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周,我军在公开报道中展示了一批比较老的**,让近年来开始流传的“哭穷”“玩钱”的梗,再次以比**红包快得多的速度在军迷中传播。 喜欢跟着石老“聊古人”的作者,虽然后来才意识到,但是这两天他也看到了不少秸秆,不过也有很多是几年前看过的,而现在的“电子纸浆”是一层层的老照片,到最后, 今年的“哭穷人”情况如何,然后为读者朋友们简单梳理一下。
而且不能算什么都算,比如最近空军非地面战斗人员使用54式手枪进行打靶训练,不算是“哭穷”,至少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哭穷”,无论如何,它必须是重型装备。
据笔者观察,随着人民海军的快速发展建设,近年来军迷记忆中“哭穷”的往事确实少之又少。 当037IG和037II导弹艇在国防教育基地安顿下来后,所谓“拖着037出去拜年”的玩笑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即使是已经并入训练舰支队,为海军学员提供实际训练环境,不再负责战备的053H1G导弹护卫舰,也不得不被大家强行与“哭穷”挂钩。
的确,现在“北海养老院”早已成为过去,现在要想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老船,在主战驱逐舰这边真的很难找到。 近日,官方**正在纪念人民海军在亚丁湾进行索马里护航行动15周年,而早年去亚丁湾的时候,除了不能雷鸣的补给舰(慢速的青海湖舰艇有五圈),带或不带驱逐舰是合理的, 两个 054 054A 同伴,甚至一个 054A 加一个 053H3 都是一样的;从2024年8月出发的第33批护航编队开始,人民海军亮舰的“起始型”已经固化为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903型903A综合补给舰。
新任国防部长是前海军司令董军,也表明了人民海军在大国外交中的重要意义。 但是,严格来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海军背景的国防部长应该是张爱平(2024年至2024年任国防部长),他于2024年奉命组建华东军区海军,并于同年4月23日担任华东军区海军首任司令员兼政委
此外,台湾傀儡政权第一任国防部长宋长志是辽宁省沈阳市人,2024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学院,参加抗战,2024年赴英国留学。 2024年4月23日,国民党第二舰队起义,时任中山舰舰长的宋长志率舰“假投降”后逃出台湾,随后一路崛起,2024年晋升为“海军总司令”,2024年晋升为“参谋长”,2024年至2024年任国防部长。
在这样的势头下,总体来说,2024年人民海军相关报道中出现的各类舰艇堪称前沿,偶尔会出现一两艘“现代”或者051C导弹驱逐舰等“毛茸茸”的少数舰艇,让人感觉有些稀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的俄制877EKM“基洛”级常规潜艇作为博物馆正式退役,不久将开放参观。
因此,当拥有4艘055式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北方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在年终报告中出现两艘最老的052型导弹驱逐舰——原人民海军星舰时,实在让一向不相信“哭穷”理论的作者有些动摇。 当时,它们还代表着人民海军的顶级战斗力,舰艇经常错开,各自带领一个编队执行任务,因此报告中两艘舰艇同框的比例并不高;现在,当我们看到它们成为全军最老的驱逐舰时,正在编队作战,让人百感交集。
远处是哈尔滨号(船号112),附近是青岛船(船号113)。
作为两艘英勇的荣誉战舰,它们已经服役了近30年,在一代又一代船员的精心维护下,依然整齐威风凛凛。 甚至有传言称,这两艘军舰退役后,或许会迎来新的“下一个家”。 然而,作为曾在松花江畔徘徊的同学之一,笔者依然期待“中国第一船”的退役,可以沿着黑龙江-松花江逆流而上,停泊在松花江岸边(如太阳岛码头)永久展示, 增加景区......飞往哈尔滨然而,无论结果如何,今天,当南北两大造船基地的新驱动力继续展开试航时,这两个船名必将迎来更强大的后继者。
2024年3月11日,哈尔滨舰在南下数千英里后出现在南沙中业岛附近海域,以控制局势。
