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小青河岸边的云锦湖整个湖面结冰,冰层厚达3厘米多,高空看清澈如玉。
近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气象台连续一周发布低温预警,不少市民感到“仿佛生活在冰箱里”。
据预测,21日至24日,西北东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黄淮地区及南方大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低5级以上,部分地区比7级以上。
今年不是以前最热的一年吗?寒潮来临时,为什么这么冷?
寒潮来临时,为什么这么冷?
为什么气温持续低迷?**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军分析,13日至16日,一股强烈的寒潮过程影响了我国,18日开始出现一股强烈的冷空气,导致气温一再下降。
美国国家气候中心此前预测,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将创历史同期最高**,结果还显示,今年冬天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正常或偏高。
寒潮来临,这么冷,为什么大众感觉和**不一样?
国家气候中心回答说,在谈论某一年或某月的温暖时,它不是由单一的天气事件决定的,而是通过比较整个时间段的平均温度,是明显高于还是低于历史同期。 例如,今年秋天的11月3日至7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期间气温断崖式下降,远低于历史同期,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是2024年以来的最高值,所以是“最暖秋”。
为什么由于全球变暖,冷空气仍然如此强大?
简单来说,全球变暖将导致北极变暖,西风急流减弱,极地涡旋**减弱,冷空气更容易向南流动,这将导致寒潮等寒冷事件频繁发生。
赤道和极地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这种温差导致极地地区周围形成强烈的西风,称为西风急流。 西风急流就像一个“栅栏”,限制了来自极地地区的冷空气。 稳定的极地涡旋被一股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急流的变暖速度是全球速度的2-3倍。 随着北极变暖,北极与中低纬度温差减弱,难以保持强西风急流,极地涡旋中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易向南移动。 来自北极的冷空气比我们居住的中低纬度地区要凉爽得多,由此产生的寒流让我们感到非常寒冷。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在厄尔尼诺现象的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周期性冷空气活动更为频繁,即冷暖波动较为明显。
然而,冷空气过程的强度不仅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还与北极涡旋和中高纬度西风带的扰动有很大关系。 自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呈双中心分布,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 随着欧亚大陆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由盛行的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向南移动,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菲律宾厄尔尼诺诱发的反气旋异常将热带水汽输送到中国,因此来自中高纬度的寒潮与来自低纬度的丰富水汽条件相结合,导致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 此外,地面积雪导致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气温恢复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重大影响区,虽然增温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的影响范围有所扩大。
“三九”和“四九”会不会更冷?
目前,“九号”之前已经很冷了,“三个九”和“四个九”会不会更冷?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气候公报,预计2024年1月,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川西南、云南西部、青海西南部气温为05比1除全国其他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全年同期至高。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将普遍较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全国大部分地区、青海南部气温低于正常年份同期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正常水平,但冷暖波动明显,或将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在冬季后期,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全国其他地区降水量接近全年同期至较少。 冷空气活动相对活跃,北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和大雪过程,长江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和冻冻天气。 在冷空气间歇期,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可能出现大气扩散条件恶化,并可能出现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