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点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只要不想出门吃饭,手指一触即发,就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下单。
与以往的用餐方式相比,点外卖更省时省力。
而且无需长途跋涉到餐厅,下单时即可等待美味佳肴送到门口,大大满足了懒惰的愿望。
但是,如果认为只有现代人才能首先享受到这种人性化的服务,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这项服务由来已久,就连今天的外卖服务也只是老祖宗的剩饭剩菜。
那么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点外卖的呢?
很多人认为古代通讯不便,交通不如现代顺畅,点外卖绝对是天方夜谭。
但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点外卖的服务。
在古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百姓口袋里有多余的钱,“外卖”也出现了。
而到了宋代,点外卖甚至成为一种潮流,从天子到老百姓,人人都喜欢“点外卖”。
据古籍记载,在古代,最喜欢点外卖的人就是那些大家族。
在古代,大户人家非常富有,他们根本不用为温饱发愁。
享受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吃喝。
大多数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厨房,但即使是最熟练的厨师也会点外卖。
因为主人可能吃了很久,味道根本不固定。
到这个时候,外面的食物会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那时候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通讯自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发达。
那么,古代想点外卖的人是怎么下单的呢?
当时,在酒店下订单有两种方式,要么亲自到店,要么通过信使或其他方式。
这两个选项对他们来说都是最方便的选择,而且它们并不比今天的移动订购复杂多少。
外面的食物虽然不能天天吃,但也可以作为生活的调味品。
正因为如此,如果今天家里的饭菜不吃,懒得自己出去吃饭,就会派人去买吃的,或者干脆让掌柜带些吃的喝到家里。
这种方法也被认为是最早的“点外卖”形式,所以看起来这种方法和今天的点外卖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俗话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餐厅老板嗅到了里面的商机,在提供堂食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送餐服务。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还可以为酒店带来大量的额外收入。
当顾客点外卖时,先派人到餐厅点餐,然后把食物打包带回家吃。
对于双方来说,餐厅赚钱,顾客得到便利。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可谓是一石二鸟,这也是古代出现外卖这样服务的原因。
要说古人点外卖的热情不亚于现代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点外卖的方法外,他们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起了作用。
目的是解放你的双腿,让点外卖更方便。
据古籍记载,当时有一家名为“米店”的商店,为顾客提供热腾腾的饭菜。
顾客可以选择在商店用餐,也可以将其送到指定的地方,例如他们的家或私立学校。
当然,这种服务在当时并不叫送餐,一般被古人称为“送餐”或“走餐”。
古人除了设立专门的外卖店外,对包装食品的食品盒也非常重视。
为了确保食物安全、完整地送到顾客手中,送餐人通常使用竹筐或木箱包装食物,以确保其温度和完整性。
他们扛着担子或肩扛杆走在街上,一路护送食物到主人家完成任务,他们是中华大地上第一批外卖兄弟。
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并不常见。
在古代,人工成本非常高,点一份外卖要花很多钱。
送餐服务的普及程度受限于地区和送餐受送者的富裕程度,因此普通人自然很难享受到这项服务。
不仅如此,在古代社会,很多人认为在家吃饭是正常合理的。
因为外出吃饭或点外卖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行为。
所以如果普通人反正想吃外卖,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其实还有一种比较便宜的方式,那就是自己去店里“下单”。
店家一般不会拒绝这种方式,毕竟只是传消息而已,一点也不麻烦。
饭菜准备好后,您还可以选择是自己取回还是送餐。
这和现在的自取或外卖取是不是很像?
由此可见,古人的想法和我们一样,都能想出非常方便的方法。
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外卖小哥来说,只要说明送餐的时间和地点,饭菜一定会送到你手中。
这个职业跨越古今,至今仍然存在,这个群体甚至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大街小巷里,我们经常能看到穿着黄色或蓝色衣服的外卖员,护送我们的肚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交通、通讯、包装等技术的进步,点餐服务越来越普及和多样化,送餐服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外卖盒一步步改进,点餐方式一步步改进,配送方式一步步改进,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看似现代的点外卖行为,甚至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
如今,点外卖的选择越来越多,点外卖不再是一种奢侈浪费的行为,而是一种非常方便的选择。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天天点外卖,有时间就要好好做饭,这样会更健康,性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