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即将来临,“春晚”话题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只是我们隐约能感觉到,现在风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2024年第一届春晚以来,这场由我们华人陪伴的特别“跨年晚宴”,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风雨雨。
四十年前,中国人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
电视屏幕是黑白的,但里面的节目却是五颜六色的。
20年前,春晚达到顶峰,彻底征服了中国人民的心。
整齐地看春晚,边看边聊,也成了一家人团圆过年的新仪式。
10年前,随着老一辈喜剧演员的退休,春晚开始面临“不好看”的危机。
当时,大多数人还是把它当成除夕夜的BGM,注重一种氛围来陪伴他们。
然而,这几年,很多人不仅懒得看春晚,甚至连吐槽春晚都没兴趣。
短短**中春晚的几个舞蹈亮点,似乎是对春晚最大的支持。
甚至,在一些小圈子里,也有一句“你还在看春晚”的流行语。
大家都在问,曾经看不起天下的春晚,怎么了?
今天,皮哥不妨趁着“龙年春晚”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春晚,然后看看今年的春晚安排得怎么样,这样看起来不错。
昔日“春晚”的好看本质。
你或许曾无数次吐槽过春晚,但只要你闭上眼睛,脑海中依然会浮现出无数的经典画面。
陈佩思和朱世茂的小品《吃面》,冯巩和牛群的《点连》。
赵丽容的嗓音和笑容,由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组成的“铁三角”,以及......王菲、那英演唱的《遇见98》
春晚的记忆如潮水般奔涌,这些经典经久不衰。
但撇开记忆的过滤器,我们重温那个时代,就会发现线索。
春晚诞生于2024年,恰好是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一直处于文化禁锢状态,亟需全面释放。
在2024年的春晚上,导演黄一和冒着风险让陈佩思和朱世茂演出《吃面》。
这个节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食堂,先试镜,观众来回笑。
于是,春晚筹备团队的人就犯了一个难。
春晚,让大家这么开心合适吗?
观众很难理解当时的顾虑,但经过十多年的紧张,放松和欢笑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直到除夕夜《新闻联播》播出,大家还在犹豫要不要让陈佩思朱世茂去参加春晚。
最后,导演黄一和做出了一个决定:你们,有事我来处理!
当晚,《吃面》一经播出就轰动了全国,这档节目也算是小品的开场节目。
在陈佩思对观众的笑声背后,是这个国家十几年来一直紧张的人们的解脱。
2024年,导演黄一和在筹备第三届春晚时,以为前两届春晚都是在室内小棚里,这次他要做大。
他直接把春晚搬到了工人体育场,但当时全国上下都没有在户外举办大型晚会的经验。
2024年的春晚,在北京寒冬的寒风中举行。
演员们冻得瑟瑟发抖,观众都吓坏了,但可想而知,播出效果是一团糟。
事后,央视通过“新闻联播”向观众道歉,导演黄一和也直言“不想活下去了”。
黄一和的感言也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办好春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春晚一定好看。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
一是与其说过去的春晚好看,不如说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圈积累了近20年的库存,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
当时,不仅是春晚,电影、文学、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也纷纷绽放。
这是多年监禁带来的文艺复兴,无法复制。
文艺圈用20年的盘点,每年给春晚输血一次。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一定是极品中的极品,想想都难。
其次,以前,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氛围中,大声笑出声成为时代的刚性需求。
然而,不可能从一份文件中出来告诉每个人,快乐而天真,笑出声来。
然后,春晚又扮演了风向标的角色,告诉大家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所以,过去不是春晚好看,所以大家都笑了,是大家需要笑才能有好看的春晚。
