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 面对过去几年的动荡事件,中欧关系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韧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两个最具分裂性的因素——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在欧洲公众的脑海中有所下降。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将中国视为全球舞台上和平的建设性力量,这已成为欧洲态度缓和的关键因素。 总体而言,欧中关系正在改善,甚至英国也从对中国的敌对和妖魔化立场转变为对中国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 由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英国认为有必要与中国建立积极的双边关系,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被任命为外交大臣就是证明。
近十年来,中欧班列(习)共运营列车20897列。 图为习国际港站。 (*摘自中新社)。
当然,中欧关系的关键是德中关系,其根本基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经济上的。 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德国,最有影响力和最一致的亲华声音来自商界。 当前全球政治冲突加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与商界相比,政治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在华盛顿,以及更普遍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政客正在发号施令。 在2024年至2024年的全球化时代,情况恰恰相反:政治往往是商业背后的次要角色。 在德国,我们也能看到这一趋势,但由于中国对德国经济如此重要,德国商界——从继续支持华为的5G技术,到强烈反对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仍然主导着德国的经济政策。
那么,中欧关系的前景如何,这些积极迹象能否持续下去并发扬光大?也许最大的负面因素是欧洲接受所谓的“去风险化”。 这意味着欧洲将继续支持华盛顿将西方投资和链条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举动,这也与欧洲限制向中国出口某些先进半导体技术的意愿密切相关。 当然,欧盟在其他方面仍然是美国的亲密盟友,这将继续制约欧中关系的发展,尽管欧盟国家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执行华盛顿的命令会有所不同。 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们所知道和应该期待的:尽管欧美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和明显的利益对立,但欧美之间的关系仍然深刻而持久。
展望未来,需要强调的是,欧洲的中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 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首先,在经济方面,欧洲经济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 20年来,意大利经济几乎没有增长,事实上,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 英国经济目前处于零增长状态,而自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实际生活水平几乎没有提高。 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衰退之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经济显着改善的前景渺茫: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政治后果。 经济增长缓慢,加上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是欧洲政治**和极右翼势力崛起的重要原因。 威尔德斯和他的自由党在11月底的荷兰众议院选举中获胜,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警示。 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法国极右翼、德国另类选择党和奥地利极右翼也在崛起。 这些可能会使欧盟内部的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政策制定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移民方面,这在许多欧洲国家是一个大问题。 欧洲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保守和动荡。
很难看出这将如何影响中国和欧中关系。 有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中国的电动汽车。 2024年,中国对欧洲的电动汽车出口将持续增长,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将占据汽车市场的较大份额,保护主义的呼声层出不穷,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这遭到了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可能会遭到报复。 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问题可能会成为许多欧洲国家的烫手山芋,尤其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德国。 第二个问题是欧洲和中国之间日益增长的**赤字,自2024年以来已经翻了一番多。
欧洲的前景并不乐观。 经济的持续停滞意味着欧洲对世界的重要性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将继续下降。 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与合作应该更加紧密。 这似乎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中关系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内更强的共识,但目前在这方面仍缺乏充分的迹象。 我们永远不应忘记,动荡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潜在机遇,尽管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潜在风险。 (作者为清华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所客座教授)。
由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