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柿子原本只是陕西阜平县的一个“小特产”,如今却是当地致富创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4年9月,阜平县携手农本咨询策划实施“阜平柿”品牌升级,“阜平柿子甜中国”和“正宗阜平柿子认福子标志”应运而生。 以此为契机,阜平柿子通过“全民传播”走红全国,完成了从“地方特产”到全国知名品牌的华丽蜕变。 作为“柿子之乡”,阜平县也借此“一夜成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今年4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陕西富平全力做好“土特货”》乡村振兴简报(2024年第72期、2024年第533期),向全国推广阜平柿品牌建设经验。
寒露寒风的夜晚,柿子挂灯笼。
即将到来的秋季有许多限量版美食,柿子就是其中之一。 每当说到美味的柿子,几乎都来自被誉为“柿子之乡”的陕西富平。
《一口中国3》中秋天的美味部分,也有属于阜平柿子的特殊内容。
经济价值不高的柿子产业,让阜平县成功从穷县转为富县。 不仅围绕柿子建立了优秀的工业经济,年产量超过4万吨; 它不仅贡献了中国柿子产业的半壁江山,还成功地为原本成本低廉的农产品打上了品牌。
到今年为止,阜平县柿子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65亿元,年产柿子28万吨,年出口量超过5000吨,其中更多本土品牌销售额超过1亿元。
振兴农村产业一直是个难题,农产品品牌化更是难上加难。
中原柿子的故乡
阜平县位于陕西省渭河以东,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是中国最大的柿子产区。
从一个粮食短缺的贫困县,到一个经济强国、柿子生产量最大的县,阜平只用了20多年时间就成长起来了。
如今,由柿子农民组成的农民合作社有170多个,合作社每个成员的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2024年阜平柿子果实面积18万亩,产量达到28万吨。
早期,阜平县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柿子种植环境和悠久的种植传统,但人们起初并不将其视为主要生计。 作为陕西人口最多的县,上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 在粮食为关键环节的时代,阜平的柿子树被大规模砍伐,只是零星地种植在房屋前后,只供村民自己食用。
粮食短缺时期,国家实行粮食产品统一购销,统一定价比例高达926%,种粮也算是旱涝保收。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粮食供求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生产能力已达到1万亿斤的水平,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丰年大致平衡、过剩。 于是,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粮食开始持续下降,农民种粮收入也放缓,耕地创收已不再是好办法。
转折点是在2024年,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三期工程启动,阜平县以柿子树为主树种还田还林,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开始大力推广柿子种植。 在阜平县数百个村庄中,大多数村庄都以种植柿子为生。
然而,很快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柿子产量增加了,但无法以应有的价格出售。
与苹果、香蕉、西瓜、梨相比,柿子还是小众水果,一度呈现出有产不增收的局面:没有商人上门,加工规模小,阜平人不得不骑着汽车、摩托车到铜川、习卖货。 在消费市场尚未开放的情况下,当时的柿子产业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多少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深加工用柿子占总产量的不到10%。 在隔壁的韩国,柿子可以加工成柿子醋、柿子茶、柿子能量饮料、柿子冰淇淋、柿子染料服装等几十种产品。 它还用作茶、能量饮料、药品、洗漱用品、护肤品和其他产品的成分。
直到韩国商人的到来,富平柿子的销售才有了质的变化,他们才开始有了稳定的海外业务,年销售1000多吨柿子。
千禧年初,阜平的韩国商人按订单把柿子全部拿走,价格一路上涨,从2元一斤涨到6元,村民们全身心地种植柿子,阜平的柿子加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村民挨家挨户制作柿子,产量大幅上升。
可以说,正是韩国人的介入,才正式拉开了富平柿子产业的序幕。
十年不赚钱
但事实上,被外地吃货追捧的阜平柿子,一开始并没有让当地农民赚到钱。
十几年来,富平柿子的定价权一直被韩国商人捏着,富平人自己也控制不了柿子的**。
当韩国人第一次进入富平时,所赠送的柿子**仍然可以为种植者和加工者留下很大的利润空间。 从四斤生柿子到一斤柿子,利润在两元左右,但这样的**只能维持四五年。
韩国人远道而来,不是为了帮助穷人的好意,最初的利润是为了更好地养肥资源。 当韩国人的购买渠道成熟,柿子的产量稳步增加,甚至加工商的数量已经到位时,柿子收购的生意就会“肥大”。
同样的情况也与云南咖啡类似,前期外资先是利用大规模收购,哄骗村民种植咖啡树,然后大幅降价压制利润。
当资源供大于求时,村民们急于卖柿子,渠道掌握在买家手中,这时,韩国人开始收网。
