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保,因为有了医保,大家看病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因病致贫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此外,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保险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仅人民群众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方面更加全面,而且人民群众在享受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也更高。 不过,近几年的一系列改革也让一些人产生了怀疑,比如医保主动性违约、改原制度,难免让人难以理解,而为了安抚民意,医保局也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那么,制度变后,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到底归谁的呢?
01 医保迎来两大新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医保改革的不断推进,老百姓享受医保待遇也在不断提高。 包括医疗报销率在内,也从最初的30%提高到70%甚至80%。 但是,要想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还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即大家住院期间消耗的药品和各种检查项目必须属于医保报销的范畴,这样患者才能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而且,近两年医保的一些新变化,也激起了一些人的情绪:
1.账户资金的变化。 过去,医疗保险有两个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另一个是集合账户。 其中,个人支付的钱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支付的钱进入整体账户。 一直以来,这两个账号各司其职,一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这些年来,仅仅在两个账户上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因为年轻人使用医保报销较少,很多上班族在个人账户里积累了不少钱。 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加之老年人体能下降导致就医需求增加,导致账户资金不足以支持医保报销。 因此,新改革规定,个人账户中的一部分资金应取出并放入集合账户。 简单来说,就是让年轻人帮助老人,承担更多的负担。
2.门诊也可以参与报销。 说到门诊就诊报销,那是大家所期待的,毕竟这次改革对大家都有帮助。 但是,细心的人也会发现,门诊报销也是有一定门槛的。 一般来说,门槛为500元,即个人在一个计算周期内累计门诊费用达到500元,才能享受报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设置了这样的门槛,有些地方也有零门槛政策,即只要达到规定范围内的门诊费用,就可以直接报销,不达到门槛线。 总的来说,这两个变化会给一些人带来很多好处,但有些年轻人却表示无法接受,毕竟这些变化相当于把自己医保账户里的钱拿出来,交给别人。
02 老百姓**发声了年轻人的疑问,后来老百姓**也在文章中指出:新变化后,虽然看似医保里的钱减少了,但其实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权益。 而文章也指出,大家的思维都存在一些偏差,并表示:“以前大家都以为个人账户里的钱是自己的,可以随意使用,其实是一种误区;事实上,个人账户中的钱属于医疗保险**,不属于个人。 ”
关于账户资金的归属,官方媒体的解释并没有得到一些人的认可,毕竟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个人账户里的钱应该属于个人。 此外,2024年12月,《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24年第44号)明确规定,医保个人账户的本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如果遵循这一条款,充分说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的钱应由被保险人自由处置,专项资金应用于特殊用途,可以去药房买药,也可以去门诊就医, 并支付相关医疗保险费用。不过,今年2月,官网也给出了关于个人账户资金归谁所有的解释:要全面了解改革,就要从个人账户资金的属性入手。 个人账户资金具有个人所有权和医疗保险的双重属性**。 从个人所有制属性来看,“个人账户本金、权益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承承”,是2024年《决定》和各地实施职工医疗保险时普遍确立的原则。 因此,国家应保护已包含在被保险雇员个人账户中的资金。 另一方面,个人账户也具有医保属性,从医保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调整纳入方式也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专家解释说,个人账户里的钱没有结清。 不过,也有人习惯了数学,算了之后,大家还是觉得以后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好像会变少。
例如,过去,员工医疗保险是个人2%,企业8%,个人2%进入个人账户,企业支付的8%也按一定比例进入个人账户。 改革后,个人支付的2%还是进入个人账户,但现在企业支付被归入整体账户,所以似乎有人不同意那些所谓专家的说法。
其实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买保险需要契约精神,买保险的人按照合同支付费用,享受相应的保障。 ** 应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担保。 说白了,大家都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违约,也不能单方面违约。 但是,鉴于个人账户资金的变化,我想问一个问题: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属于谁?对此,你怎么看?万子文说:文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写的,点一个伟大让我知道,你也在为生活尽力而为。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