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教廷对中国的代牧区进行微调后,教皇以诺津十二世设定了一项重要任务:派遣更多的传教士到中国的葡萄园。 1699 年 8 月 14 日,两位特使抵达广州:卢多维科·安东尼奥·阿梅迪奥·阿皮亚尼(1663-1732 年)和他的学生约翰内斯·穆勒纳(1673-1742 年)。
传道会认可毕天祥的才能,委托他在年轻人中传播圣召,并任命他为代牧区副观察员。 慕天齐在传教部神学院读书时受到毕天祥的启发,后来加入了传教士协会。 从此,传教团在中国的传教历史正式开始。 在花了两年时间学习中文后,两位传教士在等待机会的同时,走上了传播教义和为当地神职人员建立寺院的道路。
当时,礼仪争议激烈,清廷的介入让许多传教士担心他们的工作无法持续。 为了规避这种困境,毕天祥和穆天齐决定离开广州、北京这两个传教活动频繁的城市,到外围工作。 与此同时,巴黎传教士阿图斯·德·莱昂(1655-1713)被任命为四川代牧。 然而,由于他被选为代表返回罗马谈判中国礼仪事务,他将他负责的代牧区交给了其他人。
毕天祥和穆天琪在广州与梁宏仁会面,最终获准前往四川传教。 然而,在离开之前,梁主教对他的决定感到遗憾,这相当于将巴黎外国传教士协会的管辖权让给了传教士协会。 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他匆匆派出了两位传教士:让·巴塞特(Jean Basset,1662-1707)和让·弗兰·奥瓦·马丁·德拉巴卢埃(Jean Fran Ois Martin de la Baluère,1668-1715)。
梁主教还委托他们一个名叫张峰(1669?-2024年),张峰后来成为四川天主教徒中著名的出版商。虽然这四位传教士经常因会众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发生冲突,但他们在礼仪争议中的立场基本相同,即中国的礼仪与天主教教义相悖。 此外,它们都是由信仰会委托的,致力于建立本土祭司。 穆天齐曾说:“我在中国的22年里,没有找到比培训年轻信徒并鼓励他们回应自己的圣召更可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