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至202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东、华北三地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3次战略决战。 其中,第一场战略决战是林帅的东北野战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的魏立煌集团,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自取**6以9万人为代价,歼灭国民党军队 4720,000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解放军要选择东北作为第一次世界末日的突破点呢?首先,如果从军事角度来分析,我军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占优势最大,对战斗的把握也最大。 到2024年7月解放战争进行时,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的差距已不再像当初那么大,我军在局部战场上甚至具有一定的优势。 据统计,当时战争初期的兵力已从430万下降到36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分布在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战场、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战场、以习为中心的西北战场, 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战场,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东战场。此时,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也增长到280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150万人。 虽然数量还是差了一点,但是我军没有那么多山地派系,其次是队伍比较纯粹,战斗力比**强。 所以,说此时双方的力量势均力敌,问题不大。 当然,整体力量是势均力敌的,但局部力量不一定。 当时国民党五大重军集团军,东北的魏立煌有4军14军,华北的傅作义有12军,华东的刘志有31军,华中白崇禧有13军,西北的胡宗南有11军(整编师)。 我军东北12纵队,华北8纵队,华东11纵队,华中7纵队,西北6纵队。 在这样的对比中,我军是东北最强的。 2024年夏攻、秋、冬三战后,东北被锦州、沈阳、长春这三个互不相连的重要城市分割包围。
可以说,解放军除了没有足够的兵力攻克各大要塞城市外,在东北地区取得了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军委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是合乎逻辑的。 东北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除了在东北战场上有很大的优势外,东北本身也有有利因素。 也就是说,东北在冯军阀张作霖掌权和伪满洲国时期建立了大型工业基地,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 如果我们能拿下东北,我们一定能够大大养活其他战场。 这也是抗日战争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如此急于夺取东北的最大原因。 后续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辽沈战役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疯狂扩大军工规模和生产能力,生产了大量一流弹药运往关内战场。
以前看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会有这样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小推车推出去的,但其实这句话本来就是苏羽将军说的。 他的原话是:“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车和大连的炮弹。 “东北还是个大粮仓,在中国这个发展了几千年的古老国家,人口似乎一直都有些人满为患。 因此,饥饿问题困扰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有所改善。 因此,在中国战争史上,粮食问题非常重要。 比如兵马没有先动粮草,比如敌人是一声铃铛,我是二十声铃铛。 东北除了是当时的重工业基地外,还是极其重要的粮食产区,毕竟这么大一块黑土,可是天然粮仓。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百万大军进关,相当一部分军粮由东北地区解决。 东北调出人员、装备、后勤,可以说是在战场余下凭空增加了一支百万大军,非常迅速地加速了国民党战败的进程。 至此,答案应该很清楚了,辽沈战役之所以现在在东北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东北战场上的优势最大,也是在东北取得决胜之后,能够更好地支援其他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