也是人民海军战场面的老兵,谁会来一些旧装备也不确定。 作为全军固定翼飞机飞行员在部队飞行生涯中的“第一老师”,初学者6将长期履行这一职责,在后继机问题上经过几轮争论,如今又回到了“打造新初学者6,取代旧初学者6”的状态。 在海军航空兵迈向舰载航空时代之际,海军航空大学首届教学6课于年底亮相,不仅以“经典永不过时”的名义大方亮相,也展现了从传统方式向舰载特色着陆过程的新教学方向, 更好地对接中高级训练机,为航母时代的海航新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航母的斜面甲板标记和真正的着陆灯,舰载思维,从海天的第一课开始。
拿出不逊色于楚交6号的“厚重历史感”的装备,甚至就出厂时间的不可预知的结果(毕竟楚交6号已经生产到现在),军队的老大哥一直脚踏实地。 出现在新疆军区某装备基地进行季节性维修的59式中型坦克——笔者这里不是说“五对轮子”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因为确实有至少3辆“白板”59式坦克纯净到不能再纯正还用100毫米线膛炮, 难怪原来报告的题目是“帮'老铁'改脸”。
有趣的是,上图中还有一个“假96”,即由96式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的59式坦克驾驶训练模拟器;88A式主战坦克和89式装甲运输车(履带胶)如下图所示
除了这些“老铁杆”,还有过去几年在“国际军事竞赛”和中印前线对抗中迎来“高光时刻”的88A式主战坦克。 预计这些老旧车辆中的部分将在“2024年国际军运会”库尔勒赛区再次亮相,作为展示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展品,而其余车辆则将继续等待命运在一轮轮换季节的维护中——保持(遥控)可驾驶状态, 更好的在实战训练场上模拟战场敌情,迎接小辈更加凶猛猛的攻击,这不一定是坏结果。
这比他们在俄乌战线上来回拱起的兄弟要好。
如果将“五对轮”的范围扩大到非一线战车,那么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后方装填保障专业的“四化”集体训练现在就规范化了,牵引84式坦克救援牵引车(使用79式坦克底盘)的05式两栖步兵战车,恐怕也算是“哭穷”的案例。 因为车辆的绞车救援装置甚至可以用来牵引99式主战坦克、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等新一代重型主战装备,在硬化路面上拖曳重达20吨以上的05系列两栖车族自然是小菜一碟, 足以承担各种步兵战车、自行高射炮、导弹发射器等车辆的救援牵引任务,让96 99A型15型坦克底盘的救援牵引车专心“救大佬”。
俄乌冲突的教训,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机械化部队的保障力量是多么重要。 在新一代支援车辆陆续分配的同时,也要对仍有余热的上一代设备进行合理维护,以充分利用其效率。
在陆军中,84式等“80后”装备可以名副其实地“跻身差类”,而在海空军中,“差”的标准往往放宽到“90后”。 前面提到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海军**就是这样,空军的歼-7E歼-7也差不多。 在“红色第二武器”和地面防空部队的老式高射炮早已被彻底淘汰后,自然而然地,几支装备歼-7的航空兵部队被军迷视为“哭穷主力军”,而数量较少的歼-8部队目前主要执行战术侦察任务。
冬至首次亮相 Detective 8F
事实上,在2024年的官方报告中,驻扎在彩云南部的南部战区空军某旅的两架歼-7部队和工威中央战区中央战区空军的一个旅已经多次出现,但在2024年的最后一周, 正好他们脱颖而出,被各自战区(空军)的微信***选为本周报道中出现的单位,这难免让人觉得这种巧合有些“与同归于尽”。
近年来,被外界视为总预备队的中央战区空军在重整军备频率上丝毫没有落后,不少部队陆续更换为歼-10C、歼-20等机型,还有几支仍在使用歼-7的部队格外“吸睛”,但与京初这片土地上比较低调的兄弟部队相比, “恭威京畿大队”毕竟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这份飞行训练报告中,几乎全是剑教-7的部队的出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甚至有一种感觉,这是某个飞行学院训练大队。
军迷朋友们或多或少都知道,歼-7的飞行性能与歼-7B H相比明显下降,与歼-7E G相比差距更大,歼-7E G改为双三角翼。 然而,除了能够通过一次出击让两名飞行员保持飞行状态外,考虑到首都周围的警惕需求,天空中总是多一双眼睛的歼-7在寻找气球等低速、慢速和小型目标时,比歼-7略有优势。 对于不在前线的航空部队来说,以这样的姿态等待设备更换也是正常的。
