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人会有一些可恨的东西。 这是一句很流行的话,刚流行的时候我也很不以为然:这太绝对了,是不是很有同情心!
后来,随着我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除了那些因为外力倾倒而很倒霉的人,还有一些人是可怜的,是自欺欺人,更可怜的是,他们控制欲很强,不知道。这也印证了曾世强教授的那句话,大概是说,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可以用“自作自受”二字来概括。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纯正的好人不多,纯坏的人也不多,大多是在不同环境下好与坏之间切换的普通人;全身有长处的人不多,全身有缺点的人也不多,最多的是时显长处,时而短处的普通人。 因此,每个人都不是脸部彩绘,而是极其立体。 就像董玉辉前段时间说的:爱知恶,恨知善。 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看待一个独立的生活个体。
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会不禁显得有点自以为是;
一个在乎别人感受的人,难免会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一个非常果断的人,难免会有武断的冲动;
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很难说里面没有隐藏着一些骄傲。
面对这些特质,习惯了正面解读的人会将其解读为自信、有爱心、勇敢、优秀,但习惯了负面解读的人会觉得对方自以为是、优柔寡断、自私自利、自以为是。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的内心活动不会被别人察觉到,但人们感知别人的好恶并没有那么慢。 当我们觉得对方不欣赏、不支持、不接纳、不认可我们时,潜意识中难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难以有热情去维持这段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琪琪是一个可怜的人,因为她的世界里好东西太少了。 一轮新月在天空中微笑,她看到的不是柔和的月光,而是月环上一个无法填补的黑色大缝隙。
我们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就是我们如何解释环境。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解读和对内心世界的解读是彼此的镜像,它们也影响着我们自己在现实中的行为和做事方式。 为什么赞美他人是一种社交工具?因为人们更喜欢和能看到自己长处的人交朋友,即使一个只能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也会更喜欢能看到自己长处的人。 人性决定了耳朵。 所谓穷人,肯定有什么可恨的,不一定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坏事,而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可恨的,他绝对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