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父亲流泪,子女“挤”进一线城市,是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
对于想要发展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平时会去哪里寻找?
年轻人在追求梦想和冒险时,会先考虑**?
对于那些渴望更多资源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哪个方向?
这三个问题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无论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还是积累了多年经验的退伍军人,抑或是想要寻找新出路的中年人,他们似乎都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视为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地方,相信只有在这些一线城市,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出路。
我们是否应该审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去一线城市发展?
过去,市场还不饱和,机会无处不在。 那个时候,如果去一线城市奋斗,说不定几年就能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随着市场的饱和,我们发现即使在一线城市,仍然有很多人面临激烈的竞争,冒着陷入城市困境而失去生存机会的风险。
事实上,很多人都梦想着在一线城市落户,希望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真的有那么好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现实往往残酷,理想往往满满当当,两者之间的差距让人不得不深思。
最近,一位读者写信给我,分享他的烦恼。
张先生的儿子今年28岁,在深圳工作了三年。 不过,张先生并不希望孩子永远留在深圳,而是希望他回到家乡,在二线城市生活。
然而,张先生的儿子非常不情愿,认为父亲阻碍了他的事业发展。 结果,父子之间经常爆发冲突,家庭关系变得极其紧张。
张先生的同事想知道,如果孩子在更好的城市发展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回老家
听到同事的提问,张先生冷笑着说:“老刘,如果我的孩子来深圳发展事业,我当然会全力支持。 但问题是,他想在深圳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指望我出资,这岂不是逼我走投无路?”
我承认我儿子有研究生学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 但是,如果他不为父母着想,不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那么我们全家岂不是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后来,同事才意识到,张先生的儿子不愿意留在二线城市,认为自己的命运不能与小城市捆绑,渴望在一线城市落户。
这是张先生和儿子之间最大的矛盾。
如果儿子有意在一线城市买车买房,张先生为了实现儿子的梦想,可能需要卖掉他在二线城市的所有资产,几乎走到了尽头。
对此,很多人可能会反问,难道我儿子就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实现这个愿望吗?
张先生儿子的年薪在15万元左右,住在一线城市,扣除衣食住行等费用后,一年能省下6万元就好了。 但要在一线城市成家立业,他的资本基础似乎还不够。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希望借助父亲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这种方式可行吗?或者它有什么价值吗?
为了分析某样东西是否有价值,我们需要从整个家庭的角度来看待它。
如果张先生的儿子决定定居一线城市,而张先生为了帮他买房,卖掉了家里所有财产,接下来的生活问题,以及几年后家人的安置,以及张先生夫妇的养老金,会不会引发各种矛盾?
一旦儿子的愿望实现,整个家庭将面临极大的风险,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整个家庭无家可归。
相反,如果孩子能赚到一定的财富,然后回到家乡过上安定的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那将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局面。 最起码,张先生名下还有一处闲置的房产,足够让孩子在二线城市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因此,如果个人没有能力,他仍然要扎根一线城市,这可能会成为整个家庭的负担。
在一线城市谋生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外地人在那里买车买房是极其困难的,除非他们的父母非常富有。
相比之下,工作几年,甚至十年,然后回到二线城市的家乡,安居乐业,过上安定愉快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虽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年轻人还在拼命奔向一线城市呢?
俗话说:“人往高处,水流到低处。 ”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获得更多的机会。 然而,当城市人口过剩时,普通人的压力是巨大的。
以定居为例,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都渴望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二三线城市的局限。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很难找到一个仅靠个人能力生活的地方。 就算全家人齐心协力,也会直接拖垮整个家庭。
就像上面提到的张先生,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只能过上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 如果用力过猛,全家人都会陷入不幸。
总而言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在哪里挣扎,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帽子的大小取决于头部的大小。 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