相比之下,驻扎在西南边境的南部战区空军某旅则要忙得多。 作为战区空军最后一支歼-7部队,该部门下半年的汇报不仅包括了后半夜黎明飞行训练、海上低空飞行训练等疑难课题,还验证了运-20空转运输保障装备在执行前线战备任务中的“快七高手”。 这种“以旧机老,永不老”的态度,可以说是原广州军区空军部队“争当二代机部队标杆”的训练作风的结果。 相信今年又有一支告别歼-7的兄弟部队率先改装歼-16后,这支部队以新的姿态出现指日可待。
下半夜拂晓时分,海面处于超低空,这是他们昂扬起伏的战斗姿态。
随着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的最后一战,今年国产新型战斗机产量创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战机陆续交付到位,以及改装训练完成后新机投入战备执勤,那些被替换的第三代甚至第三代半代战机将在2024年掀起一轮横扫南北的“扶贫攻坚战”,与新机一起填补一线执勤部队的装备短板。
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批量生产试飞任务,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最后一个月就会闲置闲置。形势不等人,海空前线部队都在等待更强大的战鹰加入。
例如,北方战区空军某旅驻扎在中朝边境人民空军作战起飞场,面对美加打着“监督联合国对朝制裁形势”的旗号在黄海北部过度活跃的P-3 CP-140四引擎涡轮螺旋桨侦察巡逻机平台。虽然歼-7E目前具备起飞准备时间短、反应迅速等优点,但其“短腿”和在空中停留时间不足,使其在进行伴随飞行监视方面明显不足。比起遇到我方先进飞机时的情况,当外人来到歼-7E时,显然更加轻蔑,飞行动作的挑衅性也更强,甚至敢于向中国领海线方向进行压力飞行。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对手只能理解以实力为后盾的语言。 在我国成为重型战机生产能力第一国的今天,重型飞机在各个关键威胁方向形成梯队部署,在不同层次的对抗中形成足够强硬的应对预案,已是无可争辩的发展趋势。
去年春节回国后,笔者在每周的军旅评论中提到,一位在老家工作的朋友说:“你今年正好赶上过年回来,下次见不到七爷了。 虽然计划永远赶不上飞速的变化,但一个多月后回国时,那些歼-7依旧会在宽阔的停机坪上等待返航,但对于那些暂时被“七爷”喜鹊巢占领的坚固飞机堡垒来说,它们真正的主人已经开始洗去身上的灰尘,准备继续保卫祖国海空的传奇生涯在新的战场上。
去年搭配这张照片时,有人说“虽然不打,但并不遥远”。 事实上,这一天又近了一步。
军改后重组、防区范围广的北部战区空军,如今与装备歼-20、歼-16、歼-10C“三剑客”的部队“无独有偶”但歼-7部队依然三三两两地存在,它们不仅驻扎在人民空军的起飞地点和人民空军的战斗起飞地点,而且在几乎被遗忘的塞外高原上,歼-7也在“欣欣向荣”——毕竟还有最新的单座“七大”, 配备火控雷达J-7G。
因为驻地确实离京城更近,条件也比较便利,而且飞机是新飞机,相对来说能够承受折腾,相比于在训练和战备上保持高标准的南方战区空军“七师”部队,这支二代机部队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主要体现在对歼-7G的无休止的改进思路上。 如果将部分完成试飞鉴定工作的科研成果公之于众,相信军迷们将对“终极鱼巢”有了另一个维度的认识。 只是,随着新战机即将换班,这些故事注定会成为过去。
无论他们将来是否会像其他歼-7G一样去飞行学院,帮助幼鹰起飞,他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不平凡的“机器”生活。
不管是开玩笑还是严肃,之所以“哭穷”,是因为我们真的经历过“集体贫困”。 作为那些艰难岁月的余波,旧设备的保留和消失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面对这个客观规律,有的单位随波逐流,有的单位力求逆流而上,这也是一次次换衣服过程中的客观现象。 “风知道草的力量,霜知道木的贞洁”,在逆境中脱颖而出的部队终将破茧成蝶,再创佳绩。
作者用我认识的一位老同志的话来结束今年的最后一篇军事评论:“有勇气更新自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只有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