“第二阶段”。
春晚的转折点比我们实际看到的要早。
江在春晚的舞台上留下了《虎口遐想》等经典,而背后是编剧梁佐,这样一位伟大的神祇一起参与了创作。
后来,梁佐去世,江的作品质量逐渐下降。
陈佩思和朱世茂,春晚小品的先行者,才是真正的喜剧大师。
后来,他们尝试了各种新的喜剧,比如魔术和小品的融合,但笑声并不好。
98年的《国王与邮差》是他们最后的荣耀。
冯巩和牛群也是春晚的最佳搭档,他们合作过很多经典的讽刺小品。
但2024年以后,牛群却成为了县长。
冯巩和郭冬林后来合作了很短的时间,后来又开始带新人。
虽然作品质量有所下降,但“我想死你”这句话听起来还是很亲切的。
赵丽蓉于2024年去世,从此一代素描皇后陨落,赵本山接过了这个重担。
赵本山是公认的小品之王,21次登上春晚,15次获得一等奖,是最高的山峰,也是最长的河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赵本山的巅峰时期,全国人民都在观看春晚,都在等待他的出现。
但即使在老赵的巅峰时期,也有疲惫。
最典型的例子是人口贩运三部曲。
这个系列让大家笑得当年肚子疼。
然而,这种小品以**为主角,也让**成功,如今却被网友贴上了三观错的标签。
当然,最大的缺点是笑声的设置。
赵本山用了很多押韵的绕口令和一些脑筋急转弯,比如“骑猴子上树”作为笑话。
这种玩笑是剧情之外的,用陈佩思的话说,就是“外来的枝条”。
当主线剧情无法提供笑料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无关的枝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佩斯的《主角与配角》。
里面所有的笑点都是针对主线剧情的,结构设计产生的笑点都是高层次的笑点。
你看,就连春晚第一人赵本山,也频频用巧妙的手法戏弄观众,而春晚的衰落,其实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
2024年的《不差钱》算是赵本山最后的巅峰之作,但这个小品中也有很多投机取巧的部分。
“这个可以在那里。 “不是的!”
这个笑话是通过剧情冲突产生的,是一个高层次的笑话。
“我的眼睛一睁开又一闭上,这一生就过去了。 ”
这个笑话是“外来树枝”产生的笑话。
《不差钱》的剧情结构松散,多靠拼凑来逗乐观众,笑声极好,但已经是强弩的结局了。
之后,赵本山的素描呈现出两条相互矛盾的路线。
他去参加当地的春晚,小品还是很搞笑的,本山大爷也能完全放手,有时候他表演的时候,会笑,观众看得更多可乐。
反观他还在央视春晚上,但小品质量大打折扣,越来越局促。
这也说明,春晚的创作规模在不断收紧,就连赵本山也越来越无法控制这样的舞台。
在2024年春晚小品《同桌的你》中,他调侃自己:
拉下来,别提他了,我最不喜欢见到他,他每年都出来,脸很大。 ”
结果是一个预言。
2024年,赵本山遭遇了作品的艰难诞生。
首先,《初雪》被杀,急需替换的《相亲2》在几次排练中也反差不已。
随后,本山传媒宣布,赵本山将退出本次央视春晚,理由是身体无法支撑。
2024年,赵本山再次错过了央视春晚。
全场默契——
赵本山的央视春晚时代,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2024年,沈腾和马丽的《帮不帮不救》算是小品时代最后的辉煌,其实这部小品也是赵本山执导的,很多人感叹老赵有接班人。
只可惜当年电影《夏洛特的烦恼》票房大卖,沈腾不愿意成为下一个赵本山,却想成为下一个周星驰,他的事业重心也在电影上。
春晚的衰落,当然是令人尴尬的。
但经过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回归了大型聚会的本质。
它没有那么漂亮,但它仍然是一个亮点。
自2024年以来,春晚确实引发了大范围的公众讨论。
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首先是第一件事。
那天是猴年春晚,大家一致呼吁六岁的孩子去参加春晚,再演一次孙空王。
最终,六岁的孩子出现在辽宁春晚晚会上,一只“春天的金猴子”唤起了一代人的感情。
第二件事。
2024年2月,严苏去世,他就是写《敢问路在哪里》的老人。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地位很高,但他很接地气,心态年轻,文风很轻。
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在《星光大道》的评委席上谈笑风生,对年轻人喜欢的潮流,他能大致了解。
每年的春晚等重要晚会,严苏都是总策划、总审核。
有了这些人,春晚往往能在主旋律和家庭狂欢之间找到平衡点,虽然整体风格会平庸,但也不乏亮点。
随着颜苏等一批老艺术家的离去,春晚也完成了更新。
新人极力拉拢年轻一代,融入新事物,但在节目内容上,多采取保守策略。
