,只有精通学科知识体系,才能利用其他学科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