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能干预“遗传因素”。 让我们来看看“环境因素”,即生活方式诱发的糖尿病。
暴饮暴食
“吃饱了七点”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长期吃得太多,胰岛饱满的细胞会继续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容易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遗传易感性的人来说,胰岛持续过多的细胞负荷很容易诱发糖尿病。
那么什么是“七分满”呢?如果用文字来形容:肚子不饱,但对食物的热情下降了;如果你拿着食物顺便换个话题,你很快就会忘记吃饭。 此时停止进食,人既不会提前饿,也不会轻易发胖。
睡眠不佳
俗话说“三分七分”,睡眠是调节身体的最好方式。 特别是,研究指出,睡眠剥夺与葡萄糖代谢紊乱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甚至一些中年人,他们总是只睡“白天的睡眠”,总是睡到午夜以后。 玩游戏、刷手机,虽然“享受生活”,但也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水果作为正餐食用
水果营养丰富,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水果的种类繁多,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所以很多糖友“及时”拿一堆水果、梨子和桃子来加工一顿饭。
其实很多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适量吃一些通常对血糖影响不大;但是晚餐时吃无限量的水果对血糖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如果水果长期替代主食,很容易导致蛋白质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降低人体免疫力。
缺乏运动
开车上下班,在办公室坐一天,回到家躺在沙发上:这可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反映。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无疑为糖尿病的秘密发展创造了机会。 研究表明,增加身体活动可以将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46%。 运动可以燃烧更多的能量,加速血糖的分解和代谢,提高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从而降低高血糖。
工作压力大
现代专业人士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厌倦了实现这个或那个目标。 然而,研究表明,剧烈的工作压力不仅使人感到疲倦、紧张和烦躁,还会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45%;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升高,从而破坏体内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最终导致血糖升高,患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容易加剧人们内心的焦虑,甚至损害健康。 所以,不要掉进忙碌的陷阱,学会放慢脚步,让自己的身心平静下来;为了健康,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心情不好
我们的情绪总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血糖。 “情绪”和“血糖”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两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事实上,它们是相互因果关系的:当我们的情绪发生剧烈变化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促进糖原从肝脏释放到血液中,从而提高血糖水平并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当血糖水平升高时,人的情绪和血糖一样高,烦躁、口渴、烦躁等反应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不可能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情绪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受到情绪的影响。
此外,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的“征兆”;当所谓的“三多一少”出现时,通常是在中后期。 因此,除了定期的循环监测外,很难通过明显的体征及早发现和干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