于是,2024年之后,春晚开始变得熟悉又陌生。
这几年的素描表演就是这种转变的缩影。
例如:一对夫妻因为热搜**吵架,最后和好了。
又比如:一对夫妻相约离婚,却在照相馆回忆旧事,最终和解。
当张凯丽赤裸裸地说“单身就是一条狗”时,当贾玲年复一年上演婆媳之间斗殴时,当不同的人因为某种奇怪的原因无法赶回家吃饺子时。
观众感受到的不是片刻的放松,而是像苍蝇一样嗡嗡作响的声音。
开场白+中间玩网+强行制造误会+无意外和解+输出值+一起包饺子,这套公式成了小品创作的模板。
当年,春晚是流行语制造者,但现在,春晚已经变成了一个表情包点唱机。
这种巨大的差距是惊人的。
皮哥大胆**挥手,今年春晚会有“尊度假度”这样的梗,我甚至能脑子编,蔡明说这道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今天的“春晚”你在看什么?龙年春晚,如何安排才能满满,3条建议
在简单梳理了春晚的发展情况后,为今天的春晚开药并不难。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让春晚好看,而是要放宽对春晚的限制。
过去大家的娱乐活动稀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都寄托在一年一度的春晚上,而春晚越是精彩,越是体现精神生活的贫乏。
现在大家的精神生活都很丰富,每天都能穿新衣服去餐厅,随时可以看比春晚好笑一百倍的电影和演出。
所以,春晚虽然不好看,但其实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也明白了我们在看什么春晚。
在这个时代,看“春晚”,就是选择一种陪伴。
疲惫了一年的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乡,电视上播出的春晚,你瞬间找到了回家的全义;
除夕夜,一家四口搓了一晚麻将,全程没有抬头看春晚,但电视里却不时传来笑声,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觉得有春晚真好;
过年的时候,你去亲戚家,寒暄了一会儿,双方都说不出话来,这时电视台正在重播春晚,你突然发现一个共同的话题,和插科打诨一起度过了这段尴尬的时光;
多年后,你偶尔打开春晚的片段,当年还不起眼的小品,突然让你回想起过去的旧时光。
春晚就到此为止,仅此而已。
在松开了春晚的领带后,我们才有可能让春晚看起来不错。
也许,春晚该怎么做呢?笔克有三条建议:
第一,你可以停止笑,但不要让我们哭泣。
肖沈阳说,他之所以不再演小品,是受不了那种“喜忧伤的结局”。
春晚小品的主创们似乎把“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当成了一条黄金法则,对笑点的研究不够好,只好让观众哭了。
只有当观众哭泣时,这才是一部高级喜剧。
这其实与新年的欢乐气氛正好相反,大家辛苦了一年,终于聚在一起,欢乐结束了,谁愿意哭着哀悼呢?
第二,你可以感到无聊,但不要说教。
所谓文字扛道,春晚节目组特别喜欢教育人,小品里经常扛着私货,大家看腻了。
其实,赵本山早就说实话了:
你的工作教育不了人,我们已经在教育过程中365天了,你这晚教育他有用吗?就让他开心,开心才是主题,没有别的。 ”
现在赵本山已经退休了,你很难让后来者们嘲笑大家,然后扮演自己的BGM角色,老老实实营造热闹的氛围,不要在除夕夜教大家。
第三,你可以混搭,但不要带头。
现在的春晚小品特别喜欢用一些明星,目的是为了拉近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出发点不错,但有点嘈杂。
比如马东曾经是春晚小品的总导演,后来独自出来工作,打造了“年度喜剧大赛”,节目中的小品是一种新型的小品形式,很多腰部演员也因为这部剧被观众看到。
然而,这些演员工作繁忙,最终能出现在春晚上的寥寥无几,小品的形式也很难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相反,一些大牌明星在春晚小品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客串。
不该来的不能来,不该来的占位不去,这样的春晚,激动的难度必然会急剧增加。
过去,因为马、陈佩思、赵本山等演艺巨擘,我们习惯于用“笑点”来定义春晚的成功;
如今,当老一辈艺术家离去,我们可以放下执念,以百花齐放、赏心悦目的春晚,赋予春晚新的活力。
距离2024年春晚仅剩1个多月,现在的观众已经对春晚抱有幻想。
只要春晚能够把握好不同形式的节目表演,营造节日气氛,用脚踏实地的方式讲述人民的故事,最终的呈现一定会赢得满堂彩。
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我宁愿站着也不愿全程观看。
今年的龙年春晚,有变化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