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中国制造有哪些短板,那显然是缺少中国芯片。 虽然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链发展迅速,但要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仍需大量时间。
自从华为被美国和西方彻底隔绝后,中国芯片厂商意识到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许多公司纷纷投入芯片自主研发。 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发展,让中国芯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等环节快速发展。
此后,中国启动了5万亿的半导体产业链扶持计划,以应对“芯片禁令”。 在大力支持下,国内芯片制芯运动开始爆发。 据相关统计,高峰期一个月内国内新增半导体企业超过1万家,两年多来,半导体企业注册超过4万家,其中直接进入芯片赛道的企业超过5000家。
就在很多人以为中国芯片即将实现国产化替代甚至弯道超车时,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泼冷水”,直接表示:大量企业盲目进入芯片产业链,要想发展中国芯片,就必须集中资源。
当时很多人不同意,认为这种行为是“泼冷水”,不看好中国芯片的发展。 但实际上,从近期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这种“**”已经成为现实。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将有1397家芯片相关企业被撤销或注销。 2024年将有3,420个,到2024年将达到5,746个。
如果这种规模增长正常,那么2024年将取消和撤销的芯片相关公司数量将直接达到10900家,增幅接近90%。 显然,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数据,从这个数据中不难看出,在大量企业涌入芯片赛道的同时,也有大量芯片企业在加速退出芯片赛道。 有外媒直言:鸡毛在一处。
事实上,被取消或撤销的芯片相关公司,不仅仅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还包括很多业内知名企业,比如OPPO旗下的芯片自研子公司哲库,也宣布终止芯片研发业务,直接解散了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
毋庸置疑,在大量企业涌入芯片赛道的情况下,不仅部分补贴被分摊,整体状态也呈现出“零散小”的状态。 芯片半导体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高门槛、高投资、高收益的产业链,当年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上投入了数千亿美元,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才逐步赶上高通。
由于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大量芯片公司可能被取消和撤销,包括英伟达、英特尔等众多芯片巨头近期过得并不好,台积电、中芯国际等知名芯片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降至80%左右。
然而,很多进入芯片赛道的企业,其实都有“打票”或“作弊补”的想法,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开始跨行业做芯片,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最终导致没有结果,或者直接拿到补贴后被取消。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5%的芯片设计企业营收不足1000亿,这基本上意味着很难有资金投入技术研发。 最重要的是,汉鑫事件、鸿鑫事件等其实都是在发出“警告”,类似情况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之前有一款芯片标榜自己自主研发设计了一款性能优异的处理器芯片,结果却是购买了英特尔的芯片后,却是贴牌销售, 谎称是自主开发设计的。
这种情况一直都在发生,我们应该牢记类似的教训。 有业内人士表示,半导体产业链不适合这种“大灌”方式。
附言:
中国的芯片确实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突出的性能和技术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各种问题。 近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取消的芯片企业数量将高达1家09万,很多企业在拿到补贴后开始退出芯片领域,甚至包括OPPO等业内知名企业。
国芯要实现国产化替代甚至弯道超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应该聚焦一些关键领域,这样有针对性的发展才能促进国芯的快速提升。
我是技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