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乡土民歌,旅游情形优美

小夏 娱乐 更新 2024-01-28

黄河边的劳动号角,高山上嘹亮的山歌,草原上悠扬的胡麦,山野里轻快的茶歌......近400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江西,在江西大地上演唱各地区、各民族的古歌,让观众领略“最耀眼的民族风情”。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西省人民**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俗发展中心、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3中国本土民歌节在江西上饶、赣州、鹰潭举行。 中国民歌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有效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和传播,展示了主办城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为丰富民歌节的表演形式,增强观赏性和吸引力,今年首次尝试增加传统器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

民谣的魅力直击人心

本届民歌节以“唱响本土民歌,谱写时代篇章”为主题,在上饶市婺源县、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赣州市陇南市等地举办开闭幕式、6场集中演出、11场基层巡展、1场专题研讨会,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我非常喜欢内蒙古胡迈语,听说胡迈语特别难学。 在民歌节上,我听到了胡迈,这与我平时在电视上听到的很不一样,令人震惊。 在婺源旅游的游客满一飞说。

我身上的鱼皮大衣是我们河哲人独有的服饰,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河哲鱼皮制作技艺的无形传承人尤仲梅告诉记者,他非常高兴能穿着鱼皮服装将河哲民歌《赫哲人的生活比蜜更甜》带到江西。

在鹰潭,纳坡壮族民歌《壮丽的泉水》和藏族的《吉祥的藏北》以充满民族风情的曲调赢得了阵阵掌声。

我带孩子去龙虎山玩,近距离听了古老的民歌,不仅有我们当地的畲族民歌,还有来自山西的北晋民歌,真是太美妙了。 鹰潭市民谢女士说。

中华民族歌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陇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表示,中国民族歌节搭建了民族民歌和传统器乐展示、交流和推广的平台。 为期五天的活动,展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文旅融合提升人气

民歌节期间,近40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文艺团队,走进村、社区、景区等,开展基层民歌巡游,为群众唱歌。

配合民歌节,对江湾景区李子巷非遗街、非遗展览馆、黄陵景区非遗夜游等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升级优化。 广大市民和游客走在景区,耳边响起一阵阵民歌,还可以体验到五源茶艺、燕燕制作等非遗项目,收获满满。 婺源文旅集团负责人王辉介绍,集团按照文旅融合、非遗优先的思路,大力推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如今,婺源众多景区已实现非遗传承人永久展示。

鹰潭龙虎山风景区的古月水街上,精湛的舞狮和民歌表演轮番上演,游客络绎不绝,民歌节为这里增添了热度。

在赣州民歌节展览现场,不仅有田野歌、山歌、小调、管乐、丝竹乐、鼓乐等传统非遗表演,主办方还设置了互动访谈环节。 陇南文化中心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廖晓峰,渝章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黄建民分别介绍了客家民歌的发展历程和传承,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普及了赣南南部客家房屋建造技艺和《滑山》历史故事的由来, 带领市民和游客走近江南南部客家文化。

推动非遗引进景区,可以在活体保护中传承非遗,提升非遗知名度,服务地方旅游建设,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促进非遗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江西师范大学**学院教授胡晓东看来,民歌节期间举办的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让民歌焕发了活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非遗,拉近了非遗与人民的距离, 并让游客快速融入民歌语境,与民歌产生共鸣。

保护与传承更有信心

在婺源江湾景区的古舞台上,上演了闽西客家诗班**《怀旧》、客家民歌《大直山歌过横排》、嘉善田歌《采水草》、酉阳民歌《酉阳阿拉曲》、醀中盛管乐《崔竹帘》等节目纷纷上演, 这让游客感到既新鲜又惊喜。

据悉,赣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家,省级100家,市级309家,县级147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赣州先后建成了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专题博物馆24个,非遗习中心(点)219个,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31个。

为保护婺源市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在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目前,我们已调查了8大类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修复了怒舞、升降亭、豆腐架、茶道、半龙灯、花灯等一批项目。 截至目前,婺源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6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41人。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石阶平介绍。

陇南客家民俗文化城是一座高20多米的方形围墙建筑,保留了小青瓦坡屋顶等客家建筑元素,古朴典雅。 在主会场,建筑造型模仿关西新威,内院整合燕翼围廊,呈现空心围墙造型,设置世界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艺博览馆。 陇南文化中心主任李忠介绍,“在这里举办民歌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客家民俗风情和技艺,感受浓厚的客家风情,还可以沉浸在世界各地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

当言语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人们往往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 56个民族的民歌是生产生活的智慧,是无价的艺术瑰宝。 正如学院教授周青青所说,民歌节不仅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成果,也传承和传播了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以及勇于迎难、攻坚克难的精神。 在民谣歌唱的情境中,在游客的欢声笑语中,浓浓的旅游氛围。 (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周 陈;编辑:宋玉秋)。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