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哥哥范小亮在寒风中送了包裹。
寒冷的户外使人们措手不及。 天气不好,网上购物的人越多,快递量不减反增。 凛冽的寒风和地面上残留的冰雪,让“最后一公里”的交付更加困难。 12月17日,记者跟随快递小哥的脚步,穿梭在大街小巷,感受他们冬日忙碌的一天。
黎明时分出发。 6点30分,零下10摄氏度,28岁的范晓亮在黑暗中出门了。 这条路不容易走,最近有很多快件需要送,他需要早点到达岗位。 途中,找个早餐摊,吃几口,身上暖暖的。 7点10分,他到达了山西顺丰梅远的前锋营业点,其他快递员都已经到岗位。
五分钟后,一辆卡车缓缓停了下来,里面装满了从分拣中心运来的货物。 日前,全国北方城市出现大范围降雪,导致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运输车辆沿途受阻。 积雪融化,道路畅通,大量快递集中在太原,派送任务十分繁重。 范小亮低声道:“瞧瞧这满车,今天大家都要送100多件,又是忙碌的一天,加油!”
快点,快点卸货。 有人向他打招呼,快递员们立即忙碌起来。 卸货、搬家、分拣,不到半个小时,整车的包裹就被“转运”到大家的快递三轮车上,塞得满满当当。
这两块在同一个社区里,堆叠在一起;大的远了,最后的送了;这个被标记为易碎,放在顶部......“范小亮年纪小,但很小心。 他看了看清单,弯腰再次检查包裹,顺便调整了几个包裹的位置,然后锁上了车。
天气太冷了,记者戴着手套,手指有些不听话。 但范小亮等人却没有戴手套。 他笑着说:“每个人都在商店拿到了手套,但在分类时没有人戴手套。 每一次快递,都需要输入面单信息,露出手指,方便拿货,更灵活地使用手机。 ”
逆风穿梭。 7时50分,喝完一杯网点准备的热姜汤后,范晓亮开车离开,记者骑车跟在后面。
主干道上的积雪融化,便于行走。 但是,在一些后街和小巷中,仍然有一点雪,冻成冰后非常滑。 车轮碾过,几乎失去控制。 范小亮不放心,不时转头劝道:“慢点,安全第一!”
第一站是前丰南路的丽景园社区,那里有5个快递点。 一路上,风吹过我的耳朵,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味道。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我的手指、耳朵和脸都冻僵了,疼痛难忍。 虽然记者已经穿得很厚,但风还是从四面八方钻向领口、袖子、裤腿。
您好,您的快递员快来了,在家吗?我马上送来。 到了小区门口,他停下车,给居民们一个个打电话。 3个人在家,1个人不在,1个人被要求将快递放入智能收件箱。
每个信使兄弟划分为一个区,有几栋住宅楼,几个单元,从哪个门进出,他们都很熟悉。 在短短 10 分钟内,就送达了 4 个包裹。 剩余的 1 件将应收件人的要求在下午再次交付。 这个“特殊包装”被塞进了车厢的最内侧。
走完3个小区后,电动自行车虽然有防风被子和把手,但记者已经冻得瑟瑟发抖。 停下车,不停地来回踱步,跺脚。 再看向范小亮,耳朵也因为寒冷而发红,白色的气体在冷空气中消散。
天气越冷,天气越繁忙,因为人们倾向于在网上购物。 他表示,快递的投递最怕下雪,之前已经连续下了两次雪,影响了投递速度。 这几天,我们要把“时间”抢回来,大家要尽量多发点,让居民早日拿到快递。
收获温暖。 中午时分,车厢空无一人,两人回到营业所,在附近吃了一顿简短的午饭。 经过短暂的休息,大约14点钟,另一辆满载快递员的卡车到达了。 重复清晨卸货、分拣、装货,然后再次出发发货。
当天下午,我意外地被感动了。 收件人是一位独居老人,他的孩子们从外地寄来了衣服。 把那件作品送到门口,正要离开,却被老人拦住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端来了两杯刚泡好的红茶,热腾腾的,叫他“先热身喝再走”。
范晓亮说,这样的事情经常遇到,身体冰冷,心里却暖暖的。 居民们对快递员小哥很有礼貌,也明白天气不好的时候,没人催促。
太阳西沉了,范小亮提醒道:“咱们加快速度,把最后几块做完。 还有快递要收,不能耽误。 “他加快了步伐,开得很宽,小跑得很窄,熟练而整齐。 又过了一个小时,进进出出,在这么冷的日子里,记者的后背都出汗了。
傍晚回到家,记者感觉架子像个架子分崩离析,我真的觉得这一行工作不轻松。 而对于范晓亮来说,这只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一天。 当人们享受网购的便利时,请不要忘记对快递员说声“谢谢”,因为你的笑容会拂去他们辛勤工作......一路走来
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杨惠斌 摄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