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控股(*ST Oceanwide)近期的操作让股东们“笑得活不下去了”,控股股东原本承诺增持1-2亿,最终只完成了2889元,看到这个数字不要惊讶,确实如此,增持的金额不到3000元。
增持不足3000元其实是一种象征意义,为什么不完成承诺的增持呢?泛海控股给出的答案是:控股股东受自身资金压力、融资渠道不畅等影响。说白了,控股股东没钱,借不到钱。
这其实是委婉的说法,并不是说根本没有钱,更有可能是没有必要,看过泛海控股这半年股价走势的人都知道,泛海控股之前已经宣布了很多增持计划,而且大部分都已经完成。
宣布增持方案的目的是什么?作为泛海控股集团直属控股的上市公司,泛海控股能否保壳,也成为整个集团可以翻身的标志,因此整个泛海控股集团都在为壳而努力。
2024年4月14日,泛海控股集团股价跌破1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1元,将被迫退市。
4月28日,泛海控股结束连涨势,股价上涨75%,下一个交易日,5月5日,股价继续上涨465%,5月8日继续**556%,股价从0最低价为 77 美元** 至 097元,5月11日收盘01元股,泛海控股股价已连续16个交易日低于1元,距离强制退市仅剩4个交易日,十分惊险,泛海首场空壳大战完美收官。
泛海控股股价突然上涨的原因是什么?究其原因,2024年5月4日晚间,发布增持股份公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不少于3000万元,为连续**的股价注入了提振。
同日,泛海控股控股通海置业和华新资本也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增持2500万至5000万元,这意味着将有5000万至1亿元增持。 加上3000万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有8000万-13亿元用于增持。 这是其股价突然上涨的关键。
对于高级股东来说,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救人必须快,一鼓,然后下跌,三又筋疲力尽,董事、监事、高管的增持在公告的第二天就实施了,增持了344万,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只有人相信真金。 截至5月8日,又增加了439万元,5月9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又增持了388万元,此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又增持了1100万余元。
截至5月12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1219万元,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2852万元,合计增持4000多万元。 截至5月22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增持4600多万股。截至6月2日,控股股东持股规模已达8476万元。 截至8月5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累计持股3000万,完成持股计划,5-8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加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出资1亿元增持**。
泛海控股股价在7月份开始腾飞,在稳定站立1元后,股价开始飙升,短短3个月,最高涨至3元39元,涨幅超过25次。
6月3日,控股股东宣布将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5000万至1亿股,8月10日,控股股东一致行动宣布,将在未来4个月内增持5000万至1亿股,截至9月4日, 控股股东完成承诺的5000万元增资计划。
控股股东于9月4日宣布,将在未来四个月内再次增持1亿至2亿元,因为前两次增持计划承诺均已超额完成,故市场仍信任其,第三次增持计划翻倍,市场受此消息鼓舞, 股价持续上涨,从2元涨到3元39元,三周涨幅近70%。
也正是在9月份,计划涨幅成了笑话,因为股价在9月底见顶,而且是以连续跌停的方式见顶,这让整个维持股价的计划失败了,失败就像一座山,维持股价, 需要更多的资金,控股股东从9月5日开始就没有增持,直到今年1月5日,4个月的增持承诺期已经到来,只有2889元。
不仅控股股东没有完成承诺的增持计划,而且在8月份,承诺在未来四个月增持5000万至1亿的一致行动者,实际上增持不足800万,完成率不到20%。
控股股东为何不再增持?你可以说你没钱,但因为没有必要,所以花了将近2亿的资金,**将从0减少77元拉到339元,整个过程历时4个多月,最终跌至038元,只用了3个月,泛海暴跌,无法维持,股价连续20多个交易日持续低于1元,被迫退市。
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业务的深度恶化,2020-2024年分别亏损46亿、113亿、115亿,今年前三季度持续亏损69亿,不到四年时间累计亏损343亿,创历史最佳业绩, 净利润仅30亿,净资产亏损,净资产-75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为-120亿
其实这样的财务状况,在二级市场上没有钱挽救股价,还会早早死去,超胎!去年12月29日,公司股份在民生**被强制拍卖,34拍卖7亿股,成交价91亿元。 此次拍卖使该公司产生了3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泛海控股成立于改革开放后的2024年,曾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后来涉足金融领域,成为民生银行的发起人之一,至今仍持有民生银行4持有12%股权,市值约68亿,仍是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此后逐步成长为横跨房地产、金融、能源、投资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有人说泛海在房地产监管和金融行业整顿中遭遇,其实这并不全面,泛海控股的净利润在2024年达到了历史峰值,而当时全国房价还排在首位,扣除2024年非净利润才达到峰值, 2024年开始亏损,而在全国范围内,2024年房价依然上涨,所以泛海控股走到如今的崩盘局面,房地产调控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内部管理不善早已暴露无遗。
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公司经营的结果,财务状况的恶化代表着企业经营早已偏离,纵观我国民营企业,但哪里做多元化,基本做得不好,尤其是那些想做金融和投资的人,要投资什么银行, **租赁,拿到各种金融牌照,其实就是让这些投资的金融机构为自己的融资输血。
金融投资是一件极其专业的事情,世界上能做好的企业很少,在中国更是少之又少其实,到最后,基本上有两种金融,要么把金融机构变成自己的钱袋子,要么直接从公众那里筹集资金,然后乱投,甚至自负盈亏。 种植系统、恒大系统、海航系统,情况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