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首先要加强农业,农业强了,国家才能强。 在2024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做好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的“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努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2024年,银行保险业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同心协力,为“三农”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水,为经济持续向好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专注于关键领域。
拓展优化结构,满足融资需求
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信贷水平、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不断提高金融助农力量的质量和效率。
信贷资源总额扩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资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6家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万亿元。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农村中小银行坚持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小农村》显示,全国共有农村中小银行3862家,其中县域70%以上,营业网点近8万家。
截至2024年6月底,农村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家4万亿元,161万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近八成,是农业和小企业金融扶持的主力军。
农产品创新与优化——
涉农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例如,北京农商银行推出了板栗收购贷款、宅基地建房贷款、新建住宅(经营)贷款、乡村旅游贷款等一批特色农业贷款上海农商银行推出“三农”贷款系列,包括新农村建设项目贷款、家庭农场个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银行金融机构为农村用户提供专项农业贷款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由常熟农商银行发起的幸福村镇银行,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农村经济、产业特点,开发了蘑菇、烤烟、温室、交通等30余笔专项贷款,着力满足客户差异化贷款需求。
扩大商业银行农业、农村、农村专项债发行规模。 据中债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张家港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珠海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机构发行“三农”专项债。
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农村(县及以下)贷款余额为46笔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增加 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万亿元。 农村农户贷款余额为16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 169万亿元,同比增加3061亿元。 农业贷款余额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7112亿元,同比增加2077亿元。
注重机制建设。
优化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长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降低融资成本,满足融资需求。
监管政策持续引领——
2024年以来,原银保监会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银行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关于2024年银行保险业乡村振兴高质量服务的通知》、《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县级支持工作方案》、 《农业保险核保理赔管理办法》《农业保险精算条例(试行)》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指导规划银行和保险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方面下功夫。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多次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加大“农业、农村、农村”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服务的对象和重点将逐步向农业和农村地区倾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苗说。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推进创建“信贷用户”、“信用村”和“信贷镇(镇)”,积极开展全村授信保障工作。
通过“信用村”和“信用用户”建设的广泛发展,解决了农村贷款问题,做到“每家每户都能授信,每家每户都能贷款,每个村都有人办”,信用村累计考核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 农牧业信贷用户占农牧民家庭总数的70%以上。“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表示。
科技赋能,降低融资成本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数据多差事,客户少办事”和“贷款换场”成为现实。 多家商业银行表示,通过加快推进科技赋能,将各类“三农”数据资源在线整合,丰富数据维度充分发挥网点和人力资源线下优势,加强与基层党组织的合作,线上线下融合,为农民提供精准画像和普世信用。
专注于保险保障。
扩大面积,提高产品标准,优化服务体系
2022**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必须把人力投入、物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保险成为保险业助力“三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面积的扩大和产品的添加不断推进——
今年4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银行保险业全面推进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拓展,扩大全价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 因地制宜,对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保险。研发满足农民需求的人寿保险产品。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基本形成以成本保证产品为基础的农业保险产品供应体系,共同开发产出险、收益险、指数险等多种创新产品。 从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到林牧渔业产品,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农险保费收入达1328亿元,同比增长1868%。
优化减量服务体系——
2024年初,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积极开展财产险行业减险服务的意见》,要求财产保险业以服务人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为降风险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降低隐患和重大风险为目的,积极协助参保企业开展减险工作损害。
今年以来,多地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保险公司围绕农业生产风险,加快从风险等价管理向减值管理转变,将原有的被动承保理赔扩充为一体,建立承保、防灾、救灾、理赔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和风险灾害事前和事中处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王**说。
例如,在去年干旱期间,保险公司主动向投保地区捐赠抽水设备,帮助灌溉农田例如,在台风初期,安排工作人员帮助清理沟渠,组织早稻收割例如,为农民提供电子气象证书、气象文字预报、常规5天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建议等多项增值功能。
提高核保和理赔效率
2022**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新任务和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财务需求,提高承保理赔效率,保险公司聚焦承保理赔业务中的痛点和突出问题,聚焦线上化、数字化目标,将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业务管理模式改革和商业模式创新, 推出系列农业保险科技产品,强化技术赋能,优化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灾减灾作用。灾后理赔作用有效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银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司原副司长卢玉华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灾害管理与风险防范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保险在重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中所占比越来越大。 特别是今年7月底以来发生的特大灾害,短短一个月时间,预赔金额就突破了70亿元。 “保险业之所以没有'脱链',是因为近年来保险业实施的在线服务,为快速支付赔偿和全额赔偿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金融投入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就银行业而言,要构建层次清晰、优势互补、竞争合作的银行机构服务格局。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了对“三农”地区的金融资源投入,推动完善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建设农业强国。
记者:方文斌,杜晓金。
真习编辑:王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