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亿芯片订单取消,我国面临现实压力,形势扑朔迷离
硅片是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器件,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品类最齐全的国家,对硅片的需求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据悉,2024年全球芯片销售总额为4万亿元,中国芯片进口将支持2万亿元以上8万亿元,占全球芯片市场的70%以上。
虽然中国占据了芯片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但中国在芯片市场的话语权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华为芯片"卡脖子"情况。
早年,前美国积累了大量的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设备和集成电路材料"一句话"。
此后,集成电路产业链发生了变化,美国集成电路设备在欧洲生产,集成电路代工厂在东亚,前美国占据集成电路产业链顶端,仅靠专利赚大钱。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国加快了本土晶圆的研发,创建了一大批晶圆研发基地和晶圆代工厂,实现了国家晶圆的自主化和逆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卡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14nm和28nm晶圆的生产工艺,并开始开发7nm晶圆工艺。
此外,中芯国际还斥巨资建设了深圳中芯国际、北京中芯国际、东方中芯国际和西清中芯国际四家晶圆代工厂。 四家晶圆厂的硅片产能在40,000片/月至100,000片/月之间。 这四家工厂建成后,我国的晶圆进口规模将大大缩小。
事实上,中国晶圆进口规模大幅下降也是事实。 据悉,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将同比减少970亿片。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芯片进口将减少321亿片。 也就是说,截至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减少了1291亿片。
无论是中芯国际第四工厂的落成,还是中国芯片进口累计减少1291亿,都表明中国芯片产业已经进入了决定性阶段。 显然,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国外芯片的限制,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
就在我们为国产电子芯片的问世而欢欣鼓舞的时候,现实的局面也出现了。 日前,OPPO芯片哲库研发团队宣布解散,国产芯片的研发无异于一盆冷水。
为了满足哲酷对OPPO的厚望,OPPO希望哲库团队能够像华为的海思团队一样,开发出性能强劲的国产芯片。 为此,OPPO投入了超过100亿的研发,这在手机厂商中是非常罕见的。
很多人疑惑不解:华为成功自主研发了性能强劲的麒麟芯片,龙芯中科还能研发出世界一流的龙芯3A6000,长电科技也实现了4nm芯片封装技术,这充分说明我国芯片研发规模已经进入一个阶段,自主研发芯片不再是问题。 既然如此,奥普为什么要解散哲库团队呢?
对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取得了突破,但我们想完全独立于欧美,这是不现实的。
首先,大量资金投入在研发晶圆上,100多亿元只是一个门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出现了许多平板电脑研发公司,但只有华为、龙芯中科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达到规模。 华为致力于研发,每年投入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 龙芯中科专注于这个行业,所有资金都投入到PC芯片的研发上。
虽然OPPO、小米等公司有意做晶圆研发,但这两家公司并未资本化,核心业务是电子产品。
其次,集成电路研发需要先进的EDA工具,而中国的EDA工具似乎仍然依赖欧美。 据悉,华为的麒麟990、麒麟9000等先进芯片设计工具是美国公司的EDA工具。 众所周知,麒麟990是7nm芯片,麒麟9000是5nm芯片,这意味着老美的EDA工具可以满足5nm和7nm芯片的设计需求。
相比之下,国产EDA工具仍停留在14nm水平,华为与合作伙伴尚未共同开发。 由此可见,要想开发出更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国家研发团队很难摆脱旧的美国EDA工具。
此外,很多国内芯片企业只想赚快钱,不做现实的芯片,这也值得我们警惕。 据悉,自2024年以来,中国已有5000多家芯片企业消失,其中不乏坚守的芯片企业'购买胜于建造'只想着赚快钱的观念,导致中国芯片发展资源浪费,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现状。
客观地说,像华为、龙芯中科这样的集成电路企业很少,像OPPO、小米这样敢于尝试的企业也不多。 相当多的平板电脑企业只考虑短期利润,最终赔钱,成为历史的尘埃。
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现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因此,当我们在晶圆技术上取得突破时,我们一定不能沾沾自喜,轻视不屑一顾,以为研发、晶圆代工、封装等晶圆业务可以靠自己完成。 在晶圆市场全球化的早期,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