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经“加时赛”达成“阿联酋共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负责人西蒙·斯蒂尔(前排左二)、COP28主席苏丹·贾比尔(前排右二)和阿联酋首席谈判代表哈娜·哈希米(前排右一)在会议结束时合影留念。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俄乌冲突拖累,巴以战争再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冠状病毒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持续了1,191天的最高警戒级别正式解除。 三年多的封城加深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国际社会追求团结发展更加迫切,推动全球治理完善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进展。 “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更加活跃,对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构成了强有力的制约。
这是30年来武装冲突规模最大的一年。
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发布的武装冲突调查,2023 年发生了 183 起冲突,是 30 年来的最高水平。 死亡人数增加了14%,暴力事件数量增加了28%。 报告强调,“世界被日益棘手的冲突和武装暴力所支配,行为者激增,动机复杂而相互矛盾”。
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陷入僵局,2024年战场局势多次变化。 上半年,俄乌双方围绕乌克兰东部重要城镇穆特展开激战,最终俄罗斯私营军事实体瓦格纳组织以巨大牺牲取胜。 6月,乌克兰在美国和西方的支持下发起了“夏季**”,但收效甚微,被迫在10月下旬转入守势。 双方开始更频繁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等远程攻击发动攻击。 自冬季开始以来,乌克兰军队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意愿减弱。 俄罗斯塔斯社近日援引德国报纸**的一篇报道称,“乌克兰军队已决定暂时搁置从俄罗斯军队手中夺回领土的计划。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还没有和平谈判的迹象。
此外,今年10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突然爆发了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新一轮冲突,造成超过206万人死亡,战火蔓延到整个加沙,美国“亲以色列”立场受到各界的批评。 据埃及消息人士称,尽管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对延长停火和释放被拘留者持开放态度,但在执行方面存在差异。 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Jihad)最近拒绝了埃及提出的放弃对加沙的控制权以换取长期停火的提议。 以色列**还一再表示,在“消灭”哈马斯之前,它不会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此外,巴以冲突继续蔓延:以色列和黎巴嫩安拉部队继续在有争议的边界领土上发生小规模冲突;也门胡塞叛乱分子多次对以色列在红海的目标发动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美国宣布组建多国联盟,为红海商船护航反犹太主义在欧美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甚至蔓延到大学。 上半年在中东掀起的“和解浪潮”遭遇了重大挑战。
在非洲,受治理不力、经济发展、外部势力干预等因素影响,苏丹、尼日尔、加蓬等地发生政局动荡,西非萨赫勒地区恐怖和暴力犯罪猖獗,凸显了非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安全困境。 亚太地区整体比较稳定,但一些外国企图干预朝鲜半岛局势,叫嚣“南海紧张局势”,也给地区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冲突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热切呼吁和平。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在今年联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和平、繁荣、进步和可持续性这四个关键优先事项,其中“和平”是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盘点2024年各大英语词典评选出的“年度词汇”,几乎都与AI(人工智能)有关。 柯林斯词典直接选择“ai”。 随着人工智能对造假**、学术诚信和许多其他社会话题的影响,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Merriam-Webster 的 2023 年度词汇是“真实的”。 “幻觉”是剑桥词典的年度词汇。
2024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影响政治选举。 阿根廷10月的**选举被称为第一个“AI**”,因为领先的候选人团队和支持者使用了AI生成的宣传内容,早在2月,在美国芝加哥市长选举前夕,一段民主党候选人保罗·瓦拉斯的视频雄辩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后来被证实是AI合成的。
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出现在军事领域,甚至出现在战争前线。 美国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列入其“技术观察名单”,并宣布成立国防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组俄罗斯宣布了一项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加强大规模模型研究并对抗西方垄断。 以色列国防军(IDF)在11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正在使用一种名为Gospel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快速生成目标设定”。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人工智能世界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 Ofcom 11 月发布的一项调查,英国约有五分之四的年轻人正在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 此外,今年 10 月,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名 21 岁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利用 AI 技术,首次发现了未打开的赫库兰尼姆卷轴中的第一个单词,揭开了 2000 年前卷轴的神秘面纱。
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中国先后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白宫发布了首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法规;欧盟全球首部人工智能监管法案,经过36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也达成了临时协议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举行,中国、美国、英国等28个国家和欧盟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承诺以安全、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方式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 联合国一再强调,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要团结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旧金山举行的中美峰会达成的20多项共识中,中美双方同意建立人工智能**对话机制,共同管理风险。
气候合作在“最热的一年”再次开始。
从极端高温到野火,从洪水和飓风到极度寒冷......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以极其具体甚至灾难性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2024年“可能”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影响了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一年内所有海洋盆地首次出现5级风暴——最大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252公里的飓风——加剧了粮食安全和人口流离失所方面的挑战。
1.5摄氏度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关键阈值,科学家们一再警告说,超过这一水平的变暖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灾难性影响。 极端高温、洪水、干旱和野火等灾害将变得比目前所理解的更加难以忍受。 在 2015 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中,国际社会承诺在 21 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 2 摄氏度,并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从而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摄氏度以内。 然而,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ECC)中心的数据,今年7月全球月平均气温首次上升超过15摄氏度,突破危险临界点。
面对生态系统敲响的警钟,全球气候行动发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重启气候合作,共同发表《阳光之国》声明。 在中美牵头下,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达成“阿联酋共识”,完成《巴黎协定》生效以来的首次全球盘点,首次就“摆脱”化石燃料达成协议, 发展中国家高度关注的“损失与损害**”开始运作,并首次通过了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等决定。
会议成果发出了坚持多边主义、本着更加团结、更加积极的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 中国发言人毛宁在COP28上也提醒,发达国家在履行带头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阻碍国际合作的单边措施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建设公平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合理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全球南方”正在崛起。
2024年全年,“全球南方”活跃在国际舞台上:“77国集团和中国”通过《哈瓦那宣言》,呼吁形成更加包容、协调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G20领导人峰会接纳非洲联盟为新成员自2024年1月1日起,邀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根廷、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非洲和平代表团推动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表示,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产物,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全球南方”国家大多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拒绝“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更关注发展问题而非安全问题,呼吁切实推进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发展,日益成为塑造全球格局的重要建设力量。
然而,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霸权,蓄意将“全球南方”概念政治化,企图将其变成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力场: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强调西方应争取“全球南方”;欧盟所谓的“全球门户”计划提出了对“全球南方”的战略延伸;在广岛举行的G7峰会邀请了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全球南方”国家日本决定向在全球南方国家扩大业务的国内公司提供补贴等。 英国《地缘政治》杂志评论说,西方正试图建立一个世界秩序——一边是中国和俄罗斯,另一边是欧洲和美国,中间夹着“全球南方”。
对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发展合作,多次用实际行动抵制西方“全球南方”的图谋。 正如王毅所说,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一员。 中方愿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特约撰稿人:李洋,中国青年报记者 陈晓茹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