它通过成熟的渠道进行控制,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核算了当年的柿子**和人工成本后,设定了仅略高于成本的收购价格,将村民每斤能拿到的利润控制在几毛钱。
韩国人非常聪明,可以保持**低,因为他们不直接购买成品柿子,而是购买尚未完全成熟的柿子作为初级农产品。 每年柿子一结果,他们就会找当地的经纪人以高价购买。 韩国人不喜欢磨砂柿子,而是趁着最便宜的先购买,在运往韩国的过程中,柿子上的柿子霜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于当时中国市场狭窄,对柿子的需求量不大,柿子的定价权多年来仍被韩国商人掌握,尽管农民的利润被压到了微薄的水平。
韩国人爱吃柿子,富平出产的柿子一度占据了韩国市场80%以上,但柿子养殖户是整个柿子产业链中最有实力、利润最低的环节。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24年。
2024年,由于前一年韩国商人购买了大量柿子,手里有大量库存,柿子的购买量急剧下降。 然而,前一年大量采购产生的市场信息,导致2024年柿子产量空前,富平县一时间大量囤积柿子。
原本习挨家挨户收购的富平人,开始主动寻找市场。 就连当地的**也积极联系省市广播电台宣传滞销柿子,并派推销员把柿子带到沿海地区。踢出国内市场初始渠道。
第二年,韩国商人将定价权拱手让给了富平柿子,国内市场规模打开,定价变得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红利期的到来,市场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柿子卖家。
从农产品到大宗商品
2024年市场走势变化后,柿子的购买价格跃升至12元,几乎翻了一番。 2024年以后,因为柿子的气馁,韩国人基本都停在富平,但武营的柿子卖得比较好。
除了从韩国人手中夺回定价权外,最大的变化因素是富平柿子完成了从初级农产品到商品的升级。
目前,与海外佳沛(猕猴桃)、新奇士(甜橙)、都乐(果蔬)类似的大品牌寥寥无几,不是因为国内农产品不好,而是因为缺乏“初级农产品商业化”。 农产品必须商品化,才能具备打造品牌和相关产业升级的条件,否则只能是按磅销售的初级农产品。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阜平县依靠“博量”,是县民共同出通。 不以自有品牌为主,而是大家团结一致,为“富平柿子”这个区域公众品牌造势。
从2024年10月下旬开始,阜平县官员带头倡导每一位阜平人为全民构思和制作柿子。
比如,中国话剧“梅花奖”得主秦华表演艺术家,与来自富平的歌手共同创作了《柿子红》; 大方天玺、大富等富平柿企业,打造的短**“阜平柿子出发仪式”等,在摇摇、微快等几大平台上都有极佳的流量。
同时,个人作品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官方的还是个人的,都共享着“阜平柿子甜中国”的超级口号。
按照如今的网络流量**来看,这些短**的广告效果相当于节省了数百万的广告费用,阜平柿子也成为了农产品区域大众品牌“全民传播”的典范。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后盾。 更容易先支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地域认同(“柿子要认福平”),再在消费市场认可的基础上做品牌。
有了品牌,才能有溢价,农产品只能被歧视,但商品可以被歧视。
过去,“柿子质优价廉,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也随着柿子的商品化而得到解决。
在销售方面,富平市柿子合作社以柿子大小、柿子霜厚度、含糖量为核心指标,根据不同市场的标准将柿子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是柿子奶油大尺寸、高厚度的柿子糕,包装形式会独立包装,做成礼品,用于面向高端定制市场和企事业单位; 第二层是中型柿子,主要销往电商平台; 第三级是最常见的柿子,主要在社区使用**,在当地低端超市有售。 至于四级柿子,外观本来就很差,做成柿子酱、柿子酒等加工品,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目前,国内柿子加工尚未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人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通过产品细分,准确定位市场,柿子可以做到质优价廉。
例如,阜平县的大福合作社,以 9 美元的价格向全家便利店供应 3 个 100 克小包装的柿子9元,看似不贵,其实可以换算成近50元一斤,远超市场平均价格。
当一个柿子完成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变,也展示了无数农村经济质的飞跃的关键。
12月5日-7日,2023富平柿节暨第二届阜平柿全球经销商大会将在中国柿子之乡阜平举行。 大会期间,将举办阜平柿产业发展史及乡村振兴成果展、阜平柿全产业链调研、第十一届全国柿子生产与科研进展研讨会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全方位介绍阜平柿产业发展情况。 带渠道采购商现场参观,了解阜平柿子的种植、加工和包装,品尝正宗优质的阜平柿子。 为阜平地区渠道采购商和当地柿子生产企业、合作社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优质阜平柿子产销资源精准对接,挖掘新的商机和市场潜力。
距离会议开幕还有2天!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2023富平柿节暨第二届阜平柿全球经销商大会!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