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污水弧菌费舍尔法生物毒性监测技术规程中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中提到,样品毒性等级的表征方法是通过检测结果中的15分钟发光抑制率来评价的。 按大小将毒性等级划分为等级,对应的等级为低毒性风险、中毒性风险、高毒性风险,分类方法见表。 在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制定的水毒性分级标准中,根据相对发光率的大小,将毒性等级分为低毒、中毒、重毒、高毒和重毒。
发光菌检测水质生物毒性结果评价标准
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发光菌有:发光菌、费氏弧菌、青海弧菌,如图所示。其中,Luminobacter brillius 和 Vibrio fischi 是海洋细菌,青海弧菌是在中国发现的淡水真菌。 ZnSO4·7H2O对费氏弧菌的EC50(单一化学物质达到50%的抑光率时物质的浓度)较小,而菲氏弧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发光亮度 (P.A.)phosphoreum)和铁皮弧菌(Vibrio feri)等国内外标准。ISO11348标准品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费氏弧菌的不同状态:第一个标准品使用新鲜制备的费氏弧菌;第一个标准使用液体干燥细菌;标准是冻干粉菌。 其中,ISO11348-3-2017是应用最广泛的发光菌生物毒性试验国际标准。 青北弧菌暂无标准,仅在《水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书第四版中提及。
发光细菌的区别
与GB15441-1995相比,ISO11348-3-2017有以下两个主要区别:
1)使用的发光菌不同,保存菌株的温度也不同,前者为贮藏温度为-20°C的菲氏弧菌;后者是明亮的发光细菌,储存温度为 因此,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冻干粉剂,冷冻温度越低越好
2)前者要求在加入水样前测定发光菌的原始荧光强度,并根据对照样进行校正,以避免因细菌样的不均匀性而造成的误差效应。
wtox-8000生物毒性**分析仪ISO 11348 用于快速准确地测量样品的毒性,利用发光细菌(弧菌)与样品反应时的发光强度变化,涵盖 5,000 多种潜在有毒物质。 毒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水源安全、多种污染物的应急评估和毒性测定,是一种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毒性检测系统,为应对供水污染(无论是故意破坏还是事故)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由于急性毒性测试可以在 5 到 30 分钟内完成,因此可以保证对水质变化的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