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扩大油气储量和产量的“资源池”?

小夏 科技 更新 2024-01-28

为实现油气产量稳定增长,重大核心理论和技术的革命性、颠覆性作用将更加凸显,亟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瓶颈”技术,实现油气勘探新突破,推动国家油气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增加,离不开技术“利器”的有力支撑。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石油产量将连续第四年稳步增长,时隔六年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将快速增长至2200亿立方米,对保障能源安全起到重要压舱石作用。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内油气地质理论创新的勘探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双碳”目标下,油气需求依然强劲。 为实现油气产量稳定增长,重大核心理论和技术的革命性、颠覆性作用将更加凸显,亟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瓶颈”技术,实现油气勘探新突破,推动国家油气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这是第十届中国石油地质学年会上专家们的共识。

稳油气资源基础要坚实

在国内各大石油公司的努力下,国内油气储量和产量不断发挥压舱石作用,上游业务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侯启军指出,近年来,国内油气企业勘探频出好消息,为全国石油产量稳步上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资源基础。 与此同时,地下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勘探和数智化建设步伐加快。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对国外油气依存度仍然较高,而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程度不断提高,资源品位不断下降,各项成本成本呈上升趋势,效益勘探难度加大,稳定油气的资源基础不够坚实。 同时,开发老油气田稳定生产难度较大,提高采收率技术亟待攻关,海外油气1亿吨稳定生产面临挑战,成为油气增储难题。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指出,要围绕国家油气安全战略目标,打破资源禀赋制约,加快形成原创性理论认识、技术装备领先的形成,打造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强大支撑和前沿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大风险探索力度。要重点抓好川渝地区“气大庆”、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大庆”、鄂尔多斯亿吨级油气超级盆地、万亿级海洋大气区、深部煤气大气区等标志性项目,持续加强基础油气原始地质研究, 积极拓展风险探索领域,加快部署落地,争取获得更多新发现。“任京东说。

让非常规成为“新常态”。

中科院院士贾成造表示,能够实现保持2亿吨以上一流产量和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是陆上深层、深水和非常规油气。 “老油田采收率的提高、海上油田的增产和页岩油的开发,将继续推动我国首次生产2亿吨以上的稳定生产。 同时,我国在深凝析油和轻质油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将成为未来石油生产的重要增长点。 ”

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上,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与战略突破正式发布。 研究成果创新了我国陆相页岩油富集地质理论,解决了世界陆相页岩“产油”、“储油”和“产油”的科学难题,创建了我国陆相页岩油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鄂尔多斯盆地建设了陇东等国家级示范区和基地。 准噶尔盆地的吉萨尔和松辽盆地的古龙。

根据贾成造提供的一组数据,到2024年,稳定生产2亿吨的关键是低渗透致密油产量由2024年的5400万吨增加到7500万吨,其中低渗透率从3700万吨增加到4500万吨,致密油从1400万吨增加到1700万吨, 页岩油从300万吨增加到1300万吨。“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在勘探发现新气田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

如果油年产量达到22亿吨,预计致密油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页岩油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 页岩油产量从300万吨到3000万吨是一个质的飞跃,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撑。 贾成造坦言。

中科院院士金志军表示,维持2亿吨产量红线,离不开陆相页岩油的支撑。 “如果未来要继续增长首产,最关键的是解决中低成熟度页岩油的勘探开发问题。 ”

贾成造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页岩革命”正在进行中,在水平井体积压裂等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开发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海相页岩气和陆相页岩油开发方面,可以显示出“页岩革命”的光明前景。

攻克技术锻造的“利器”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非常规、深层、深水、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和CCS CCUS五大领域。 “这些领域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对地质发生规律和开发生产科学认识程度最低,所需技术装备尚在研发中,成本高,投资大。 因此形成新一代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装备和施工队伍能力,是实现高效低成本开发的关键。贾成造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老油气田在我国油气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建油气田以“低渗透-非常规”为主,直接面临提高采收率的挑战。

任京东指出,油气行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锻造增长新“利器”。 “在传统油气田,要着力按照存量提高采收率,以非常规、深水、深水为增量,优先解决老油田非常规效益开发与人才两大难题,加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革命性技术研发, 加强现场中试,尽快突破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经济壁垒。”

油气行业应充分发挥在CCUS碳捕集与封存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深化二氧化碳脱脂封存技术项目研究,推动区域石油减碳合力。 同时,加强油气生产方式转变,增加油气生产环节,以绿电替代能源,推动油气与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融合发展。 任京东强调。

文 |本报记者 瞿培然.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