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任期间开设长安启源品牌时,意味着它肩负着重任——略逊一筹,但与徐柳平先生的红旗品牌差不多。 这是长安汽车必须成功的新品牌。
毕竟,深蓝汽车和阿维塔虽然都是新能源品牌,但也是合资企业,只有长安启元才是新能源电动化的“亲生儿子”。 不仅满足了上层领导对核心汽车企业新能源自主化的高要求。 在军备集团的背景下,长安汽车更是如此。 因此,正因为如此,长安汽车几乎可以将一直畅销的欧尚品牌横扫一番,从组织上对欧尚进行废止。 你也可以不在乎深蓝汽车和阿凡达,在现有品牌高度电动化的基础上,很快就会来一个新的品牌起源。
这是长安启源的背景和使命,也是朱华荣先生未来个人履历中最重要的一笔。
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且充满使命的品牌,怎么能做好呢? 为此,我们有七个问题,我们想请长安汽车常务副总裁叶沛先生
1、有叶沛先生掌管启源,倾注长安力量,盘活整体资源,是不是以牺牲长安原有渠道的正常生态为代价来支撑开元? 众所周知,叶沛先生几乎掌管着长安汽车最重要的渠道资源,而这些渠道资源是一个新品牌的生命线。 然而,资源的过度倾斜和倾注是不是太多了,以至于Kaizen承受不起,同时又会在不仅仅面向销售产品的渠道中造成混乱?
2、作为长安新能源的重要品牌,启源的人才结构是不是太传统了? 也就是说,传统汽车产业人才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适应和适应,也可以简单描述为“旧经验解决不了新问题”。 在长安启源架构上,品牌公关部:米梦东、李国梁、冉震等; 品牌事业部:袁力、迪志瑞等人都属于长安汽车的传统人才,而且都很优秀。 然而,是不是因为过于传统的运营思维,不适合燃油车时代不同的战略打法,间接导致了Kaizen品牌无法快速崛起? 这是否与叶先生转型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愿景背道而驰?
3、在用户口碑方面,如何消除目前最大的用户对“韭菜启元”的认知? 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对启元买车后短期变相降价的抱怨和吐槽不少。 不过,面对如此响亮的反馈,为了刺激销量,启源近日针对旗下三款车型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A05、A07最高可达10000元,售价为1999元; 预售Q05为1999元至最高22000元(以预售**为准) 此外,不同地区的经销商也出现了1个40000-20000元终端降价**。 Kaizen 有没有为已经购车的用户做过什么“稳定人心”的事情? 是否有必要为了销售数据的短期成就而牺牲最早的支持用户的利益?
4、在销售数据方面,Kaizen是否有必要用数据来证明自己卖得好? 又如何保证渠道的生存呢? 在乘用车协会10月份的数据中,奇远A06的销量为2601辆,长安UNI-V的这款姊妹车型既没有上市,也没有预售。 当然,如果车辆已经到达商店但尚未售出,也可以计算为批发销售。 毕竟,狄志瑞曾经告诉**,启源“已经拥有近千个核心渠道”,如果这种说法属实,这样的数据试驾和展示车是可以消化的。 但是,根据Kaizen过去两个月的销售量,每个核心渠道的月均销售量为902 车辆,这如何支撑渠道的盈利能力和服务质量?
5. Kaizen 是否有必要急于追求完整的产品矩阵? 根据多项**评测,启源的“壳体置换”产品经过不断的评价。 **人们普遍质疑,长安汽车为何敢用几辆“空壳车”推出新品牌? 虽然Kaizen是一个新品牌,但其推出的产品速度非常快,从8月底的正式发布到12月12日,已经规划了A07、A05、A06和Q05四款车型,但它们都可以在长安汽车的原始车型中找到。 例如,启元A07和深蓝色SL03的高度和轴距相同; A05临近长安亿达,A06靠近长安UNI-V; 在工信部公布的信息中,Q05在长宽高、轴距尺寸等方面与第三代长安CS55 PLUS完全一致,算得上是典型的油改电+换壳车。 这种“换壳”的名声对启源的品牌形象有多大影响? 一旦用户形成了这样普遍的品牌认知,后续需要花费多少资源来纠正呢?
6、启源是在蚕食长安汽车的老资本资源,还是真的开始电动化? 狄志瑞表示,“长安启源承载着长安汽车电动化转型和品牌向上发展的战略使命。 不过,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启源A07两个月的PHEV和EV销量分别为2947辆、4722辆、271辆和486辆,比例约为10:1,即售出10辆PHEV后仅售出1款EV车型。 Kaizen的电动车型尚未被市场接受。 当启源电动车的销售受阻时,能否承担起品牌诞生的使命?
7.为什么将产品发布速度的权重置于质量和产品抛光之上? 根据车手的反馈,启源的首款车型A07普遍隔音效果差,轮胎噪音高; 车内气味高; 动力电池的续航严重错误,冬季空调续航只有30左右,远低于平均水平; 倒车刹车异常,车机蓝牙卡住; 以及100公里的油耗功率损失,仪表显示5L,实际为7L; 多个故障灯和报警灯同时出现等问题。 这是否是 A07 在 9 月推出,但在 12 月快速迭代推出的原因之一,仅仅 3 个月后**? 与其这么快“创新”,为什么不保留传统车企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方面的严格标准呢? 是什么推动了新品牌的匆忙推出? 这会对Kaizen的产品布局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吗?
文字 = 陈光耀 罗祖星